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草牧业发展的成效及建议

2020-05-11 05:29邓永攀段金秀山西省朔州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雁门关朔州市肉羊

文│邓永攀 段金秀(山西省朔州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山西省朔州市紧紧抓住国家草牧业、粮改饲政策机遇,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的工作部署,准确定位,把雁门关农牧交错带建设工作列入全市“2+7”产业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在产业结构调整、草业发展、现代化牛羊养殖、龙头企业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持续用力,取得了较好成效。2018年,全市草牧业总收入84.5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草牧业纯收入3350元,分别比2015年增长101%、123%。

一、工作成效

1.依托资源禀赋,特色优势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朔州市位于北纬39°黄金奶源带,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无霜期103~147天,年平均气温3.9~7.9℃,年降水

量391~440毫米,雨热同期,光照充足,适宜优质牧草、小杂粮和延秋蔬菜生产。近年来,朔州市委、市政府借助这一优势,突出发展了奶牛、肉羊、牧草、蔬菜、小杂粮、中药材等六大特色农业产业。2018年,全市奶牛存栏18.4万头,鲜奶产量57.5万吨,占到全省的一半以上,是国家重要的优质奶源基地;肉羊饲养量630万只,其中出栏410万只,占全省的五分之一,成为全国牧繁农育的典型;种植优质牧草85万亩,位居全省首位,苜蓿、全株玉米青贮等饲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小杂粮面积发展到150万亩,黄花梁地区的富硒谷子畅销省内外,有三家企业进入全省小米产业联盟;蔬菜种植40万亩,是北方淡季菜的主要产区之一;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0多万亩,是全国优质黄芪的主要产区。

2.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草业成为新兴产业。“粮经饲”比例由2014年的77∶19∶4调整为2018年的42∶23∶35,提前实现了国家规定的饲草占三分之一的要求,草业已成为朔州市农业的一项新兴产业。2018年,全株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48万亩,苜蓿种植面积发展到19万亩,燕麦草种植面积达18万亩,千亩以上集中连片的苜蓿基地发展到38处,集中连片300亩以上的燕麦草基地达53处。饲草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到了150个,拥有牧草机械540台套。草业总收入5亿多元,每亩全株玉米青贮比粮食作物增收200多元,每亩苜蓿实现纯收益1000~1500元。特别是2018年实施的10万吨苜蓿青贮行动,打破了干制苜蓿营养流失大、产品质量低的瓶颈,部分苜蓿草销往内蒙古、河北等地,受到了养殖场户的青睐,苜蓿产业产销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成为种植结构调整的主要品种和农民增收的又一重要来源。

3.传统养殖业升级改造加速,畜牧养殖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实施奶牛养殖场改扩建项目,奶牛养殖场数量由5年前的248个降低到目前的154个,300头以上的151家奶牛园区普遍采取了自由卧床、散栏饲养、TMR全混合日粮、智能挤奶等先进方式饲养,奶牛单产量由2015年的20千克提高到现在的30千克。同时,着力打造怀仁市、应县牧繁农育和右玉县、平鲁区自繁自育两大肉羊产业基地,建成种羊场、育肥场700多座,圈舍面积达240万平方米,2018年支持建设的怀仁金沙滩、朔美羊、应县利民三个双列式棚圈总面积达7.5万多平方米,并推行TMR全混合日粮饲喂,同时新一轮的现代化肉羊改造提升工程正在起步,肉羊日增重水平和肉质水平明显提升。

4.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逐渐增强。大量优质牧草的种植和推广使用,推动了养殖业的提质增效,牛羊营养结构由“谷物”为主向“优质牧草”为主转变,鲜奶产量和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饲喂优质牧草的奶牛普遍日增鲜奶3千克,全市成母牛年平均单产量由2012年的6.5吨提高到了8.4吨,鲜奶的主要指标普遍超过了国家标准。部分肉羊使用全株玉米等优质牧草育肥后,6月龄出栏肉羊增重2.5千克,脂肪含量明显下降。由于鲜奶质量的普遍提高,朔州市已成为国内各大乳企理想的优质奶源地,除本地企业山西古城乳业集团有限公司外,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等10多家乳企纷纷在朔州市设点收奶。

