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政治既是高考的重要科目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的主阵地,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在教给学生政治理论和知识的同时,更应提升学生的政治学习获得感,使学生能够通过政治学习获得各方面能力的有效提升。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高中政治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如何将高中政治打造成学生乐学、愿学、主动学的学科,是新课改下的重大教育命题。本文在分析高中政治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敏学、启迪、实践三个环节探讨了打造高中政治课堂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政治;敏学;启迪;实践
一、 引言
高中政治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且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具有鲜明时代性,其教育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身心均衡健康发展,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政治育人价值应该得到充分重视和开发,为此,改革和创新高中政治教育教学模式,顺应新时期教育发展新趋势,才能最大限度开发政治学科的育人价值。创新教学思路,轉变育人模式,使政治学科与学生的成长需要和社会发展实践更加紧密的结合,是高中政治教师需要认真完成的新课改命题。
二、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政治的问题分析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深入推进的教育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师在讲台上无私倾注着热情和智慧,为政治课堂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身力量。在取得可喜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应清晰地认识高中政治课堂的一些典型问题,进一步推动政治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不断提高学生的学科获得感。
首先,高中政治作为高考文科必考科目之一,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应试教学观念,教师主导者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学什么、怎么学都按照教师的规划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和压抑的状态,政治教学成为单向传播过程,学生犹如提线木偶,日常学习就是两个过程,识记加考试,缺乏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敏学更无从谈起。
其次,很多政治教师教学观念比较守旧,认为政治就是文科,因而不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启迪,认为背背记记就是政治课的有效学习方式,实际上政治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更是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其从根本上反映的是一种思维和思想方式,对学生的思想内涵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思路和方法,才能更加高效地开展政治学习过程。
最后,高中政治教师对知识和能力的实践转化认识不足,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学生很少有机会去发现和探索,理论和实践衔接不够紧密。此外,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也难以获得教师的重视和有效指导,进一步打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政治教学改革措施
(一)转变教学方式,积极构建敏学氛围
新课改下,填鸭式、灌输式等传统教学方法因其呆板、缺乏变化性会逐渐淘汰,政治教师应该求变求新,立足教学实际和学生需求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被动式灌输为主动学习,变闭环教学为开放学习,从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政治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在教学方法上积极创新,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多采用小组学习和探究式教学等方法,小组学习能够将学生凝聚成学习共同体,既能开阔视野,也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探究式学习能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为敏学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属性采取灵活教学方法,比如一些抽象理解难度较大的理论知识,可以采用案例法进行教学,降低知识点学习难度,也为学生树立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范式。以案例材料为引,教师引导学生以问题为核心展开信息的搜集、处理、加工和整理,以探究学习得出结论和答案,使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中凝练学习方法。基于此,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勤学好学的精神,更能帮助学生掌握敏而好学的方法。
最后,教师可以在教学板块上进行积极创新,比如打造“时事论坛”板块,在每堂政治课上拿出一定的时间,引入一些学生具有高度兴趣的时事政治话题,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政治原理和知识进行分析,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不断强化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话题可以由学生自主准备,论坛也可以由学生主持,国际重大时事和社会热点问题如中美贸易战、难民问题、经济结构转型、社会发展新常态、山东号航母入役以及就业观、价值观等都能成为论坛话题。通过打造多样化的政治教学板块,学生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和积极的心态投入政治学习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主动发现问题,还能够积极地解决问题,获得比单向灌输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注重问题导向,重视思维启迪过程
