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 俊 戴一鸣 樊美君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衢州 324000
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2015年5月4日他与北京大学学子座谈,多次提到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自信;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明确提出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一提到意识形态,人们会联想到宗教、文化入侵等,的确,这些都反映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
意识形态指的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神秘特殊的意识形态)、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
意识形态的内容,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以及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所反映。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它源于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社会物质生活,但是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并在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中以特殊的方式,从不同侧面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意识形态的有机整体。
从定义可见,宗教、文化、哲学等领域都反映着统治阶级的意志,而这些领域也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大学生。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影响着我们国家安全稳定和发展,他们如果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缺乏判断力,陷入到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中,将使我们国家发展受到严重的威胁,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对意识形态问题越来越重视。
随着00后步入校园,为了更好地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我们必须了解目前新一代青年人所思所想,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为此,我们调查了某校部分在校生。我们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发出170份问卷,收回170份,有效150份。
关于宗教信仰问题,调查的情况有8%的同学是有某种宗教信仰,92%的同学没有任何宗教信仰。这150份有效问卷中,对是否信仰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中,11%的同学是表示不信仰,多于有宗教信仰的人数,31%的同学表示谈不上信不信仰马克思主义,而25%的同学表示对马克思主义是有点信仰,而比较坚定信仰的只占到33%。我们学生群体中虽然信仰宗教并不多,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也是主流,但是还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无法表明自己的立场,这说明我们要让马克思主义在青年的意识形态领域中获得认可,要让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继续巩固任重道远。
从信仰信息传播途径来看,对学生的影响排在第一位的是家庭成员的影响,占27%;课堂教学第二位,占26%;第三位的是网络传播,占20%;接着是朋友、书籍报刊、广播电视。这意味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依旧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支柱,是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的关键。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家庭的教育理念、信仰、言行举止都可能会影响孩子的选择,我们要注意家庭宗教信仰问题,重视他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继续教育工作。学校则还是需要一如既往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教师作为学生求学立德的“引路人”,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演绎与传递会使学生不断对马克思主义有更准确、更深入的认知。而网络传播异军突起,重要性日益显现,作为新时代主流思想传播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保障网络环境安全、清朗,并且要知己知彼,在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的同时冠以我们马克思主义思想,使得马克思主义传播有效、有影响。
问卷的第二个层次是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可度,主流思想依然是社会主义好,对我们国家制度是认可的,占到93%;在满意度上,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制度满意的有72%,认同但有些不满意的占22%,不认同也不满意4%,还有2%的无所谓。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覆盖了马克思本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制度产生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条件。从前面对马克思主义认可度到对我国社会主义认可度高低来看,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中国化获得了现代青年的认可,但在“读原著、学经典”深度上我们青年还远远不够。
第三层面通过学生对意识形态问题具体化方面进行了调研。学生是否关注国内外动态,对间谍工作这种敏感词知晓度上12%的学生表示没听说过、不了解,听说过,不了解的最多占75%,听说过且比了解13%。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渗透敏感度上,觉得这离得很远占7%,没注意39%,无所谓的同学有4%,认为渗透到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50%。对到2020年我国能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真脱贫这个问题,17%坚信一定能做到,65%可能可以。到2020年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6%坚信一定能,可能可以61%。从这些具体问题来看,我们学生对目前国内环境安全、稳定方面还是比较乐观,对我国现行制度充满信心。
鉴于此,我们要争取更大的胜利,就必须长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要才能有效地抵御各种陷阱。
(一)打造意识形态教育生态圈。意识形态工作生态圈就是将生态圈理论实际运用到意识形态建设中,它包含意识形态传播者、受众与传播途径整体建设,包含从政府到高校和家庭、教师到学生各个要素。在学校这个生态圈系统里则包含从宏观到微观三个层次。
1.以学校为主导构建多元化关系教育联合体。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教育工作“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根本问题时提出,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必须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引领,这是我们社会主义学校必须坚守的底线。政府顶层设计,配套完善意识形态领域政策、方针、要求、原则,而学校层面是校内生态圈实施的主导,作为宏观层面,学校要加大力度推出配套的具体实施指南、提高保障,要加强学校与政府的合作,发挥青年教师和学生在弘扬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域的主力军作用,做好研判、把握好度,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某校定期邀请政府机构人员到校为师生进行理论宣讲,特别是这些年的形势变化,并定期在宣传栏进行宣传。
2.中观层面积极参与构建意识形态命运共同体。各个院系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他们是链接师生和学校的中坚力量,是直接与学生接触的一线工作单位,在进行意识形态教育中应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布局,要用多元化的途径、方法、平台将国家、省市和学校精神传递落实下去,而这些都需要我们教师在其中发挥作用。
三支队伍互相配合,加强教师队伍引领价值观。专业教师、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是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三支队伍,他们各自在意识形态领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互相配合的默契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加强的就是专业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紧密结合,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加强备课,如某校在护士技能课中强调护士人文修养,在思政课程中加强对身边学生典型的刻画使学生明白白衣天使的价值观。加强辅导员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的融合,形成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紧密结合。
3.以对接学生能力为导向的微观层次人才培养。面对从物质文化匮乏到人民向往美好的生活,我们学生接受了来自时代的各种挑战,而西方国家标榜的自由、民主、平等不断冲击着我们的思想,使得我们对我国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价值认同产生了偏颇,面对这复杂严峻的环境,我们学生应该自发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力军,例如某校成立了学生社团专门在暑假向广大群众讲解非法宗教危害。
(二)以网络为线,加强意识形态中媒体引领价值。现在的学生几乎伴随着网络长大,网络催生的“网红”经济、“选秀”经济、碎片化阅读让学生容易陷入快餐式文化、庸俗文化,但是网络作为双刃剑,在危机的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从复旦大学陈果、南航的徐川我们知道,网络这个主阵地我们可以重新让马克思主义课程的思想发光。
以知行合一为根本,串联意识形态教育生态圈,在实践中孕真知,必能打好意识形态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