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发展理念”视域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0-05-11 12:18傅钢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开展路径现实问题五大发展理念

傅钢

摘 要:五大发展理念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念的有效延伸,同时也是引领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实践指南。基于此,首先阐释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并分析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而提出利用创新发展理念强化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开展动力、利用协调发展理念增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开展合力、利用绿色发展理念优化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整体环境等有效路径,以期能够利用五大发展理念,增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促进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现实问题;开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20)01-0104-03

引言

新时代下,网络思政教育已成为当前思政教育的全新发展趋势,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思政教育环境,树立社会核心价值观,为国家和社会大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成长提供优质服务,是现阶段思政教育工作者应重点思考的问题。按照将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及形势,“五大发展理念”是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发展应遵从的基本理念,同时也是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指导理念。

一、“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

“五大发展理念”主要包括创新理念、协调理念、开放理念、绿色理念以及共享理念。其中创新发展,主要强调的是将创新作为发展的重要动力,利用新的方法、新的思想有效解决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协调发展,重点是要实现客观发展、系统发展、总体发展,解决经济社会建设不均衡的问题。绿色发展,是要妥善处理好人和生态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对于网络思政教育来说,则是要解决主流以及污染等问题。开放发展,是要重点解决发展过程中内外协同以及线上线下等问题。而共享发展,则是要解决社会平等公正问题,让社会大众共同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1]。

二、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中央领导不断强调,应高度重视和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努力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和质量,拓展其覆盖面,增强其影响力。在教育部颁布《有关推进高等院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发展的若干建议》后,涌现了大批的研究成果,例如谢海光负责创编的《网络和思政工作概论》、邓军与曾令辉共同创编的《网络思政教育概论》,以及上官木子创编的《网络社交与社会发展》等,这些成果极大程度地促进了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大部分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了特色化的思政教育专题网站,但网络管理工作包含的内容较多,涉及范围较广,对整个社会来说,当前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在网络思政教育实践过程中,依旧存在理论和创新相互脱节、网络管理缺失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网络思政教育的效率提升。

(二)缺少网络阵地意识

首先是各自为政、条块分散严重,资源尚未整合,缺少强大合力。我国主要的网络思政教育系统影响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网民参加的兴致不高,互动性不强。同时,不同的专题网站设定在许多大型网站平台中,常常处在边缘性的地位,缺少强烈的阵地意识。其次,维护和构建力度不足,共享程度不深。对网络思政教育系统的建设力度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与思政教育专业团队不强,因此导致理论和实践成果无法有效满足思政建设的实际需要,更无法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

(三)教育开放程度不够

网络具有显著的开放性以及虚拟性特征,在较长的时间里,我国对于网络的飞速发展处在开放有余、坚守不够的状态,某些网站的构建在价值观念的引导上出现了混乱情况,甚至是出现了许多违反法律规定的语言内容和行为,比如扰乱司法公正、道德绑架等,网络空间逐渐向低俗的方向发展,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一步巩固,同时也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虚拟性网络空间不断刷新大学生原有的思想认知,并且某些反社会、反伦理的不良信息,也对处在成长过程中的大学生带来了极大影响。

三、“五大发展理念”视域下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利用创新发展理念强化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开展动力

创新不仅是落实党与国家相关工作的中心理念,同时也是促进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应将创新发展理念提高到思政教育的主要位置,利用创新精神转变网络思政教育的基本形式与内容,以此来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注入新鲜活力。网络系统中含有海量信息,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若不及时革新其教育内容和形式,就无法吸引广大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无法提高网络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对此,在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高校应利用创新发展理念来引导网络思政教育的稳定发展,这就需要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转变传统教育内容与形式,要依据时代发展的需求,利用大学生喜爱的方式和内容,来强化网络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及影响力。首先,高校应创新网络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高校应增强网络阵地意识,充分将我国特色化的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网络思政教育中,将中国梦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网络思政教育中,将培养当代大学生道德素养、创新精神、实践技能及法治观念等作为网络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其次,高校应创新网络思政教育的主要形式。其一,高校思政教育网站的菜单设置、语言形式应贴近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应运用他们喜爱的方式来传播思政教育内容,让网络思政教育内容真正融入到学生的思想中,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其二,高校思政教师应积极运用校园网络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以及科技创新活动,拓展广大学生的日常网络生活。其三,高校网络思政教师应运用网络的互動性与广大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情况,真正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其四,高校应通过网络论坛、微信、邮箱等社交工具,强化师生互动,拉近师生距离,规范大学生日常上网行为,让他们在健康的网络环境中成长。最后,高校应创新网络思政教育制度。高校应结合网络思政教育组成要素的运作机理,革新网络思政教育的引导制度、运行制度、监控制度、评价制度以及反馈制度,让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体系中的各个组成要素间彼此衔接、相互协调,保障网络思政教育的实效性[2]。

