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推荐和指导的实践探究

2020-05-09 10:08游增良
考试周刊 2020年21期
关键词:实践探究整本书

摘 要:整本书的阅读能让学生眼界开阔,思想丰富,心胸宽广。我们要重视整本书的阅读推荐和方法指导,激发学生乐于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阅读的本领。

关键词:整本书;推荐和指导;实践探究

一、 导读推荐,激起阅读期待

要让学生读整本书,老师首先要通过多种方式的渲染与引导,把书的趣味展现出来,点燃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渴望,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产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和动力。

(一)多种方式,激发读书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可以通过了解作者从而产生崇拜之心,比如介绍海明威获诺贝尔文学奖,学生顿时肃然起敬,对作品《老人与海》也产生向往。可以通过了解主要内容,激发阅读兴趣,如《鲁滨孙漂流记》的简介:鲁滨逊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惊险的故事简介引人入胜,学生产生阅读的冲动。激发阅读兴趣的手段还有很多:阅读书评、欣赏封面、学习目录、观察插图等。

(二)设置悬念,引发阅读热望

整本书的导读,切忌照本宣科、枯燥乏味,可以选取一两个精彩的切入点,通过朗读、讲故事把学生带入情景,在故事的转折、矛盾冲突处戛然而止,“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书。”如《鲁滨逊漂流记》的设置悬念:1651年9月1日鲁滨逊第一次乘船出海遇险却大难不死,猜一猜,通过这次冒险后,鲁滨孙是选择继续航海冒险,还是在家享受清福呢?再次出海,船遇到更大的狂风巨浪,再猜一猜,他的遭遇会如何?能在孤独的岛上怎么生活?会冒什么危险?这一连串的疑问,学生的探究欲望被调动起来了,都争先恐后地想揭示答案。

(三)把握文体,探究阅读方法

艾德勒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指出:“分析阅读的第一个规则就是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早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在小学阶段,因为学生的年龄特征不一样,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目也不一样。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规律,学生课外书的题材往往相差甚远。低年级的读物主要是童话、寓言、儿歌、童谣;中年级主要是儿童小说,成语故事、科普读物、科幻作品;高年级主要是动物小说、冒险故事、侦探故事、人物传记、科学小品文。不同类型的整本书,采用的阅读方法和关注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鲁滨孙漂流记》主要品味主人公遇到什么危险,如何克服,也就是抓住书中人物和情节;《居里夫人传》等人物传记重点在了解主人公的生平事迹以及取得的伟大成就;阅读诗歌,可以通过朗读,体会语言的节奏和作者的情感;像《折纸》《有趣的科学实验》重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形成技能。

(四)合理规划,擬定阅读计划

整本书因为容量大,动辄几万、十几万字,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才能阅读完。学生年龄小,一开始兴趣盎然,但往往只有三分钟的热度,一两天热情就消退了。我校学生每个月漂流一本书,每本书的阅读时间有限,当学生领到一本新书后,我们都要求学生根据书的厚薄,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一个详细的阅读计划,内容包括每天大概阅读多少时间、多少页、可以获得几颗星,然后由本人、家长、学习小组长、老师督促签字。这样学生目标明确,有紧迫感,能争分夺秒地保证阅读时间。

二、 指导推进,提高阅读素养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有关方法的知识。在整本书的阅读指导中,要根据学生阅读能力水平和作品艺术风格,有层次、有梯度地设计一些学习方法的指导内容,让学生学会阅读,提高阅读质量。

(一)解决疑问,扫除阅读障碍

不少名著所反应的时代背景离学生的现实久远,有些人物错综复杂,特别是很多外国文学作品语言风格和现代汉语很不一样,与学生的阅历、知识储备不同步,许许多多问题阻碍着学生阅读。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我们要及时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归类,选择性地进行解决。

我班的学生在阅读海明威《老人与海》时向我诉苦:虽然文章不长,但很多地方看不懂。对于山区的孩子来说完全可以理解,很多学生没有见过大海,有见过大海的也不懂海里钓鱼的工具和怎么钓大鱼。于是我让学生把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列举出来,老师通过整理、归纳竟然有72个之多。面对这么多问题,我是这样处理的:

第一步,把问题分成三类:有关文章内容的;有关写作技法的,有关表达主题的。

第二步,每一类型的问题又分为:可以联系生活解决的;需要补充资料解决的;需要联系上下文解决的;可以联系学过的文章解决的。

第三步,精选问题进行解决。面对72个问题,我们不可能每个都解决。我精选了十个左右的问题集中研究。如:

