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瑜
大抵是某个春天,窗外刚有鸟鸣。
我和张楚在某友人的一段话下面留言,态度一致地赞美了一些什么。秀梅兄在后面跟帖,说,大白羊的想法果然都是一样的。的确,王秀梅和张楚,都是白羊座,我也是。
白羊座在星座的鄙视链里较为垫底,差不多意味着——傻,白,甜。又或者是“简单直接”。然而,终究是男女有别。比如,经常在朋友圈里遇到的我们三个,张楚内敛,唱歌却是好的。秀梅居于海边,有一手好的厨艺。而我,只擅长游荡、空想等。
我和秀梅兄相识已久,有一阵子虽然并未谋面,但是,微博,微信,作品,语音通话,多个侧面的交流,秀梅兄的样子早已经被全方位剧透。
初见面,我们几乎没有任何惊讶,差不多,像比邻而居的熟人一样握手,完了便进入琐碎的人生交流。
是《长江文艺》的笔会,湖北崇阳,我们在一起待了三四天,一起看了两部电影,讨论了世事、文学的走向,以及内心里的灰尘。
还说了许多话,都是关于时间易逝的哀伤。
有一阵子,秀梅兄在朋友圈里晒她的健身房照片。汗水湿了她的半个夏天,她在做器械,有一股说不出的英俊。朋友圈里的其他女作家,不是晒娃,便是晒新书的封面,只有秀梅兄不一样,她就像她的某部小说里的人物一样,硬朗、执着。
白羊座大多有倾诉欲,這个星座的好处是,坦荡,有释放感。坏处是,隐私较少。当然,这只是对白羊座的误解。在我的理解里,倾诉欲,可以帮助我们释放多余的情感,内心守衡了,人才会客观,也才能做到克制。而至于隐私,对于一个写作者,呵呵,我觉得,所有的倾诉都有可能是虚构的。
秀梅兄有一次突然打了一通长长的电话给我。向我描述了她居住的小区四周的环境,以及她看上的一个房子的面积。那一阵子,她仿佛想要开一家咖啡馆。在2009年秋天,我曾与友人在安徽的西递村,租过一间上好的院子,做过一家咖啡馆。所以,秀梅兄问我的意见。
我已经忘记我在电话里和她说了什么,只记得她描述给我那个街区环境的时候,很有色彩感。我一边听,一边在想,这种描述的方式应该就是她写作的习惯。
我们每一个人的写作习惯都受制她的日常生活细节,以及成长背景。
惭愧的是,我读她的小说并不多。不只是她,我有意识地不读同龄人的作品。除了当年向我投过稿子的几个同龄人。70后的写作者中,大多数人的小说,我并没有读过。是因为,我和他们离得太近了,我们吃相似的食物,阅读同一时间出版的外国小说作品,甚至参加同一个笔会,念相同的鲁院。这些同质化的东西,让我决定不看同龄人的作品。比起他们的文学作品,我更看中的是这些人的基本认知。
秀梅兄居烟台,临海,可是在我看来,她仍然生活在面食文化区域。是典型的北方生活方式培育出来的作家。这种根据饮食习惯来对作家的划分,我认为更加有效。相比较南方作家,北方作家多了一些灰尘气、烟火气,以及地域感。相对来说,北方作家在语言上显得干燥,有态度。而生活在南方的作家,大多语言湿润、细腻。
秀梅兄的小说语言除了干燥,还有着山东人的豪气。我就在她的某篇小说中读出了《水浒传》的味道,我知道,这并非是她本意。而是,她正在使用的某些方言,本来就来自《水浒传》中故事发生的区域。
干燥自然也有干燥的好处,蒲松龄便是干燥的,可是,你瞧他多简洁,又,多准确啊。
自然,在海南生活了多年以后,我渐渐也喜欢上了湿润的空气。但是,如果温度低了,湿而冷,日子便不好过了。语言也如此,我很喜欢湿润而又有温度的语言,这样的语言有声音,有色彩,丰富而完美。只是,一定年龄做一定的事情。随着年纪渐长,我仿佛又在内心里回到了北方,我更愿意看枯笔写出来的句子,越短越好,越少用形容词,越好。
