新时代大学生心理态势分析及教育途径研究

2020-05-11 12:18赫婷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教育途径新时代大学生

赫婷

摘 要:新时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栋梁,在推进社会文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综合素质情况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因此,围绕新时代大学生心理态势,深入分析新时代大学生较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成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以期减少和消除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心理态势;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B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20)01-0107-03

引言

通过对新时代大学生心理态势的透彻解析发现,大学生心理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如何解决新时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为高校和家长高度重视的问题。因此,探讨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态势,研究教育途径具有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一)自闭自卑倾向

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阶段后,还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心理落差。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均是独生子女,离开了父母的照顾一切都显得力不从心,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和自卑感。另一方面,进入了新的班集体,大学环境、班级环境对于学生而言均是完全陌生的,缺少了高中阶段熟悉的同学和教师,成为集体中默默无闻的部分。并且大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发育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心思较为细密和敏感,新环境下无法很好地融于集体,内心对同学和教师缺乏认可度。长此以往将会导致大学生产生严重的自卑自闭心理,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或者说是不懂如何与人交往,认为集体活动不需要自己。加之不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面对高昂的学费,内心会产生出愧对父母的想法,对大学生活充满迷茫和无所适从。

(二)人际交往困惑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整个教育过程均以学习为主,并且高中阶段通常是严格的封闭管理模式,学生每天学习的目标均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久而久之已养成一种习惯,在学校里将学习放在第一位。因此,许多大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已经被削弱了人际交往能力,导致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宽松的管理模式和自由的相处状态,令学生心理上产生不适应,并且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思想观念不一致。因此,在这种环境下,大学生无法适应,内心虽然渴望与同学建立良好的情谊,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怯于开口。许多大学生在经历了几个月的大学生活后,仍然没有完全认识班级同学,叫不上姓名的比比皆是,人际交往方面的困境对学生心理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遇到问题时也无法向同学请求帮助。同时,也有部分大学生存在嫉妒心理,产生这种心理后,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通常会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导致人际交往困惑加剧。

(三)情感问题突出

进入大学阶段后,大学生在情感方面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并且家长和教师对恋爱已经很少干预,恋爱是大学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大学宽松自由的环境,为大学生恋爱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许多大学生对自我认知以及情感认知存在偏差,无法正确处理自身的情感问题,由于高中时期不允许校园恋爱,导致许多学生不知应如何与异性相处,在出现感情问题时,思想和方式表现较为极端。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由于恋爱问题做出极端行为的事情屡见不鲜,甚至许多学生由于情感问题选择结束生命,这种悲剧事件的发生对于家长和学校方面都是沉痛的打击。也有许多学生由于情感不顺利,对学习和生活失去自信心,长时间处于痛苦、迷茫之中,无法走出悲伤情绪,这样的状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个人发展都产生了严重影响。还有部分大学生,为了“面包”而投入情感,这也是心理问题的一种表现,爱情本是美好的,与利益挂钩便失去了意义。

(四)就业压力沉重

目前,大学生均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成为学生和家长担心的问题,许多学生由于就读的高校并不是名校,对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了解不足,加之教师和家长的期待,给大学生带来了严重的心理负担,认为找不到好工作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自己多年的求学之路。长期的心理负担会导致大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对待专业课程学习抱着消极心态,甚至出现弃学心理。当前不仅就业形势严峻,许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招聘用人方面往往要求过于严格,许多大学生在大学实习阶段,就要面对残酷的优胜劣汰,对于原本就对未来感到迷茫的大学生而言,更是一种打击。实习阶段的工资普遍较低,然而许多大学生却存在较高的心理预期,当现实与理想不符时,这种严重的心理落差易导致大学生不愿面对家人、不愿走进社会,长期通过沉迷网络、酒吧等方式发泄消极情绪。

二、新时代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一)家庭影响因素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主要分为三方面,即原生家庭、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原生家庭中,一方面,许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凤的思想较为严重,对孩子给予了过高的期望,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干预较多,导致学生与家长之间缺乏正常的沟通和交流。另一方面,家庭环境中过于以子女为中心,其强烈的自我意识,易导致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产生无法逾越的鸿沟。单亲家庭中,由于父母婚姻的失败,易导致学生对父母的教育置若罔闻,受到一方的教育或批评,则会对另一方诉苦寻求安慰,父母双方意见不一致,导致单亲家庭中对子女的教育难以平衡,进而影响学生健康成长。重组家庭中,父母再婚将会对孩子产生一系列影响,如后父母态度、异父母的孩子与大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离婚时的态度,很多问题都会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1]。

(二)学校影响因素

传统教育理念下,教出了许多具备扎实理论知识的大学生,但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诸多弊端,无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或多或少在心理方面存在一定的波动。新时代背景下,心理教育应是大学生必修的课程,然而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通常是通过开设选修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并未给予心理教育高度重视,许多高校虽为学生配备了心理咨询师,但心理教育的教师专业素养普遍不高,常常是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未进行深入分析便给予建议,心理教育工作效果始终较差。这样的心理教育会使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不愿进行咨询,长期积压导致内心敏感脆弱、一触即发。许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的生活,通常是父母陪读、接送上下学,帮助打扫房间、做合胃口的饭菜等等,上大学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不适感,怀念父母、家乡以及以往的生活,这种情绪会导致大学生对适应大学生活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不利于心理健康。

