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素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0-05-11 09:44谈宝珍李秀琪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葛根素全血胺碘酮

谈宝珍,李秀琪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危重病症,致死率较高且预后差,其中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临床表现以及合并症,能够影响血流动力学,引起症状加重,严重者甚至可发生猝死,对病人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胺碘酮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各类心绞痛和心律失常的苯呋喃类化合物,许多研究均指出其在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2]。但也有研究指出,抗心律失常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往往有加重心律失常的风险[3]。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心脑血管疾病领域中的快速发展,有研究指出葛根素注射液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4-5],但是其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中研究较少,本研究对葛根素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探讨,为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病人150例,年龄55~83(66.50±6.25)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50例。所有病人均行心电图、影像学检查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排除标准:①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电解质紊乱以及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②合并严重脑卒中、恶性肿瘤、精神疾病以及脑死亡;③合并严重肝肾系统、血液系统以及免疫系统功能障碍;④对葛根素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和胺碘酮药物过敏。所有病人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表示对研究内容理解。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3组年龄、性别、心律失常类型以及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详见表1。

表1 3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人入院后均完善相关检查,并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给予对症治疗,包括常规心电监护;吸氧;疼痛治疗;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性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以及调脂、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和再灌注心肌等治疗[6]。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胺碘酮治疗,B组给予葛根素注射液联合胺碘酮治疗,C组给予葛根素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胺碘酮治疗。胺碘酮(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923)在10 min内静脉推注150 mg,若病人病情未能控制,可重复静脉推注2次,然后持续静脉输注6 h,输注速度为1.0 mg/min,持续输注至病人心率稳定后24 h,停止静脉输注。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复方丹参注射液(上海中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1020345)20 mL加入100 mL 10%葡糖糖注射液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2周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葛根素注射液(青岛金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7387)30 mL加入100 mL 10%葡糖糖注射液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 2周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比较3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A峰(E/A)值]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比黏度、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1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7]显效:心率<100次/min,且无心房颤动出现,期前收缩显著减少(每天<100次),心电图显示窦性心电图,未见ST段压低,无明显临床症状出现;有效: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作频率显著降低,期前收缩减少50%以上,心电图未见窦性心律,ST段回升幅度>0.05 mV,病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频率未见显著变化,期前收缩较前有所增加,心电图未见明显改变,病人临床症状未见显著改善。

1.3.2 心功能指标 病人处于安静状态,取左侧卧位,采用美国Philips公司IE 33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测仪(S5-1探头,1.0~5.0 MHz探头频率)检测心功能指标。采用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测定LVESD、LVEDD;采用二维心尖四腔切面对LVEF及E/A值进行测定以及记录。以上操作全程由经验丰富的两名超声科医师独立完成,并对病人NYHA分级进行评价及记录[8]。

1.3.3 血液流变学指标 治疗前后于病人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5 mL静脉血,采用美国沃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GEM Premier 3000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检测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及纤维蛋白原。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3组临床疗效比较 C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3组临床疗效比较 单位:例(%)