秀梅兄的语言,我也颇读过几次,当时的阅读感受便是形容词很少。我后来想过,一个人的用词习惯是和饮食习惯深度融合的。一个擅长做面食的女性,那么,她的生活是及物的,有形状的,甚至是温饱的,简短的。
面食,这种相对简单的生活方式,让人对形容词有些疏离感。对于吃面条的人来说,与其用那些随时可能飞走的形容词来修饰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不如用温度,用尺寸,用形状来测量自己的内心。所以说,北方的作家,写作起来和生活起来,也没有什么两样,大多是节俭的,朴素的。偶尔过得阔绰的时候,顶多是改善一下自己对词语的亲切度,比如我曾在秀梅兄的一篇小说中看到她使用“很是”,这就是北方的写作者,说一个人是什么样子,若是不过瘾,会说,他“很是”什么什么。她把副词当成了盐巴,多放了一勺,让读者拿起她的作品阅读时,会记下了她的味道。
北方人的口味确是重的。
某一天,我盘点微博中会做菜的作家,发了一条这样的朋友圈:“我的朋友圈里作家和媒体编辑较多。就我个人观察,上海作家夏商的厨艺,应该是最好的。天津汪惠仁兄的肉食做得好。海南林森的炖汤不错,中山马拉兄热衷于炖牛腩。还有山东王秀梅兄擅长包饺子,河南作家圈里盛传吃过张宇老师爱人陈静包的饺子永难忘。当年莫言老师写文章说,为什么要写作,因为饿啊,写了文章挣稿酬可以改善一下生活。我个人也觉得,每一个作家心里都住着一个吃货。”
一梳理,果然北方偏重口感,而南方则只做食材。秀梅兄在这条内容下面严重抗议我对她的定位,声称没有她不会做的菜。我只好回她说,有时间要去验证她说的这一点。
有趣的是,秀梅兄喜欢詹姆和布兰妮,我恰好也很喜欢这一对。我们便一起讨论了很久的《权力的游戏》。她还喜欢重看《大话西游》,这样怀旧且容易催人春心萌动的电影,让我对秀梅兄内心的柔软有所窥探。
人到中年,我们都现实了许多。而热爱重看《大话西游》的王秀梅定然是在寻找住在内心里的那个小女生。这样想来,也是美好的一种。
突然想说一下秀梅兄的名字,像极了山东河南地域里的一种作物,比如玉米。听起来便觉得硬朗。不像江南的阿袁,或者是再往南边的草白,仅告诉你名字,便有了抒情感。而王秀梅,快递员大喊这个名字的时候,所有人都会觉得,这或者是一个居委会的干部吧。
王秀梅这样的名字,常见,可信,总让人想到旧时小说中的次要人物。然而,一直到了张爱玲出现,作家的名字才有了通俗的特权。
秀梅并不像一个典型的白羊座,她不话唠,爱好也并不杂乱。她有爱憎分明的表达习惯,让人觉得这种爱和憎的来源,和她生活在一个四季分明的地域里相关。
黄河流域属于北方气候,春秋相似,夏冬却相反。这鲜明的四季,让生活在这里的人知生活的变化,知人情的冷暖。而秀梅兄便是那个温暖的人,你看看她从厨房里端出来的那一碗热腾腾的饺子,就会知悉,她已经包容了这尘世的一切,包括韭菜大葱,还有白菜猪肉。
我喜欢王秀梅这三个字里传递出的人间烟火的味道,我也喜欢秀梅兄作为一个写作者的通透和达观。在我眼里,她是一个温度偏高的人,也是一只在田野奔向远方的羊。她的文字即使一粒一粒都种在大雪里,也会在来年的春天,长出火一样热烈的青春,或者故事。
终究,作家王秀梅,是一个有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