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 许博 王沛
摘 要:中小企业无法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已被确定为限制其扩张范围的主要问题之一。基于上述背景,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融资风险与控制策略的分析与研究。并以制造业为例分析了中小企业风险评价的流程及其重要影响因素。随后,分别从中小企业目前融资风险所面临的大环境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控制的优化策略,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而言具备显著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0.053
1 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及融资现状
1.1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可以认为是生产经营规模有限、人员体系和资产规模较小的经济单位。在市场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上,我国中小企业也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并且在带动就业、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带来了显著的积极影响。根据可靠数据来看,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呈现迅速增长的发展态势,总数量已经高达7000万家,成为经济增长达到重要推动量。然而在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竞争的激烈使其融资问题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1.2 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分析
1.2.1 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体系无法满足需求
(1)商业银行融资成本高。
当前中小企业融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源自于商业银行,据统计,商业银行提供了将近70%的资金来源,不过总趋势呈下降趋势。由于高额债务,当前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呈现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最终影响到企业的融资成本。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是综合存款水平,该水平应达到相关标准,然而中小企业通常不具备这一水平标准,进一步推高了实际融资成本。
(2)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有限。
小型金融机构虽然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带来了资金支持,然而小型金融机构的规模有限、信誉度不高等诸多障碍,总体风险远高于银行。小型金融机构补偿机制不完善,长期存在较高的信用风险,制度有缺陷,其资金主要由股东或会员的股份组成,流动资金有限。并且小型金融机构的税收负担沉重。
1.2.2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体系效率低下
(1)直接融资环境不理想。
直接融资环境的改善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带来新的力量,然而整体来看,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稳定度、成熟度不足,债券融资严格,程序复杂,中小企业需要大量的專业金融知识和实践经验,导致中小企业通过直接融资的成功率不高。
(2)中小型企业的发行和上市成本高。
企业发行与上市的成本结构复杂,不仅包括中介成本、交易成本,还包括推广成本、代理成本等,并且需要企业一次性支付,对企业的现金流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另外,企业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本和长期的准备。所有这些要求是中小企业的障碍,对直接融资的有效性产生负面影响。
1.3 中小企业的自身局限性
1.3.1 融资系统中的信用等级较低
目前诸多中小企业信用价值意识仍然有待提升。中小型企业经常按账户进行操作,会计控制实践体系缺乏科学合理性,制度设计不完整,会计控制方法单一,岗位责任不明确,资产安全控制薄弱,缺乏相应的审计制度。这些行为使他们处于较差的融资状况。
1.3.2 组织结构不合理
当前诸多中小企业并未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进行管理模式的变革,仍然延续家族式的管理方式。这种组织结构仅考虑家族资本,而没有注意到商业组织中的公共资金,未建立真正的公司治理结构。结果组织不完善导致直接融资渠道混乱。
1.3.3 通常缺乏有效的抵押品
对于银行贷款,关键参考点是企业是否可以提供易于评估和监控的有价值的抵押财产。 中小企业的可抵押财产有限,难以满足银行的贷款标准,例如生产设备和机器的折旧率很高,程序复杂又昂贵,小企业规模和综合实力薄弱无法承受。
1.3.4 缺乏外部信息和资源
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有效能力在短时间内获取外部信息和资源,信息流受阻,极大地影响了企业有效融资项目的实施。
1.3.5 风险意识弱
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规模扩张使其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导致其面临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更加多样化。中小型企业中,大多数管理人员对风险的意识仍然很弱,对新项目,新业务和新组织的建立没有足够的风险识别和评估。风险管理活动无法根据管理环境和运营状态的变化而立即得到改善。
2 以制造业为例的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评价
2.1 制造业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评价的重要性
根据我国相关条例规定,中小企业中制造业的评判标准是职工人数不超过2000人、销售额不超过3亿人民币或者资产总额不超过4亿人民币。尽管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制造业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且带动了科技创新,然而发展迅速并未使其面临的融资问题迎刃而解,如何通过脱离融资困境仍然是制造业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中,风险管理的效率、水平与融资问题之间存在紧密关联,企业可以从融资风险评估的角度探讨融资困境的解决方式。
2.2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其供应链的性质进行分析,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风险因素进行划分,分别是内部、外部两种类型的风险因素。
2.2.1 外部风险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指的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以及交易过程中面临的,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自然风险。指的是由于天气、地理等方面存在的风险,例如水灾、火灾造成的设备与损失损坏等,还有运输过程中的一些不方便因素。
(2)政治风险。主要是指政局不稳定、动乱、战争;恐怖主义、民族冲突;政府对此行业的支持程度等因素。
