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利强?刘杰?邢恩阳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角色,过度行政化的现象普遍存在,表现为行政权力大于学术权力,其内部管理也缺乏应有的协调性,管理效率普遍较低。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部门的教育机制问题,内部制度不完善直接导致了类似情况的出现。如何促进高职院校内部的行政管理模式转变创新,也是今后工作的主要目标。
一、引言
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过渡为现代社会的“大众化”发展趋势,高职院校的数量也处于不断扩展的趋势之下,对此也应该建设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要求。但实际情况却是行政管理的权力过大,影响到了学校的正常发展和人才培养方式。相关部门也应该结合问题根源提出合理性建议。
二、现代社会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问题
(一)过度行政化
这是当前行政管理的主要问题,高度行政化的管理模式下,行政权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取代学术权力,在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事务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在部门设置的功能要求上,高职院校的行政部门主要负责教学科研工作的服务工作。但是我国高职院校的权力结构类型更加重视行政权力,承担了多个方面的管理职能,服务职能的地位不断下降。虽然部分院校的办学自主权得到了回归,然而整体来看行政管理与学术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
(二)行政机构设置问题
当前的高职院校行政机构设置问题在于部门的职能重合,权力高度集中。过于“官僚化”的机构管理体系必然在服务意识上存在缺陷,无疑增加了人员的工作压力。例如横向部门数量过多,除了基本的教务部门外,还包括学工处、人事部门、科研结构、子弟学校等多个部门,管理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应付行政事务当中,无法有效地将精力放在教学科研环节。即便是在纵向层次上,行政管理工作的官僚化色彩也增加了管理的干扰因素,管理效率随之下降。
(三)工作协调不足
各级行政部门之间存在显著的工作协调问题,即便是在同一个部门之间都有着明确的分权意识。在缺乏规范化和程序化约束条件的前提下,教学科研工作面临着更大的压力,本身就严峻的发展形势将更加难以开展工作。一些事务的重点问题无法得到针对性解决,各个部门都将处于繁杂的事务处理过程中。
三、行政问题管理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教育体制问题
政府部门对于高职院校的管理主要围绕学术研究、经济等各个方面展开。现代社会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内部行政管理部门仍然处于主体地位,政府部门向院校提供的资源中,行政部门显然拥有资源的分配权力。所以,实际上这些工作都是围绕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体系所展开,当教育机制失衡,高度行政化的管理模式随之产生,忽视了组织形式和不同任务之间的关联。
(二)院校制度问题
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速度较快,让一些原本规模较小的院校也有了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机遇。但是这些院校在本身的管理制度、人员激励模式上存在缺陷,内部的量化考核工作未能落实到位,使得某些有利于发展的实际行为无法落实到位。
(三)人员问题
人员缺乏服务意识是导致问题产生的根本因素。部分高职院校的管理人员仍然将管理工作定位于“人际关系”的层面。高职院校的规模扩大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行政管理工作内容增加的过程,难以用量化管理的形式來规划各个方面的工作内容。行政管理人员由于专业背景、学历、工作资历方面的差异,使得管理工作无法以完善的标准来开展。未来的行政管理工作必然朝着专业化、现代化的方向而发展,如果行政管理无法以现代化发展模式进行应对,必然影响到今后的管理效能。
四、创新行政管理模式的实践方案
(一)教育体制的深度变革
要想从根源上解决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问题,就应该正确认识到管理工作过于行政化的具体原因,让高职院校的管理具有更加显著的自主性。政府部门应该转变原有的统一化管理方式,实施院校内部的自治制度。从政府角度而言,政府对于院校的监管工作,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控制,例如教学质量评估、资金支持、政策制定等,政府部门的服务能力也得到了证实。未来的院校需要发挥个体管理的优势,实现行政管理权力和学术权力之间的分离。院校内部的管理活动当中,应该明确约束学术工作和行政工作的管理范围,各司其职,互不干扰。尽管在现阶段的管理工作中,明确以学术权力至上的管理办法还无法落实到位,但我们可以在某些方面突出学术权力的重要定位,例如部分教学活动的主导权力、科研项目的开展过程等。在涉及到学院的后勤管理、日常事务管理方面,行政部门也应该发挥自身职责不断完善,但不可干预到学术事务的范畴当中。
(二)具有服务性意识,构建新时期行政管理体系
高职院校在传统模式下需要沿用行政管理的权力集中模式,管理也逐渐演变成为控制过程。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前提下,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和被管理者的角色定位都发生了转变,管理与服务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任何的管理活动都应该基于服务意识所展开。院校也需要具备服务性意识,更新管理观念,构建新时期的行政管理体系。院校的发展目标决定了未来工作的开展形式,院校本身要注重对学生、教师所提供的服务内容,行政人员也应该具有服务意识,明确自身的工作的职责定位,将行政管理应有的作用发挥出来。
(三)考核模式的转变
考核模式主要体现在激励机制上,通过绩效考核机制的完善来提升服务质量。科学的绩效管理制度应该从多个角度来设置,或是通过六边形能力设计要求,来评估人员不同方面的工作能力。这种考核方式也体现了信息的全面化要求,减少传统模式过于片面的缺陷,也保障了考核信息的可靠性。无论是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服务意识还是行政水平,各个方面的要求都能纳入考核标准当中,这也是现代企业采用的人才激励模式。
(四) 主观能动性下的工作效率提升
人员要具备服务意识,同样要具备管理意识,这也需要行政管理工作在制度上进行深度转变,消除“官本位”思想,倡导新时期的奉献精神。在各项管理事务中,管理部门应该立足于教师、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融入学院的整体管理目标,正确地处理好日常事务和教学科研工作之间的联系,让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基于高职院校的师生特点和学院工作要求进行完善。
院校本身也要注重行政管理人员的结构与素质优化,包括在知识结构、人员组成、性别年龄比例上的优化等。这种制度一方面可以增加在职人员的管理意识与服务水平,从根本上提升管理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解决部门内部的编制臃肿问题,减少无谓的工作内容。
五、结语
未来的行政管理模式改革创新应该围绕几个方面的重点展开,包括教育机制、服务性管理模式、考核制度、人员管理模式等,以此为基础来保障工作成效。作为院校来说,今后的管理趋势是建立符合社会需求的行政管理模式,发挥大众化教育对人才养成的促进作用,培养更多具有岗位适应能力的现代化人才。(作者单位:渤海理工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