5.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全市畜产品和饲草饲料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40多家,形成了年加工近百万吨鲜奶、600万只肉羊、60万头生猪、40万吨饲草饲料、600万张羊皮的生产能力。涉及畜牧业领域的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1家,其中山西古城乳业集团有限公司被列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怀仁羔羊肉、右玉羔羊肉均获得原产地地理标识保护。乳制品加工涉及奶粉、鲜牛奶、酸奶、乳饮料等60多个品种,肉羊加工涵盖皮毛、肠衣、毛毯、生熟肉制品多个产业。一批畜牧龙头加工企业上联市场、下联基地农户,实现了小生产和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6.政策和科技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牧交错带工作注入新动力。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国家、省财政部门每年投入近1亿元,市财政部门每年至少拿出1000万元,用于牧草种植、节水喷灌、购置机械等补助。四年来,共撬动社会资本、工商资本近60亿元,为雁门关农牧交错带工作提供了不竭动力。2018年创新性地开展了奶牛动产登记贷款,发放贷款4亿多元。二是强化科技支撑,2015年以来,朔州市政府特聘南志标院士、高福院士等9位专家,不间断指导雁门关农牧交错带工作。先后与山西农业大学合作进行了牧草品种对比试验、优质品种培育和肉羊科学养殖,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合作成立了省农业科学院朔州分院,专门针对雁门关地区生态气候特点和产业发展实际进行科研开发、科技创新,引进了百绿(天津)国际草业有限公司、克劳沃(北京)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甘肃亚盛田园牧歌草业集团有限公司等草业公司,搭建起了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种植养殖加工服务平台。政银企通力协作、产学研紧密结合,为全市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二、工作经验

朔州市草牧业的快速发展,取得骄人的成绩,得益于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

1.坚持和发展了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新理念。积极构建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的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新机制,推行“种养结合”“有机肥生产”等多种模式,深入推进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全市已有666个规模养殖场配套了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了74%。应县启高肥业、怀仁家兴园等9个有机肥加工厂,年产商品有机肥10万吨。通过堆粪发酵、集中处理等方式,每年有800多万吨优质畜禽粪肥还田,使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2018年全市粮食产量达到28.3亿斤,创历史新高。

2.探索和实践了牧繁农育、农种牧用新模式。朔州市紧邻内蒙古自治区,创建与草原融合互补共赢的草畜联动机制,是践行雁门关农牧交错带和草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面。近年来,积极推行“牧繁农育”,每年从内蒙古自治区输入羔羊200万只,发展肉羊产业,形成年出栏400万只的优质羔羊基地,减轻约3000万亩草场压力。同时,推行“农种牧用”,充分利用耕地资源丰富,适宜牧草种植的有利条件,朔州市积极建设牧草种植加工储备基地,向内蒙古自治区输出各类牧草。2018年探索性地向内蒙古自治区提供了裹包青贮玉米2万吨,有效地帮助草原牧民解决了冬春季缺草的问题。2019年年初已与内蒙古丰禾等草业公司签订了10万吨牧草销售合同。“牧繁农育”“农种牧用”将成为朔州市农牧交错带工作的一大亮点。

3.明确和推进了产业化推进、现代化发展的新思路。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畜牧业现代化更是农业现代化的引领。多年来,朔州市紧紧围绕这一核心要义,在推动农民增收的同时,着力培育草畜一体化发展养殖场20多个。同时,引进了现代化程度高、管理经验先进的新西兰恒天然合作社集团有限公司落户应县,建设了恒天然(应县)农牧公司牛铃牧场、恒天然(应县)农牧公司阳光牧场、恒天然(应县)农牧公司水边牧场等3个牧场群,存栏奶牛达到3万头。2019年,与省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5万头现代化牛场项目推进顺利,项目建成后将为全市奶牛养殖的现代化改造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

