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莎 杨晶晶 梁晶
[摘 要] 近些年,幼小衔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幼小衔接即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过渡时期,这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非常重大的转折。这个过程中,很多儿童会产生多种不适应的表现,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共同的努力,帮助其顺利地、愉快地完成这个阶段的学习。针对当前幼小衔接教育中学校、教师、家长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存在原因,以此提出解决对策,希望对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启发作用。
[關 键 词] 幼小衔接;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4-0160-02
幼小衔接问题是关乎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问题,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经历对儿童一生的成长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旦儿童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构建了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就会对他们将来的成长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反之,则会起到消极的影响作用。早在20世纪50年代,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为幼儿园,幼儿园使幼儿的身心在进入小学学习之前得到健全的发育。”这是我国最早关于幼小衔接问题的政策性文件。1996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应该联系紧密,相互支持配合教学工作,并要注意在这两个阶段的教育衔接问题。”该文件进一步引起了大家对幼小衔接教育问题的思考及重视。教育部在2001年印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着重指出:“幼儿园要和社区、家庭、小学紧密联系,相互合作,有效衔接,做到能充分有效地使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共同创造良好的条件以帮助幼儿成长得到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为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更是提出了要求,幼儿园、小学、家长应该紧密结合,共同引导儿童在这个阶段的顺利过渡。
一、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由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幼儿阶段到小学阶段在各个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区别,换句话说,针对幼儿和儿童的教育应该是有所不同的,这才能满足其不同阶段发展的要求。现阶段,由于很多家长过早要求孩子掌握知识,幼儿园为了得到家长的认可、满足社会的需要,就开始对幼儿进行所谓的系统知识的培养。因此,由于幼儿园教育观念的落后和偏差,在一些幼儿园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并不少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幼儿园会对幼儿进行评分,用分数来评价幼儿的表现,这样的评价方式明显过于狭隘。第二,部分幼儿园内开设分科教学,将小学中的语文、数学、英语搬到幼儿园的教学中,会要求幼儿死记硬背一些知识,忽略对幼儿兴趣的培养。第三,部分幼儿园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求孩子在30分钟课堂教学的时间内保持注意力去学习。在教师讲授知识的过程中,以教师讲为主,忽略了幼儿的参与,导致幼儿被牵着鼻子走,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
(二)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首先,教师的文化素养影响着教师对相关教育政策的理解,也制约着其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据笔者了解,很多幼儿园的教师以大专学历为主,本科学历有少数,研究生学历的基本没有,甚至有些幼儿教师在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之前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前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导致其基本理论知识的缺失,入职后培训也很少,很多时候都是流于形式、敷衍了事。其次,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实施,并严格遵循幼儿园或者小学制定的课程开展教学活动,但在实施过程中,有的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上不太合理。另外还有一些教师会自己设计教学内容或活动,有可能与教育目的产生偏差,起不到很好的学习效果。最后,教师自身的观念也存在问题,通过与一些大班幼儿教师交流,发现很多教师都认为幼儿入学的准备主要是学好拼音、识字、基本的数学计算等,因此,有些幼儿教师会给幼儿布置一些写字或是算术题,忽略了对幼儿学习习惯、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三)家长教育观念落后
笔者在与家长的沟通中了解到,一部分家长对幼小衔接并不了解,对孩子即将进入小学阶段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孩子上了小学,责任就都是小学教师的了。另外一部分家长,过分急于求成,害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就不断让孩子上各种辅导班,让孩子学习心算、写字、英语等各种知识,过早地给予孩子学习的压力。还有一些家长会亲力亲为地教孩子一些知识,孩子学不好,家长就会表现得非常不耐烦,对孩子大声斥责甚者大打出手,这样的做法都只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厌恶。总的说来,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幼小衔接的问题都缺乏科学的认识,直接导致了其教育行为上的偏差。
二、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对策
(一)幼儿园教育避免小学化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我国基础教育事业不断改革与发展。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文件强调要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倾向。2011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的通知》。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建立幼儿园和中小学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坚持并减轻学生课业的负担,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2012年9月,教育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说明:“禁止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和课程,并且严格禁止小学进行入学考试,以及加快课程和压缩课程的任何行动。”2018年7月,教育部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对幼儿园、小学、社会培训机构进行了排查。此次排查内容包括严禁提前教小学课程、要纠正小学化的教育方法、整顿小学化的教育环境、整顿教师资格不合格的问题、小学坚持零开始教学五项。
从政府的规定以及行为上可以明确看出,幼儿园阶段不得教授任何小学课程或是知识,提倡幼儿教师从游戏中入手,逐渐构建儿童的思维逻辑体系,重在训练儿童学习的能力。对幼儿园学习的孩子来说,游戏是最有利于他们身心全面发展的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身心可以有最大的发展空间,通过游戏可以培养孩子思考的能力、學习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培养孩子的兴趣应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之一,从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着手,逐渐引导其爱上学习这件事,引导其对探索知识充满兴趣,上小学之后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
(二)提高教师教育素养
教育部颁布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师层面,要充分了解幼小衔接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探索帮助儿童顺利渡过幼小衔接过渡阶段的方法。”幼小衔接是一个比较长的教育过程,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首先,教师要端正教育的理念,明确幼小衔接对儿童今后成长的重要性,要努力培养儿童积极向上的精神、勤奋坚毅的个性品质、爱学好学的态度,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那么简单。
其次,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一方面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对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更加清晰,学习现阶段先进的幼小衔接的相关理论,学会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实践素养的提高,学校可以促成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的沟通互助,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可以针对幼小衔接的要求进行交流、合作、互助,教师的教育行为会更有针对性。教师还应该增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一是可以纠正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念,二是可以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和需求;在接下去的教育中,对孩子的教育可以更有针对性。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该积极参与教研活动,这是教师自我成长非常有效的一个途径,通过学习优秀教师的教育成果,在自己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提升。
(三)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幼小衔接显然不仅仅是幼儿园和小学的责任,家长的责任是极其重要的,在整个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家长都应该积极参与其中。
首先,家长要了解相关幼小衔接的政策,明确幼儿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既不甩手不管,也不过高要求。家长要配合幼儿园的各种规范及要求,遵守幼儿园相关制度,帮助幼儿树立规范的意识以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家长要转变观念,要知道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习惯远比知识本身重要得多。家长不应过早地要求孩子学习过多、过难的知识,避免过重的学习给孩子带来压力,让孩子产生厌学的心理。家长应该重视对孩子行为习惯以及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的培养,训练孩子收拾自己的衣服、玩具,鼓励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迎难而上,教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并且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孩子多种多样的兴趣爱好,并且给孩子的兴趣发展提供条件保证。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树立属于自己的小小梦想,与孩子共同努力,实现梦想,让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使其对学习充满热情与希望。
参考文献:
[1]李碧云.幼小衔接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阳江市蓓蕾天河湾幼儿园为例[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07.
[2]许立鲲.幼小衔接入学适应的父母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8.
[3]苏晓波.我国“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基于沈阳市皇姑区N所幼儿园及小学的实证调查[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7.
[4]杨文.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3(8).
[5]石淑琴.浅析幼儿园到小学衔接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2020(4).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