(三)自身影响因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或多或少的问题,已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大学时期的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均处于走向成熟的路上,尚未形成完善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常常表现得过于焦虑。一方面,大学生自身的性格特征,对心理状态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性格活泼外向的学生,通常善于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能够很好地处理人际交往关系,心理态势通常较为良好。相反,部分属于内敛性格的学生,通常不善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不知如何与同学、朋友相处,长久的自我封闭会导致心理出现问题。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的情绪对心理也会产生影响。情绪是主导心理态势的关键性因素,积极乐观的情绪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自信心,愉悅的情绪能够使大学生努力进取、学习知识,帮助大学生增强人际交往信心,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不气馁,能够帮助自身调节消极、负面的情绪,促进心理健康,反之,会产生严重的危害。

(四)社会影响因素

首先,传统文化因素对大学生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心理学的概念起源于西方,西方思想家们主张自由平等、人性人权,也正是因此造就了西方人个性奔放、张扬的活泼外向性格。我国由于封闭时间较长,封闭式思想形成了我国人民腼腆内敛的性格。其有优势的一面,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极其容易造成心理问题,并且缺少行之有效的心理引导。其次,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导致学生思想态势摇摆不定。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大学生能够通过网络了解外面的世界,对一切新鲜事物、新鲜思想、新鲜文化充满好奇感,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许多西方文化思潮涌入我国,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造成了严重冲击。面对不同的文化影响,许多大学生都表现出迷茫的心理态势,大学生对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怀疑,这样的大环境给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埋下了隐患。最后,新时代的思想及生活方式转变让大学生无所适从。当代大学生对新旧观念的整合能力较为薄弱,受到不良的思想及道德观念影响时,无法有效地进行自我保护,使自身心理受到了影响和冲击,对道德观念存在认知困惑[2]。

三、新时代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开展良好的家庭教育

良好的家庭氛围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个性品格,同时对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生活和成长,大学生能够学会乐于助人、宽厚待人,能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在爱的环境中,大学生不会出现自卑自闭心理,他们内心有足够的安全感。因此,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大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途径,应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间平等交流和沟通,尊重互爱,可以使大学生以积极心态面对生活。新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家庭关系已经逐渐被改变,大学生能够与家长进行情感交流,家长应给予良好的回应,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大学生抱有期望。特别是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应尽可能弥补家庭对孩子心理成长带来的阴影,彼此之间多沟通交流,给予更多的理解和信任,在大学生出现焦虑或情绪波动时,应及时给予引导,不要将苛责作为教育的方式。父母是大学生最好的老师,应在家庭教育中以身作则,发挥良好的模范榜样作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责任心和爱心,避免大学生心理出现问题。

(二)高校进行教育改革

首先,针对大学生面临的严峻就业问题,高校方面应透彻解析新时代背景下劳动市场需求,进而对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改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锻炼综合能力,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备核心竞争力。其次,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谐的文化氛围能够减少外部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格,使其在大学生活中发挥自我价值。通过宽松而不失秩序的管理模式,使学生处于健康的环境中,避免不良事件对大学生心理造成的刺激和压力,促进心理良好发展。最后,建设良好的大学生心理辅导队伍,强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科学性。高校应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问题。专业化的辅导队伍,能够给予大学生正确的引导,保证心理教育的科学合理性。

(三)大学生进行自我调整维护

第一,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大学阶段的爱情是美好而令人憧憬的,但要真正做到专一、专心。大学阶段是成长的重要阶段,应正确处理学习、爱情以及人生的关系,爱情到来时勇敢面对,但不能将爱情作为大学生活的重点,应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遇到一个“三观”一致、志趣相投的人,愿意和对方一起走一段路,彼此牵挂和爱护,共同促进对方成为更好的人,这才是爱情的真正意义。第二,不断强化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无论与任何人交往,应始终秉持真诚的心,给予他人真心和信任,学会宽厚待人,克服自身的羞怯心理。两个能成为朋友的人,除了分享彼此的快乐,更多的是理解自己内心的情感,理解对方能够使人际交往更加融洽,帮助大学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三,认真规划职业生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份实际、可实现的职业规划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使大学生为之付出努力,理性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

(四)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

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优质的社会服务,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新时代背景下,传统陈旧的观念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应积极转变传统观念,构建现代化心理教育模式,使每个人认识到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3]。出现心理问题时,应及时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通过专业的疏导,逐渐走出心理困境。除此之外,面对大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社会应予以理解和尊重,不要由于社会的歧视加剧大学生心理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环境逐渐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对大学生心理态势带来一定的影响,应共同净化网络环境,传播健康文明的理念,消除西方文化思潮对大学生的思想冲击。同时,也应培养大学生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不要使自身的心理、“三观”受到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逐渐呈现出了诸多问题,为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其心理抵御能力,应从良好家庭教育、高校教育改革、自我调整维护、优质社会服务四个方面,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不断拓展大学生心理教育途径,提高心理教育的质量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何泽民,何勇强,吕放光,宋传颖,李艳月.全面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5(3):97—103.

[2]王世伟,马海珊,李阿特,等.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构[J].中国校外教育,2019(12):90—91.

[3]胡承孝,万丽芳,王璇.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36(2):46—48.

(责任编辑:陈 树)

猜你喜欢
教育途径新时代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幼儿安全问题与教育策略分析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思路探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