注:3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与C组比较,①P<0.05。

2.2 3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3组LVESD、LVEDD、LVEF水平和E/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LVESD、LVEDD水平较治疗前降低,LVEF水平和E/A值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C组LVESD和LVEDD明显低于A组、B组(P<0.05),LVEF水平和E/A值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B组LVESD、LVEDD、LVEF水平和E/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组别例数 LVESD(mm) 治疗前治疗后 LVEDD(mm) 治疗前治疗后A组5054.65±3.8551.25±3.46①②60.15±4.8156.42±3.58①②B组5055.01±3.0152.33±3.76①②59.95±4.8755.89±3.76①②C组5054.58±4.0147.65±3.12①60.05±4.8252.01±2.85①F值0.20025.1290.02124.791P>0.05<0.01>0.05<0.01组别 LVEF(%) 治疗前治疗后 E/A 治疗前治疗后A组42.15±5.1954.35±5.62①②0.79±0.211.32±0.25①②B组42.01±5.1453.02±5.76①②0.85±0.291.36±0.31①②C组41.25±5.2259.68±5.81①0.80±0.241.97±0.28①F值0.43618.9140.83465.283P>0.05<0.01>0.05<0.01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C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2.3 3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3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及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C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显著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组别例数 全血黏度高切(mPa·s) 治疗前治疗后 全血黏度中切(mPa·s) 治疗前治疗后 全血黏度低切(mPa·s) 治疗前治疗后A组505.28±0.774.56±0.61①②8.64±0.637.11±0.49①②11.61±1.1910.24±0.83①②B组505.30±0.814.49±0.72①②8.63±0.597.15±0.45①②11.71±1.1310.31±0.92①②C组505.15±0.674.09±0.54①8.59±0.616.15±0.47①11.58±1.249.14±0.79①F值0.5868.1590.09472.4640.16429.913P>0.05<0.01>0.05<0.01>0.05<0.01组别 血浆黏度(mPa·s) 治疗前治疗后 红细胞比容(%) 治疗前治疗后 纤维蛋白原(g/L) 治疗前治疗后A组1.72±0.261.37±0.28①②49.55±4.6545.35±4.12①②3.68±0.713.12±0.54①②B组1.70±0.281.40±0.27①②50.01±4.5946.01±3.88①②3.65±0.753.09±0.51①②C组1.68±0.251.18±0.17①48.97±4.52 41.24±3.38①3.71±0.732.35±0.39①F值0.7844.1010.6325.4540.2088.174P>0.05<0.01>0.05<0.01>0.05<0.01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C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2.4 3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过程中A组有2例胃肠道反应,1例心动过缓,1例血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4/50),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均缓解;B组有3例发生胃肠道反应,2例心动过缓,1例甲状腺功能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6/50),予以停药或药物减量后症状消失;C组有2例发生胃肠道反应,2例血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4/50);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0,P=0.730)。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病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的临床心血管危重急症,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进一步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在我国人群中的发病率,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长[9]。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常见的合并症,是由于心肌细胞死亡导致心肌在传导过程中出现小折返还的现象,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甚至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0]。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主要以药物治疗及介入治疗为主。胺碘酮是心脏离子多通道阻滞剂,其作用为Ⅲ类药作用,但同时也兼顾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作用。胺碘酮具有明显的延长浦肯野纤维、心室纤维、心房纤维工作电位以及不应期,并且能够有效延长旁道组织以及心房的传导时间,进而对心脏折返激动起阻滞作用[11]。有药理学研究结果显示,胺碘酮能够延长心肌细胞QT间期,减少尖端扭转性心动过速发生率,进而有效降低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病人的死亡率[12]。但也有研究指出,虽然胺碘酮的治疗效果明显,但是其往往具有较强的甲状腺毒性及心脏毒性,可能进一步加重心律失常情况[13-14]。本研究中,B组有1例病人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证实了胺碘酮的甲状腺毒性。

随着中医药在心血管系统疾病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许多研究均提出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物和中药制剂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确的疗效,其临床应用也在逐渐被普及。中医学认为急性心肌梗死属血瘀证,与正气虚衰、帅血无力、血行不畅而瘀滞脉络有关,治疗上应以益气、活血以及行气活血为主[15]。葛根素注射液是有效成分为总黄酮的单一成分注射液,现代医学证实其能够有效扩张脑血管和冠状动脉,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血小板凝集并改善微循环,同时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缺血区供血,并有效减慢心率,降低血压,进而降低心脏的心肌自律性,延长不应期,最终起到抗心律失常作用。葛根素的毒性小,不易在体内蓄积,因此,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16-17]。复方丹参注射液是临床上常用的益气药物,中医学认为其具有益气固脱、补心复脉、大补元气和养阴生津的作用;西医认为其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减少血管张力,从而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增强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防止血小板凝集,增强心肌的耐氧能力,减少心肌损伤作用,最终改善梗死心肌的供血情况,有效改善心力衰竭症状[18-19],常与葛根素注射液联合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发挥益气、活血效果[20]。中西医结合治疗是近年来常用的心血管疾病治疗方案,被广泛用于冠心病或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中,其中葛根素或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西药胺碘酮中西结合治疗方案已被用于许多心血管系统临床研究中,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3种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鲜有报道。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C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葛根素注射液或复方丹参注射液单独联合胺碘酮具有相近的临床治疗效果,而采用葛根素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二者联合胺碘酮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药物的使用剂量、使用方式以及使用周期等因素有关。尽管葛根素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能发挥明显的活血作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应注意对病人进行详细询问,若出现过敏立即停药并予以对症处理,还应密切关注病人在用药期间的血常规、肝肾功能情况,并注意不宜使用过长时间。

综上所述,葛根素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疗效较好,能够改善病人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情况。

猜你喜欢
葛根素全血胺碘酮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葛根素通过miR- 490/E3泛素连接酶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生长、侵袭和迁移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葛根素制剂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