(3)市场风险。指的是在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环境的情况下,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动导致企业将要面临的风险,例如通货膨胀、汇率变动等。
(4)法律风险。指的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交易将会产生法律问题,一旦出现纠纷后将对企业的融资产生负面影响。
2.2.2 内部风险因素
内部风险因素指的是由于企业自身管理、供应链等方面存在的内部风险,这些风险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在有限范围内予以调控。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管理风险主要涉及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企业员工素质内部管理混乱的风险、管理流程不当的风险、管理模式不当的风险等。
(2)供应链风险主要是指供应链系统的不稳定性造成的风险。主要有供应链结构风险、
供应链协作风险、供应链竞争风险、合作企业选擇风险等。
(3)核心企业风险的类型较为多样化,以违约风险为主,包括资金实力、行业地位、偿债能力、发展潜力、信用水平、运营能力等因素。
(4)质押物风险是由于质押物的运输、变现以及所有权等出现问题后导致企业融资将要面临的风险。
(5)物流企业风险主要包含了物流企业资质、物流企业管理能力、物流企业员工素质等方面。
(6)信息风险即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导致其融资过程中将会面临的风险,包括信息不准确、共享度低等。
(7)中小企业风险指的是企业由于自身管理或者资金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其难以履行合约导致的风险。
3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控制对策
3.1 政府监管者
(1)政府在融资体系中的职能的科学定位。
政府可以推动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的建设,增强了金融机构的融资能力。同时,政府可以基于行业发展的需求,对于特定行业进行重点支持,尤其要着眼于新兴产业,调整政策取向的方式,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从金融资源、政策优惠等多方面提供支持。其次,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各行业的差别监管。根据中小企业需求的差异化,针对性的制定信用评级以及监督机制,加强对风险评估定价的监督,建立融资渠道。除此之外,实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风险补偿机制,各级政府增加税收补贴,按时整合资源,鼓励各项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持以支持的态度,并且落实各项支持政策。
(2)完善直接和间接融资体系。
政府要完善间接融资体系,推动地方银行以及商业银行的发展,与此同时可以着眼于中小型商业银行,针对性的制定一些推动其发展和建立的政策。以外,还应当以引导其发挥自己的力量为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带来推动作用。其次,进一步加强小型金融机构的管理力度,小型金融机构可以在金融体系中发挥辅助作用,政府应鼓励小型金融机构摆脱障碍,例如合理化股权结构,实行有效监督和减轻其税收负担。
(3)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建立相应的信用检查制度,并且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完善。整合工商、税务、海关等诸多部门已有的信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记录、调查、征集、评级等一系列评估体系。实行中小企业双重融资担保模式。双重保证融资模式是日本,美国等经济发展述评较高的国家中中小企业融资常用的模式。双重保证体系是由地方政府和相关公共机构操纵的。完善信用担保体系,让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信用情况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对于信用较好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4)提高融资能力,优化融资环境。
中小企业可抵押资产并不丰裕,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应认真执行有关政策,清理企业产权和有关文件,加快企业土地产权的确认和处理进度。制定企业资产评估,抵押登记,担保费等一系列与费用相关的优惠条例,使中小企业抵押融资具备良好的便利条件。借鉴发达国家的融资经验完善信用法律环境,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保证体系的运作可以有效保证规范的融资行为。
3.2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内部控制
(1)建立战略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应始终重视供应链的运作,对当前企业内部的薄弱环节制定针对性的加强策略。同时,根据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制定评价预警制度,当关键指标超出临界值后发出警告信息,相关管理人员应有所重视。我们可以使用各种技术、工具或程序来启动应急处理计划,以避免、减少或管理最大风险,减少事故并保持现金流的连续性,提高运营灵活性。
(2)结合市场分析完善预测抵押品价值,增加补偿措施。
应根据市场选择抵押品,建立动产评估体系和担保权益评估体系,并评估合理的抵押品,以确保融资额科学,避免过度使用。在正常情况下,选择良好销售和高知名度的产品作为抵押。这样,即使企业市场风险无法达到预期的销售和还贷水平,银行也可以通过更高的抵押物价值将损失降至最低。
(3)加强供应链融资的人员培训。
供应链融资业务要求业务操作人员具备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操作人员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企业应当在招聘的过程中加强对高水平人才引进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员工的培训方面应当进行全方位、针对性的加强培训。在针对性的培训下,操作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使得企业能够更快的应对融资问题、落实优化对策。
总而言之,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其融资需求是否能够得到满足之间息息相关,而其目前面临的融资环境却并不乐观。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政府应当对自己在融资体系中起到的作用有更加深入的认知,使用一切手段完善各个相关体系,通过宏观调控的方式使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风险得到合理的管控,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推动力量,对社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从中小企业的角度来看,自身的管理也至关重要,不仅要加强风险控制的意识,而且要从多方面入手切实的提升自身风险评估与防范的能力,才能立足于市场。
参考文献
[1]程聪红.制造业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评价研究[D].沈阳:辽宁工业大学,2015.
[2]潘水秀.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9,(11):69-70.
[3]张国普.县域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及风险控制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2.
[4]王建秀.中小企业的风险传导及评价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