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火金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上海市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基层农经人员肩负的农村经营管理职责越来越重。特别是在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其履行的工作职能已大大超出原有的职责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前“三农”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与此同时,农经机构不健全、队伍不稳定以及监管力量薄弱等问题日益凸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三农”工作的有效开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亟需在理顺体制机制、明确职能定位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基层农经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农经工作管理水平,切实将各项“三农”政策落实落地,助推“三农”工作稳步发展,确保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中央文件明确指出:“基层组织按需设置、按职履责、有人办事、有章理事;强化乡镇为农服务体系建设,确保乡镇有队伍、有资源为农服务。”党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来抓,为确保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要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必须要有一支强有力的基层农经队伍。由此可见,加强基层农经队伍建设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中央关于“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纲领性文件要求,意味着基层农经人员面对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使命,肩负着破解制约“三农”发展瓶颈的责任,更肩负着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的重任。基层农经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农经队伍更是一支不可或缺的改革队伍。基层农经人员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主力军,农经工作更是深化农村改革的桥头堡。不管是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还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均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农经队伍来支撑。
自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村建设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发展机会,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而推动乡村振兴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的正是基层农经队伍。当前,我们要把实施乡村振兴作为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抓住机遇、迎合时代,把发展农村经济贯穿于乡村振兴战略之中。这需要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亲农民”的基层农经队伍,创新“三农”工作模式,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带动乡村文明,建设美丽乡村生态环境,最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在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村、社”分账管理等工作中,基层农经队伍发挥着重要作用。基层农经人员在准确解读“三农”政策文件、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实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厘清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委员会两者的工作职责和职能、规范“二本账”的财务收支核算、充分利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自主经营权等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盘活集体资产、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活力、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有效规范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独立运行等方面,更是离不开基层农经人员的辅导和指导。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保证农村集体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按照《上海市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条例》赋予的职责和职能,基层农经人员是实施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的责任主体,更是实施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的有生力量。在实现农村集体资产监管“组织体系化、产权明晰化、改革程序化、制度规范化、监督多元化”的进程中,必须要有一支强有力的基层农经队伍,只有加强基层农经队伍建设,才能更好地把《上海市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条例》落到实处。
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大局,更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在农村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基层农经人员是一支出谋划策的队伍。在积极探索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中,基层农经人员是领导的得力助手,起到参谋作用。在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和促进农民增收等工作中,依然存在很多难题,需要基层农经人员去释疑解惑。
农村经营管理是当前“三农”工作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农经工作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金山区针对基层农经队伍建设现状开展调研,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基层农经机构和农经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基层农经工作是以农村经济经营监督管理、处理好生产关系内在管理需要为职责的一项长效监管工作,具有看不见、摸不着等特性。它不比其他产生经济收益的工作,能给单位直接创造财富。农经工作经济效益一时难以显现,并且此项工作涉及多领域、多层面、多方位,工作繁而杂,有时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从决策层面上看,通常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同时,农经工作做得越细、监管越严,对单位“一把手”的权力威胁就越大,势必会影响对农经工作的重视程度,给全面开展基层农经监管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由于基层农经工作具有复杂性、政策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基层农经工作面广量大,专业性较强,且农经工作岗位待遇低、工作杂、晋升空间窄、吸引力不强等因素,造成基层农经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基层农经部门面临着人员匮乏、年龄老化、流动频繁、经验不足、新旧更替不及时等现象。此外,当前农经人员普遍存在新生力量难以得到补充,老的农经人员进取性不强、新进工作人员业务不熟,基层农经队伍已面临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
从调查结果来看,本区基层农经队伍中,农经人员具有高中或中专以下占比14.29%;无会计专业技术职称或经济类专业技术职称占比18.05%。这两个调查数据表明,目前在职在岗的基层农经人员专业水平较低,业务能力较弱。且基层农经人员兼职多,混职混岗现象较为突出,业务能力一时难以提升。精通农经专业的人员越来越少,在未来开展农经工作时,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难以适应新时期“三农”工作发展需要。如何解决目前面临的基层农经人员业务能力提升问题,已迫在眉睫。基层农经队伍的建设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基层农经人员是贯彻落实党的“三农”工作的中坚力量,在农业农村发展与农村改革的不同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农村经营管理领域不断拓展,任务日益繁重,基层农经工作已进入新时期和新阶段,面临着新情况和新问题。为快速实施乡村振兴,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体系,加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切实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必须要建立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基层农经队伍。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基层农经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基层农经队伍建设。
各层级政府部门必须要清醒地意识到当前基层农经工作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理顺机制、完善体制。各级党委、政府要从顶层设计,狠抓落实,加快推进基层农经队伍建设。特别是《上海市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对基层农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基层农经人员更要充分利用好《条例》赋予的新的监督职责,要加快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只有认识到基层农经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激发基层农经人员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才能更快地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地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为更好地履行基层农经监督管理工作的职责和职能,确保农经工作人岗匹配、事有人干、责有人担,体现农村经营管理依法行政的权威性,必须要加快基层农经队伍建设。面对当前农经队伍不稳定的局面,在明确农经工作职责范围的同时,要加快推进农经机构的人员保障,要合理确定编制人数,落实工作经费;要进一步提高农经人员地位,合理设置农经岗位,制定定性定量考核激励措施,适当增加农经专业技术职称职数,拓宽专业技术职称晋升空间。明确农经人员工作职责定位,才能建设好这支基层农经队伍。
基层农经人员是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中最基层的一支监督管理队伍,肩负着“三农”工作的重任。为不断提高基层农经人员的业务能力、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胜任当前农村经营管理各项工作,必须要加大投入培训资金,加强技能培训力度,提升基层农经人员业务能力,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要结合当前“三农”工作新特点以及“三农”政策变化,加大对基层农经人员的工作考核力度,深化业务能力与工作绩效考核,使其于工作业绩和绩效相挂钩,职称与奖励相衔接。这是加强基层农经队伍建设的前提条件,也是强化基层农经队伍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