(二)利用协调发展理念增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开展合力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需要利用协调发展理念来引导,遵从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妥善处理好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中各个要素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要素的功效,从而强化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合力,推动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的构成及发展。具体来说,首先,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应与大学生思政教育重要渠道协同发展。思政基础理论课程是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应配合思政理论课程教学工作,提高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与质量。其次,推动网络这一重要载体与传统思政教育载体共同发展。网络思政教育是先进网络技术发展后所衍生的新方法、新渠道,相对于传统思政教育载体来说,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传统的思政教育载体也有着自身的优点,比如活动载体、管理载体等依旧是思政教育至关重要的载体,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因此,不能片面地运用新兴网络载体来替代传统思政教育载体,也不能运用传统思政教育载体来全盘否定新兴网络载体,而是应让新兴载体与传统载体协同发展、优势互补,全面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最后,高校应保障网络思政教育体系内部各个要素的协同发展。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体系是一个由思政教师、学生、思政教学内容与方式、思政教育环境等诸多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几大要素间彼此影响、彼此牵制,缺少任何一个要素都将会打破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体系原有的整体性。只有这几大要素彼此作用、协同发展,才能切实提高网络思政教育的整体合力,才能有利于网络思政教育目标的实现。

(三)利用绿色发展理念优化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整体环境

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以及匿名性让许多不良信息混杂在其中,为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及思想形态的融入提供了契机,为了抵抗西方敌对势力,我国应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加大网络信息监管力度,充分运用绿色发展理念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从国家及社会的角度看,首先,相关部门应提升网络监督管理技术,强化对信息的过滤与挑选,避免不良信息的涌入,保障网络及信息的安全和健康,创造无污染的网络空间。其次,相关部门应进一步促进网络立法,完善网络法律规定,让网络信息的传播能够有法可循,为网络监督管理提供法律依据,防止负面网络信息的传播,优化网络环境。再次,改善网络环境要加强网络道德规范建设,强化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广大网民的自觉意识和道德素养,促使他们自觉遵从网络法律规定,不随意传播和发布不良信息,主动抵制负面信息的诱惑,让网络空间能够变成传播正能量、弘扬先进文化的阵地。而从高校的角度来看,各大高校应运用多种有效方式,加大网络监督管理力度,创造良好的网络思政教育环境。高校应依据相关的法律规定,构建并完善相关制度,加强校园网络及用户的管理,时刻关注网络舆论,及时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情况,在校园网络中增强其影响力,避免不良信息在网络平台中传播。此外,高校还要对大学生实施网络道德教育,引领他们主动遵守网络法规,提高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引领学生自觉抵制不良思想,自觉抵制网络暴力等,共同优化网络环境,构建健康的网络生态空间,为网络思政教育架构起绿色、健康的网络阵地。

(四)利用开放发展理念开拓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实践格局

开放与保守是相对立的,坚持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开放性发展,关键是要让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能够适应国内及国际的发展形势,将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融入到整体的思政教育环境中,在空间、环境以及内容等方面进一步拓展,从而开创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新格局[3]。对此,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其一,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系统应在空间维度上实现全面开放。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人员应具备国际化发展眼光,主动运用网络技术向学生讲述本国故事,弘扬我国现代化社会主义的前沿思想,正确引领广大学生认清现阶段我国在国际中所处的地位,客观、理性地看待外界。其二,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系统应在内容维度上实现全面开放。思政教育涉及的内容较多,有着较强的交叉性特征,融合了多个学科、多个领域及多个专业的知识。因此,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应顺应网络开放性趋势,教育内容不能只局限在院校范围内,而是应与国际接轨,精准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的变化,体现国内外经济、文化以及政治的发展转变。其三,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应在环境维度上实现全面开放。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当代大学生早已成为了网络世界中活跃度最高的群体之一,网络对他们自身的观念和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了直面这一影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人员应具备互联网思维,在网络世界中抓住思政教育的话语权及引导权,在全面开放的网络世界中保护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形态。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体系应与网络开放思想保持一致,其工作体系不能是封闭的,而是应对全体学生甚至整个社会开放的网络教育平台。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资源的开放性共享。

(五)利用共享发展理念整合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有效资源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我国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各种成果最终要由群众共同享有。共享发展理念强调的是人人参加、人人努力、人人享有,其目标是让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平等参加社会活动,平等享有活动的所有成果。网络作为科技发展的显著成果,应被社会大众所共享。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依旧处在独立零散的状态,网络思政教育资源并未真正實现全面共享,这在某种程度上严重阻碍了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稳定发展。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党和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应整合力量建设国家思政教育网络平台,扭转板块分离的局面,使网络思政工作相互连通,在全国范畴内实现网络思政教育资源的实时共享。其次,高校应强化网络思政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各大网站的紧密合作。高校应顺应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实需求,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确立党委宣传部门、党委组织部门以及学生指导工作部门、就业辅导中心、院校团委、网络管理部门在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中的详细职责,以此来形成统一协调、协同管理的崭新局面,保障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结束语

“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与人类发展彼此促进这一科学发展规律的深刻认知,并且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念的延伸及拓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应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利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构建集“五大发展理念”于一体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不断开创网络思政教育崭新局面,推动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鲍中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的新理念[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36(6):97—100.

[2]肖文红.“五大发展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贯彻落实[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11):150—151.

[3]王亚丽,魏佳妮.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任务和新要求[J].文教资料,2018(23):83—84+76.

(责任编辑:陈 树)

猜你喜欢
开展路径现实问题五大发展理念
家具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开展路径探讨
和谐社会背景下校园党建工作的开展路径解析
开展群众文化的路径研究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法治保障
以新理念开启新征程
论“两学一做”的逻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