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春林 谭星驰
摘 要:“三农”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使命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卓越农村公共管理人才队伍。湖南农业大学坚持“立足地方,服务‘三农”专业办学定位,按照目标特色化、组织多元化、投入高效化和监控全面化的要求,不断加强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实践探索,培养了一大批服务“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卓越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赢得了良好的办学声誉。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20)01-0004-03
改革开放以来,公共管理学科与专业在我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1998年,教育部新设立了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后,众多高等农业院校纷纷设立行政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等公共管理类专业,成为我国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高等农业院校培养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同样必须树立质量至上的理念。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科始终坚持“立足地方,服务‘三农”办学定位,坚持质量至上的人才培养理念,自1994年开始招收公共管理本科专业学生,2003年获批二级硕士点,2007年自主设置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博士点,2010年获批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取得MPA办学资格并获批湖南省级重点学科,2018年获批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并获批湖南省“国内一流培育学科”。一路走来,湖南农业大学不断加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实践探索,培养了一大批服务“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卓越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在日益激烈的公共管理学科与专业发展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一、明确高等农业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目标
湖南农业大学始终围绕“培养什么人”这一教育的首要问题与根本任务,明确高等农业院校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目标,共分为三个层次。
其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目标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教育事业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湖南农业大学在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始终坚定“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一根本目标不动摇。
其二,明确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练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能正确运用公共管理学科的专业理論、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公共意识、公共精神和公共责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公共部门从事管理或服务工作的专业人才[1]。湖南农业大学锁定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遵循《普通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坚持以公共利益、公共价值为导向,培养学生运用公共管理学科理论、知识和技能,与时俱进地解决中国公共管理问题,造就胜任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公共部门管理与服务工作的专业人才。
其三,凸显高等农业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即“高教30条”)中,明确要求各高等学校必须依据自身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定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解决和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三农”问题的破解,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公共管理人才队伍。湖南农业大学在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依据校本学科优势,始终主动适应“三农”发展新形势和新需求,认真研究“三农”公共管理人才培养要求,不断进行探索实践和总结提炼,最终确定特色鲜明的“五优五强”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备信念坚定、品德优秀、责任心强、知识丰富、能力突出五种优秀素质和具有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带得动五种超强本领的“三农”公共管理卓越人才[2]。湖南农业大学紧紧围绕“五优五强” 农村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统筹公共管理专业知识与 “三农”知识的传授、统筹公共管理专业理论水平提升与解决“三农”公共管理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统筹公共管理专业情感与献身“三农”事业伟大使命感的培养等,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知识丰富、意识强烈、素质全面、能力突出的卓越“三农”公共管理人才,赢得了基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的赞誉。
二、健全高等农业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组织
美国教育学家德里克·博克指出,“大学是一个利益相关者组织。”[3]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需要通过利益相关者组织之间密切联系的有效互动,构建协同保障的运行机制。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组织体系包括外部组织体系和内部组织体系。湖南农业大学在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管理过程中,重视协同内外部组织体系中的各个要素,实现各要素之间的和谐发展,不断健全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组织体系,确保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就外部质量保障组织而言,湖南农业大学不是被动地接受相关组织、部门和社会的监督与评价,而是主动“引进来”,请他们为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把脉”,及时纠正偏差和不断凝炼特色,促使人才培养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行业发展实际需求。湖南农业大学先后邀请多名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到校指导工作,这些专家为学校如何兼顾入主流与凸特色、如何保障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在湖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的指导下,湖南农业大学牵头成立湖南省高校公共管理学科院长(系主任)联盟并担任第一、二届理事长单位,承办了湖南省第一、二届“高校公共管理学科院长(系主任)及学科建设高峰论坛”,邀请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一流公共管理学科专家40多名、省内23所高校的200余名公共管理学科院长、系主任、教师到学校指导工作,请来自全省的公共管理学科院长、系主任们介绍自己的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请来自各个高校的公共管理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交流育人经验,请国内外公共管理学界高水平专家来指点学科发展方向和讲解人才培养最新要求,请公共管理业界专家谈实际的人才需求,促使学校以更开阔的视野保障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湖南农业大学还经常邀请基层政府部门负责人、用人单位负责人、往届毕业生等来校做报告、开座谈会等,认真听取他们对学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就内部质量保障组织而言,湖南农业大学以“校、系、教学团队”三级质量保障组织为基础,合理组建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监督组织,协调、监督校内三级质量保障组织,组织成员包括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由学校教务处负责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环节的日常管理、学校督导处负责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监督评估、学院领导和教学团队成员负责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具体落实,同时充分听取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的评教意见,杜绝“水课”,打造“金课”,以此做好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自检”“自评”“自改”与“迎检”“迎监”“迎评”工作。同时,湖南农业大学在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和总结提炼形成了全面育人模式,实行全体教职员工全过程、全方位对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进行培养,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成长成才方案和职业发展规划,确保每一个学生成长与成才。
