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开设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的在于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和道德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法治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小学课堂的效率,还可以加强学生对于法律武器的认识。本文将从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三种教学形式入手,阐述如何在日常课程中渗透法治教育。
一、回归生活,潜移默化
为了提升小学课堂上学生的法治认同感,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法治原理创设相应的情境,将法治知识回归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生活中的法律意识。在课堂上利用不同的场景向学生渗透不同的法律法规,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学科基本知识的同时,引发其学习法律的兴趣,潜移默化地对法律知识的作用加以了解。
例如在《尊重劳动者》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不同劳动者在不同工作环境下的图片,使学生体会到劳动者工作的辛苦;教师还可以运用个别案例来培养学生尊重劳动者的法律意识。例如在案例“2019年10月的某一天,环卫工人在清扫马路上的树叶时,因为劝阻李女士及其家人不要随处乱丢垃圾,而遭到李女士及其家人的打骂。这名环卫工人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学生们针对这个案例,展开了积极的思考。很多学生认为李女士和其家人的行为是不正确的,他们的行为不仅侵犯了这名环卫工人的生命健康权和名誉权,还违反了公共道德,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而这名环卫工人很好地履行了自己的工作权利和义务,应当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知识环境的熏陶对于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学生对于法律意识最基本的印象来源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因此,在课堂上进行情境模拟,使学生体会在不同情境中涉及的法律法规,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知法、懂法、用法的公民素养,还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应用绘本,自主学习
为了提升学生法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还可以选取法律题材的绘本让学生通过阅读绘本,自主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学生在阅读绘本时,能够身临其境地将自己与绘本故事中的主人公互换,进行换位思考,从而获得一定的道德和法律知识。并且从法治故事参与者的角度来看,学生还能主动对法律武器的作用进行学习和思考。
例如在学习课程《感恩父母》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些公益短片,让学生体会孝敬父母的重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绘本,比如二十四孝成语故事的绘本,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熏陶。教师鼓励学生在阅读绘本后,结合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在课堂上谈一谈自己对于绘本中成语故事的理解。有一位同学在课堂上展示了自己对于“行佣供母”这个成语的理解。在故事中,江革这个年轻人,少年丧父,对母亲极为孝顺。在家庭条件十分艰苦的时候,也不放弃赡养老人。这位同学在描述故事的时候。认为江革很好地履行了赡养父母的义务和责任,是当今社会许多家庭的榜样。这位同学在阅读故事的时候,很好地将法律知识和成语故事进行了糅合,在阅读绘本的同时加深了自己对于法律知识的理解。
绘本故事蕴含的法律知识是生动而活泼的。通过阅读绘本故事,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法律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更好地熟悉法律知识在生活中的体现,达到从法律的角度对生活中的事件进行分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趣味活动,主动探究
对于小学生的法治教育,还需要注重对法律法规的实践教育。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对于法治教育的作用也十分重要。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活动,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社会公民的身份参与到法律实践中,主动体会法律的神圣感。
例如在学习《做诚实守信的人》这节课时,学生们不仅要了解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还要学习如何从法治观念的角度对于不诚信的行为进行批判,提升自我的法治意识。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阅读“一诺千金”这个成语故事,并将这个故事进行现代化的改编。在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时,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他们将汉朝和楚国改编成了两家企业,季布则是一名十分优秀的策划者。在表演结束后,教师向同学们进行提问:“季布为什么可以获得汉王的原谅呢?”一些同学指出,这是因为季布为人诚实,对于每一份工作都能够尽心尽力地出谋划策。同学们的观点十分正确。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做哪一份工作,誠实守信都是最起码的准则。而当遇到企业违背诚信原则的时候,每位员工都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这就是权利和义务的相关性。
学生的角色扮演活动,更加深化了他们作为公民的法治参与感,使学生在趣味活动中深刻铭记法律的权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提升学生主动探究法律问题的积极性。只有经过一定的实践体验,法治教育的有效性才能得到保证。
对于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不能仅仅对教材中的内容死记硬背,还要注重学生自身的实践经历。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应当成为学生规范自身行为习惯、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抓手。教师应当将学生的法治教育和道德培养作为道德与法治的首要任务,使学生在掌握道德和法制基本观念的同时,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
【作者单位:涟水县幸福里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