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
摘要:语感培养,在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感的本质是一种个性化的体验,在培养学生语感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积极性,从语像感、语意感、语情感、语法感对学生加以引导,感受文字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力。本文从语感培养策略上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意在唤起语文教师对于语感培养的重视。
关键词:语感;小学语文;情感
叶圣陶曾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的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就叫做语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快速听辨和阅读相当程度的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具有敏锐性、整体性、创新性和直觉性的特点,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纵观语感教学,教师可以从语像感、语意感、语情感、语法感方面的能力培养着手,立足每个学生的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每节课中,教师都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出发,从感知词语、领悟语情和运用语理等角度去提升学生语感能力。
重视诵读,培养语情感
诵读是培养语感的策略之一,只有经受了感悟、积累和运用的过程,语感才能逐渐的形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有着很好的教学效果,很多时候,语言文字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而诵读恰恰可以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引导学生走进语文的世界中,逐渐形成自己对于语言文字的感悟。诵读不是具有盲目性的,它应该是一个从表层向深层演化的过程,眼、耳、口、心之间的一种默契的融合中,语感才能不断的形成。
例如,在《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诵读文章,这篇文章是一篇散文,在读得时候要有强烈的情感,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自主阅读文章,把握这篇文章的朗读节奏,感受文章的韵律感,体悟其中蕴藏着的强烈情感。其次,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去集体诵读,在自主阅读后再次朗读,就会产生更强烈的诵读情感。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反复的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增强语感。
教师在学生诵读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感悟,还要注意句读和起伏变化,其次要丰富诵读形式,在不同的诵读形式中,学生会产生一定的积极性,促进语感能力的形成。
比较分析,增强语意感
比较分析法,是增强语感的有力武器,没有比较就没有进步,没有比较就没有发现和创新,在小学语文课堂学习中,比较分析法可以带领学生去感悟不同的词语和不同的句式,在他们之间的比较中发现语言运用的好处,不仅如此,还可以发觉其中蕴藏着的情味。比较的形式有多种,删比法、换比法、类比法和读比法都可作为课堂教学的方法。
例如,在《秋天的雨》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做比较分析,教师就引导学生,“它帶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同学们,清凉和温柔这样的词,你是否可以将其互换掉?”“大家跟我一起来思考换成凉爽和美好可以不可以,为什么呢?”学生们在这样的讨论中更加懂得了语言文字的奥妙,“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继续发挥这种咬文嚼字的精神,找出文章中哪些词语用的好吗?”学生们在教师的激励下就会逐渐的养成思考和揣摩文字的习惯,从而提升语意感,这就为语感的形成带来了契机。
语感中的语意感需要学生不断的去揣摩,而比较分析就是一个很好的辅助手段。在引导学生比较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帮助学生逐渐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展开想象,形成语像感
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显像结构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故而需要想象和联想介入其中,将语文中的文字化为形象化的画面,重新的建构文字之间的联系,不断创造出别样的情境,这样语感才能在无形中生成。语像感是语感形成的重要因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展开想象的翅膀,依靠自己的生活积累去再塑形象,这样在不断的锤炼中获得语言学习的方法。
例如,在《花的学校》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想象,这是一首诗歌,诗歌中就是需要联想和想象,“同学们,你们动情的来读一下这首诗歌,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你能不能用自己手中的笔画下诗中的这幅美丽的画?”学生们深情的朗读后,都纷纷想要表达自己的感受,“老师,我觉得这是一幅美丽的夏季花朵图。”“我觉得这是一幅校园嬉戏图,只是不是学生在游戏,而是花朵们。”学生们的发言真的会给教师一种触动感,每个学生都会想象出自己理想的画面,也都会将这些画面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美术与文学的融合中,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了,通过他们扩展性的想象,学生的语像感就逐渐的形成了。
想象的形式有很多,再现性想象、再造性想象、扩展性想象、延伸性想象等都可以为学生的感悟文本带来契机。语文学习不能离开想象,教师要给予学生想象的时间,让他们的思维在想象中获得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教学非常重要,增强学生的的思维性,依靠的是学生的自主能力,本文从重视诵读语情感、比较分析语意感以及展开想象语像感等角度分析了小学生语感培养的相关策略,意在唤醒教师对于语感培养的重视,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语感培养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高新区胡集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