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施行,教育行业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阶段最为重要的科目之一,需要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学习基础。小学数学学习质量的提高离不开作业的完成,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形式较为单一,只是为了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度,而缺乏有效的德育教学。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作业渗透德育知识的策略进行研究,旨在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以及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作业 德育知识
德育教育需要从小抓起,所以在小学教育阶段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学至关重要,通过良好的德育教学可以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德道品质,这样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才会有希望。在小学教学的所有教学科目中都可以进行德育知识的渗透,数学也不例外[1]。在日常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德育知识渗透进数学作业中,从而让小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德道习惯和学习习惯,进而在提高小学生学习质量的基础上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一、小学数学作业渗透德育知识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师对德育教学的认知不深
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还是习惯性的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学目标也仅仅只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而对于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漠不关心,所以在小学数学作业中教师并没有进行德育知识的融入。与此同时,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对德育教学的认知程度不深,认为德育教学仅仅只是为了培养小学生不偷不抢不撒谎的品质,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仅仅只是针对这些方面对小学生进行督促和警告。如此,过于片面、局限性的德育教学认知也就导致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知识的渗透不够彻底、全面。
(二)小学数学教师进行德育知识渗透的方式不对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知识教育、渗透的时候,所选取的德育教学例子难于理解,完全超越了小学生的认知度和理解能力,所以小学生在听讲的时候听不明白也理解不透。这一问题的存在是因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时候采用的是成人的理解思维,而并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该教学方式的适用性。如此也就导致了德育知识在小学数学作业中的渗透失败,也无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德道素养。
二、小学数学作业渗透德育知识的策略
(一)强化小学数学教师的德育教学素养
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学生能学习到什么样的知识完全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所以想要良好的进行德育知识的渗透就必须先强化小学数学教师的德育教学素养。小学学校需要定期组织小学数学教师进行德育教学素养的培训,同时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引入一些先进的、高素质的教育综合型人才[2]。而作为小学数学的任课教师,需要通过网络等方式进行德育教学的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自身德育教学素养。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摒弃传统应试教育中教师为教学主体,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灌输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充分采用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在引导过程中良好融入德育知识,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养。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章《圆》的学习过程中,当教师问学生们生活常见的圆形物体有哪些时,小学生会答:汽车轮子、盘子、手表、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尽管严格上来将很多都不正确,但是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就乒乓球的引入来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教师通过乒乓球这项体育运动来为学生们讲述我国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在奥运比赛中夺冠为我国争光的故事。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能够良好的培养小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操。与此同时,故事的讲述良好的契合了小学生的学习、成长特点,通过故事的讲述能够有效的激发起小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如此,教师不仅有效的培养了小学生的德育品质,还良好的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质量,相辅相成,一举两得。
(二)在作业习惯的养成中渗透德育知识
众所周知,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学习质量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都至关重要,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够更加良好、深刻的进行知识的掌握。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来有效避免小学生的马虎行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师也可以在小学生作业习惯的养成中渗透德育知识,以此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德道素养。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其生性好动、活泼、自制能力差,同时对于任何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教师可以在作业的点滴中对其进行正确的指导。指导其认真对待作业的每一道题,仔细的算好每一个步骤,对于每一个字或者是每一个条件都需要认真考量。这不仅是对于作业的态度,同时也是对于人生的态度,人生就像这做作业一样,每一个细节都需要认真对待,才能够获得美好的结果。在这样的点点滴滴中帮助低年级的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同时也养成良好的人生态度和道德观念。而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其往往都具备了一定的思想,对于自己的生活也具有了一定的态度,教师需要在这一基础上引导其辨别是非的观念,什么是可行的行为,什么是不可行的行为。如在作业中马虎、字迹潦草都是不可行的行为,因为从这样的小事中可以看到态度,而态度决定了品格[3]。所以教师需要针对作业中的类似问题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导,教导其端正态度去对待每一件事情,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在分組合作性作业中融入德育知识
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集体主义意识,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德道素养。在合作学习中,小学生能够通过和其它同学的交流、探讨发现别人的思考方式和自己的异同,从而在取长补短中不断完善自己。与此同时,在合作学习中,小学生可以通过和其它同学的积极沟通良好的克服内向以及害羞的心理,从而更为阳关的成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的作业需要独立完成,但有的作业却需要合作完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合作性作业来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学。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章《扇形统计图》的学习中有这样一个课后作业:统计班上同学家里有养宠物的人数,并将宠物的数量和种类制作成为扇形统计图。在这样一个课后作业中,独立一个学生是无法完成的,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够有效完成。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进行合作,自行分组,自行进行任务的分配。同时教师需要教导小学生在合作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彼此信任、团结,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完成作业。如此,在合作性作业中教师可以良好的融入德育知识,指导小学生采用正确的方式、正确的态度去完成作业,不仅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质量,还有效的提高了小学生的德育素养。
(四)在作业批改中渗透德育知识
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媒介,作业的完成需要学生进行思考和努力,同时也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对错指导和修改意见。作业的完成情况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还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检验,因为在作业的完成情况中教师可以清晰的看到字迹的整洁程度。所以教师在作业的批改中不仅可以针对作业的对错进行批改,还可以针对作业的态度进行批改,并有效的融入德育教育。对于态度认真,字迹工整清晰的学生,教师需要指导其保持这良好的态度;对于态度马虎,字迹潦草的学生,教师需要对其进行良好的德育指导[3]。指导其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同时小小的不良习惯可能会对自己今后的人生造成严重的影响。在作业的完成情况中,教师还可以看到学生的变化,对于正在朝不良方向发生变化的学生教师应该及时的对其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德育教学指导。
与此同时,在作业的批改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批改方式,由传统的教师批改方式改为学生批改甚至是自我批改。学生在给学生批改作业的时候能够充分的认知到他人作业中的缺点,从而可以给予自己警戒,让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而作业的批改需要耐心以及细心,让学生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可以有效的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以及包容心等等。如此,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教师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质量,还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德育素养。
三、结语
总而言之,德育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数学作业中进行德育知识的有效融入,如此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小學生的学习质量,还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养,从而为小学生今后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茂.小学数学作业渗透德育知识的策略漫谈[J].中华少年,2019,(10):20.
[2]王丽丽.漫谈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018):222.
[3]栗彩萍.浅谈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2019,(03):22.
[4]徐占萍.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2018,(009):52.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黑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