三、改善高等农业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条件
高校办学条件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绝大多数专业的基本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办学条件改善的重心已经转向提升教师队伍质量、搞好精品课程与优秀教材建设、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核心要素的数量和质量方面[4]。湖南农业大学积极采取措施,不断优化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各项条件,为培养高质量的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
其一,提升教师队伍水平。教师队伍水平是决定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湖南农业大学为了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公共管理教师队伍,先后印发了《教师博士化工程》《青年教师培养方案》《教师国际化工程》等文件,积极引进国内高水平大学博士的同时,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外出访学和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使得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师由2010年的十余人发展到2018年的60多人,教师的博士比例由不到10%增至80%以上。教师整体水平得到極大提升,近5年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等国家级科研课题26项,出版著作50多部,在SSCI、SCI、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奖、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及以上优秀科研成果奖11项、湖南省教学成果奖4项。此外,还聘请国内公共管理界知名学者为学校兼职教授,邀请公共管理学界和业界专家来校授课和开展学术讲座,使师生及时掌握公共管理学科和实务发展的最新动态。这极大地改变了学校公共管理师资力量不足、高水平师资严重短缺的情况,对保障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
其二,搞好课程改革与建设。课程是高等学校实施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湖南农业大学瞄准“五优五强”农村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紧跟“三农”发展新形势和新使命,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调结构补短板,入主流凸特色,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以课程内容更新为落脚点,将科学研究最新成果引入课程,更新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三农”公共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先后编写了《公共政策学导引与案例》《公共事业管理学导引与案例》《农村公共管理》等教材;以教学方法创新为切入点,积极探讨和践行案例教学,建构课程建设、系列教材、案例库建设“三位一体”的案例教学体系,承办湖南省第一、二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出版《案例教学论》《案例采编论》等案例教学研究成果,不断优化课程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其三,加强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实习实训是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湖南农业大学秉承“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的理念,采用“校府共建”“校社合作”等方式,加强高水平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长沙市芙蓉区政府、湖南省社保局及香港山旅学会等部门组织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实现学校、学生、教师与政府、社会组织等多方共赢[5]。为确保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有效运行和功能充分发挥,湖南农业大学制定了《公共管理类专业实习教学基地管理规定》,建构校内、校外与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的三方管理机制,实现校内管理、校外基地现场管理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实现了学生自我管理的主动性与自觉化。同时,为实现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稳定、可持续发展,湖南农业大学构建了师资、时间、场地和经费“四维”支撑保障体系,确保学生在实习中有高水平教师的指导、充足的时间与科学的时间安排、高标准的实习场地和充足的专项实习经费。
四、加强高等农业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监控
质量监控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6]。湖南农业大学依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规章制度,结合本校实际和公共管理类专业特点,建立了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和学生发展跟踪机制。
其一,健全培养过程质量控制机制。湖南农业大学根据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三农”发展需要,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方案的研讨和修订过程中,建立了由校内外专家、用人单位、毕业生等多方参与的机制,从人才培养的起点上充分接受各方监督和听取各方意见,做到把监控作为质量保障的起点。同时,湖南农业大学根据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建立了全面系统的课堂教育质量反馈、实践实习教学检查、毕业论文监控、全面育人工作等评估完善机制,不仅注重结果监控,而且突出全程性监控,把评估作为落脚点,不断促进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其二,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湖南农业大学通过建立毕业生回访机制,与公共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建立起有效联系,充分有效征求毕业生、用人单位等对公共管理类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人才培养各环节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社会、用人单位等对毕业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评价,以此不断提高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其三,建立专业的持续改进机制。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回应现实需要,公共管理的理念、领域、内容、方式等也正在发生变化。湖南农业大学通过一系列监控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推动公共管理类专业持续改进,始终紧跟公共管理学科发展潮流和把握公共管理新问题。一方面,建立学生评教机制,要求学生对每门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进行评价,及时掌握学生们的新需求和稳妥处理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另一方面,建立专业建设评估机制,邀请公共管理学界和业界专家对公共管理类专业定期开展评估,及时解决专业发展和建设中的问题,不断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凸显专业发展特色;再一方面,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定期修订机制,充分征求毕业生、用人单位、社会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主动吸纳学界和业界专家指导人才培养工作,定期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应对公共管理的学科发展和现实需求。
五、结束语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当前,我国“三农”发展进入到新阶段和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吹响了乡村全面振兴的号角。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三农”工作者的新使命。高等农业院校应该紧跟“三农”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使命,直面“三农”发展中的新问题和新需求,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目标特色化、组织多元化、投入高效化和监控全面化的要求,不断健全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质量保障体系,为我国乡村全面振兴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三农”卓越公共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861.
[2]李燕凌,熊春林,胡扬名.高等农业院校公共管理类卓越农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3(1):11—15.
[3][美]德里克·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徐小洲,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57.
[4]李国强.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成效、问题与展望[J].中国高教研究,2016(2):1—11.
[5]胡扬名,李燕凌,李晚莲.以卓越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15(4):1—5.
[6]张青峰,王红,李园园,李玉平.农林院校大类招生背景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18(4):55—57.
(责任编辑:朱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