高中政治教学中,很多学生在解答问题时难以做到全面和准确,因而在答题时很容易失分。这不仅仅是由于学生知识点掌握不牢造成的,更有可能是学生缺乏解答问题的全面观,而这种全面观更多的来自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技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重点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解答问题的全面观以及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
政治课堂情境的转换应该是自然的,教学环节的联系应该是贴切的,知识点的衔接应该是紧密的,过渡应该是水到渠成的。在政治课堂上,教师应该重视一些关键点的把控,巧妙过渡,串联思维,利用一两句“搭桥”的话术,使教学过程和知识点巧妙衔接起来。比如在探讨社会主义公有制时,巧妙过渡,提出系列问题“社会主义公有制具有哪些优越性?”“为什么具有这些优越性?”“这些优越性在社会实践中有什么具体表现?”,然后顺水推舟,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在这些具有高度启发性的问题中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坚持公有制的必要性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逐渐形成思维地严密性和连贯性。
此外,在设置问题过程中,应注意引起学生思维的共振,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启迪效果,问题的设计既不能跳出政治的基本理论范畴,又要给学生一种意料之外的感觉,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做到有理有据基础上的发散,这正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最欠缺的能力。比如在讲国企改革话题时,设置如下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某厂长(中共党员)接受了一个亏损的国企,三年后成功将该企业扭亏为盈,职工的福利待遇也显著好转,根据承包合同,该厂长的年薪是普通职工的5倍。试问:厂长的收入合法吗?厂长的高收入是不是自私自利的表现?厂长的行为是否符合党员宗旨和集体主义精神?厂长职工的收入差距反映了怎样的分配制度?这样借用社会热点问题巧妙设疑,不仅具有强烈的真实感,而且具有高度的启迪性,更容易引发学生思想深处的共鸣,提升学生思维的严密性、连贯性和发散性,这样在解答问题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从而有效改变答题“丢三落四”的弊病。
(三)构建实践环节,提高教学有效性
政治是在国家权力的规范下展开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集合体,对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每年的政治考题也会援引事实案例作为素材。因此,强化政治教学的实践性,让学生更多地在实践中去探索和验证基本理论知识,无疑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政治教学有效性。
高中政治课实践分两个层面,一是课堂环节的“实践”,思想在碰撞中激出火花,真理在辩论中越辩越明,在政治课堂上重视辩论环节的建设,既能激發学生主观能动性,又能在理论知识和社会生活间建立有效联系,还能强化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在辩论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知识点和教学要求选定辩论话题,从消极积极因素、主观客观层面、优缺点等方面展开,话题则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时事问题,比如“老人倒地扶不扶”“征信黑名单必要吗”“如何认识‘消费降级”等。这些案例都源于社会生活实践,背后隐藏着丰富的政治原理和知识,学生在辩论过程中不仅能够提升独立思考能力,还能培养健康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一举多得。
一是去社会实践中学习提高,高中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不在于“应试”,而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和思想,而这需要学生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去学习和提高。社会实践既可以是教师组织的实践活动,也可以是学生课后自发的实践活动,实施形式可以丰富多样,比如社会服务活动:政策法规宣传、志愿行动、专题服务活动(社会调解、建言献策等);社会考察:问卷调查、社区访问、专题采访、参观考察等;情景模拟活动:比如模拟各种会议、法庭活动等;资料搜集:通过书刊杂志、报纸电视、网络等搜集各类材料,既能拓宽学生知识面,也能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更能提高学习效率。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环节的积极性,提高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可以探索将实践环节上升为高中政治课的一种考核新模式,同时在实践环节更好地做好指导工作,确保实践活动高效的实施和开展。
四、 结语
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师需要完成从教学思路到教学模式上的全新转变,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学习的低效模式,激发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敏学奠定坚实基础。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启迪,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和技能,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对政治基本理论和知识的理解,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敏学、启迪、思维的政治教学三部曲,在激发学生学习潜力基础上,打开思维宽度,最终促成高效高质量政治课堂。
参考文献:
[1]陈国勇.浅析新课改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新理念和新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4):10.
[2]刘庆辉.谈新课程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的转变[J].中学教学参考,2010(3):34.
[3]殷敦新.从“有效提问”到“提问有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提问效益的实践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实践版,2013(6):42-44.
[4]章晓剑.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以及改革建议[J].教师,2013(28):63.
[5]任其宏.高中选修课在实践中的问题与困境:以江苏省政治学科新课程改革为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3(5):14-16.
作者简介:
郑永斌,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柳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