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体育馆街道东玉北街社区联合工会 景珊
毛泽东,一位改变中国命运的伟人,一生坎坷却铸就辉煌。生在陕北,我从小听过好几个版本的 《东方红》,也在黄土地上、在电影电视中感受毛主席的雄韬伟略,更是从祖辈的回忆往事中朦胧懂得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平时工作不忙的时候,我就挤时间翻翻书,其中最偏爱的无疑还是社区工会的那上百册图书,本本堪称精选。近日,仔细阅读了 《毛泽东文艺生涯》上下两卷。这一套书是我国第一部伟人毛泽东的传记,其时间跨度从毛泽东诞生到逝世,详细地讲述了他本人的文艺生活及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史的深远影响。
仔细阅读你会发现,书中所用材料均系公开发行、内部发行或未曝光的珍贵档案,言必有据;基于这些材料,作者梳理出了一条毛泽东文艺生涯的脉络,以毛泽东的人生为轴线,从一个特殊的视角展现了现当代文学史和政治史的面貌。从文艺的角度解读,而又远不仅仅局限于诗词;以时间为脉络,融合空间、历史;窥见其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终生,留恋忘返。
中学时的2002年,学校把5月23日定为校园艺术节,意在纪念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于是,当书中多次提到陕北故乡,提到延安文艺座谈会,我就倍感亲切,于是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感受和体会。毛泽东同志的讲话中有一些观点,我认为不仅在当时的社会受用,在现代的社会也一样值得我们去推崇。
首先,毛泽东提出了 “文化战线”的概念,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紧密结合,而文化与军事的结合也是非常必要的。在经历了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之后,在科学和民主成为大潮流的前提下,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在新文化的冲击下,如何使文艺更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绝对是值得当时的党中央着重考虑的议题。
其次,毛泽东谈到 “工作对象”问题,就是文艺作品给谁看的问题。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文艺同样具备服务的功能。所以,搞清楚服务对象是人民,文艺才能找准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如何在时代感中“感”时代,在大众化中 “化”大众,也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在社会转型、文化多元的大背景下进行创作的宗旨。
此外,毛泽东还非常关注 “文化改造”。他提出,要让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让自己的世界观来一番改造,文化在其中的改造作用不可忽视。那么在改造过程中,古、今、中、外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毛泽东在 《讲话》中提到 “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又在1956年提出了 “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一方针也是促进社会主义中国文艺大繁荣的基本方针,影响深远。
纵观毛泽东同志的文艺生涯,我深感人一定要“活到老学到老”。尤其习近平同志也提出,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家风纯正,雨润万物;家风一破,污秽尽来。作为一名年轻人,与自己一家人携手前进的路还很长。在路上,要向毛主席学习,多读书,多学古文化,还要不断更新头脑,和家人一起建设好家风,在情感满足的情况下不想腐,也让我的小家庭成为和谐社会的一个稳定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