4.强化和突出了政策引导、市场主导的发展方向。回顾朔州市草牧业发展的历程,离不开政策的扶持。2015年,山西省政府大力支持朔州市成为全国整市推进的草牧业试点市,并协调省直10多个部门对朔州市给予倾斜和支持,使朔州市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赢得了先机。正是这些难得的政策和机遇,在市场萎靡的情况下,全市畜牧生产经营者未丧失信心,全市畜牧业没有出现大的滑坡和起伏。

三、工作建议

1.建立政策支持和财政扶持长效机制。雁门关农牧交错带涉及5市36县,是一个大的生态类型区,统筹有机旱作农业和功能农业发展,今后在省级财政中专项安排预算支出,加大扶持力度。

2.补短板、强弱项。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强农、品牌富农、特色引农的理念,切实加大该区域在畜禽粪污、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补贴力度,加大对牧草种植收获、加工储藏机械设备的补贴力度,同时在集雨补灌技术、抗旱节水农业技术、水肥一体化推广应用加大补贴力度,使这一区域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生态有机、融合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

3.在科技支撑上进行倾斜。在省级层面抽调专家和技术人员对草牧业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功能农业发展进行科研开发和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结合国家草牧业试点建设和省级农业“三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下一步,朔州市将紧紧抓住国家、省给予的政策机遇,突出问题导向、绿色导向和提质导向,以奶业强市建设为目标,着力打造全省雁门关农牧交错带建设的核心区。

1.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在资金投入有新突破。2019年,市财政部门拿出6000万元给予支持对特色产业发展进行扶持,设立了1.02亿元的专项发展基金,并得到省农担公司的支持,共同为产业发展提供融资担保。目前,已发放4.5亿元,预计全年至少发放10亿元。争取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伊路通活牛动产登记2亿元贷款。与省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合作投资20亿元的5万头奶牛集群项目。加上社会投资,2019年用于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的资金在30亿元以上。

2.开展苜蓿行动计划,在草业发展和农种牧用上有新提升。落实市政府工作报告要求,2019年新增5万亩苜蓿。10月底前建设5个牧草龙头企业,新购置2000万元牧草种植加工设备、新建成牧草储藏库5万平方米。制定牧草质量标准体系,6月底前建成的牧草质检中心,实现牧草依规操作、按标生产。完成100万吨全株玉米青贮、20万吨苜蓿青贮任务,并销往内蒙古、河北等周边地区牧草10万吨以上。

3.持续推动标准化养殖工程,现代奶牛、肉羊基地建设实现新跃升。2019年,完成40个奶牛场改造提升工程,用三年时间把现有的154个奶牛场改造成为种养结合现代化奶牛场。与省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合作的5万头奶牛集群项目,年内至少开工建设2~3个现代化奶牛场。新建成三个现代化肉羊示范园区,完成2万只优质种羊引进任务,启动良种母羊发展行动,解决好羊源不足、标准不一、脂肪含量高等突出问题。

4.抓住产品质量关键,开拓市场新举措。切实抓好质量提升和品牌创建两项基础性工作,按照以质论价,优质优价的思路,进一步做精产品、做大企业、做强产业,加强宣传、细分市场、引导消费,不断提升朔州市草畜产品的品牌价值和生产效益。同时,要做好第二届怀仁羔羊肉交易大会,使其成为集中展示雁门关农牧交错带建设成就的盛会。扶持引导畜产品加工企业在一、二线城市市场的开拓,促进羔羊肉、鲜奶等农畜产品买得好、销得俏。

5.扎实做好发展保障,科研示范、保驾护航先行到位。充分发挥己聘任的南志标院士、高福院士等9位专家的作用,实施好特别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山西农业大学8个试验示范项目,为雁门关农牧交错带提供科技支撑。同时,开展牧草、牛、羊等保险业务,为草牧业发展提供保护。

猜你喜欢
雁门关朔州市肉羊
提高肉羊繁殖率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雁门关下人
肉羊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肉羊体尺测量 用上“智慧眼”
朔州市楹联学会、朔州市诗词学会成立
朔州市山阴县:“四种模式”巩固脱贫成果
朔州市朔城区:强化组织 不断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朔州市科协召开全市科协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会议
关于雁门关历史作用的思考
肉羊快速育肥综合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