(1)怎样捕鱼的?因为孩子生活的山区小城,对如何捕鱼学生比较难懂。书中非常多捕鱼的动作,我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表演、想象等方法理解,有些确实难以理解的,就教孩子们跳读。

(2)语言的充满跳跃性。书中有老人捕鱼的情景、有内心的独白、有想到棒球比赛的事情,有渴求孩子在身边的想法……这些内容糅合在一起,怎么办呢?我让学生回忆《凡卡》这篇文章是怎么写的,体会为这样写好处。

(3)环境的描写有什么好处?文章环境描写不仅多而且精彩,我让学生回忆《卖火柴的小女孩》《穷人》《唯一的听众》等课文,体会其中的好处。

(4)为什么要念《天主经》和《圣母经》(经常出现“上帝”“圣经”之类的东西。)这是阅读外国名著经常遇到的问题,我简单介绍外国的信仰问题,不做详细解释,适可而止。

通过收集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性,扫除了让学生阅读障碍。

(二)尝试速读,提高检索能力

速读、检索是重要的学习能力,是阅读素养的基础。有位老师在执教《窗边的小豆豆》有如下一个片段:

1. 介绍“之”形速读法

在信息爆炸、书籍如山的当今,快速浏览、检索信息能提高阅读效率。快速浏览的方法很多,老师先介绍“之”字形移动浏览法。(出示图片)平时我们一般逐行读,为了提高速度,老师简要介绍“之”字形移动阅读法:眼光在行与行的中间移动,转行的时候,直接跳到下两行中间部分。

2. 尝试方法,快速检索

(1)师:接下来,给同学们三分钟时间快速阅读这篇文章,看谁能找到以下信息:

(a)“海的味道、山的味道”指的是什么?

(b)午餐时,校长先生大声地问了孩子们什么问题?

(c)小豆豆觉得还有一件开心的事是什么?

(2)检测速读情况。(根据检测,学生基本上能检索到文章开头、中间、末尾三处的信息。)

首先教给孩子方法,即“之”形阅读法;接着在规定的时间里考查学生能不能在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分别找到所需要的信息。经常训练,就能培养孩子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及時、准确地检索所需要的内容。

(3)学会批注,养成深思习惯

对有些重要的文章,如果只停留速读检索是不够的,需要熟读深思。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古今中外的名人在看书时都爱作上批注。伟大人物毛泽东就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典范。老师出示毛泽东看书批注图片,再结合学生实际,教给批注的主要方法:动情之处写感想;疑惑之处提问题;阅读作品会评价;空白之处写想象……

接着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批注实践,然后交流批注成果。比如学生在阅读《窗边的小豆豆》中《山的味道,海的味道》:“这实在是一个绝妙的盒饭,漂亮得让人目瞪口呆!黄色的煎鸡蛋、绿色的豌豆、茶色的鱼松。还有炒的松松的粉红色的鳕鱼子,五颜六色的,看上去像花圃一样漂亮。”学生是这样批注的:

批注一:作者把盒饭比作花圃,突出了盒饭的美,特别吸引人。

批注二:我的体会是妈妈即便匆忙,也做得那么好,说明妈妈的厨艺高超…

批注三:颜色美,让人垂涎欲滴。

批注四:通过写盒饭里菜的颜色、种类以及作者的感受,突出了“绝妙”。

对精彩内容留下思考的痕迹,即“不动笔墨不看书”是整本书阅读必须养成的良好习惯,是凸显“理解、运用”阅读素养不可或缺的举措,也是阅读素养培养的重中之重。本环节分三个步骤:展示范例,明白批注的重要性;教给方法,懂得如何批注;批注实践,交流汇报。通过批注,养成熟读深思的习惯,提升了阅读质量。

整本书的导读推荐和阅读指导,应该因生而异,因书而异,因学段而异,因目标而异,适时生成,走向丰盈,才能激发阅读兴趣,让整本书阅读取得丰硕成果,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为孩子的精神成长打下厚重的底色。

参考文献:

[1]周子怡.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策略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3).

[2]高萍.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思考与实践探索[J].创新人才教育,2019(2).

[3]张荣华.统编版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实践与研究[J].课外语文,2019(9).

作者简介:

游增良,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上杭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实践探究整本书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2020年思辨式整本书主题阅读1+2书单
整本书阅读的优化策略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