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视角下教师课堂教学分析

2020-05-09 13:39吴雅静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7期
关键词:师生对话课堂观察

吴雅静

摘 要:以一节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分数的基本性质》为课例进行课堂观察,选取刘毅、崔允漷等制定的课堂观察框架中教师教学维度的对话视角,对问题认知难度与候答时间以及教师的理答行为进行分析,揭示当前课堂教学的特点,以期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和学生的有效学习。

关键词:课堂观察;教师课堂教学;师生对话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7.078

1 研究设计与观察实施

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对话,即教师话语与学生话语的互动。为探究当前课堂师生对话的特点,本研究采用刘毅、崔允漷等制定的课堂观察框架,在其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中,选取教师教学维度中的对话视角,对江苏省南通市某小学五年级一节数学随堂课进行课堂观察。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分数的基本性质》,整堂课的重点是鼓励学生从具体操作中抽象出分数的基本性质,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笔者对课堂录像的详尽观察,通过对实时录像的反复观看,详细分析每一个问题的认知难度与候答时间,梳理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馈情况,即教师的理答行为。

2 结果与讨论

2.1 问题认知难度与候答时间

本研究参考王兄对教学内容的表征将本课例中的问题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在操作情境下的行为或思考,如折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将正方形纸平均分成几份?第二种是从具体操作情境到抽象情境的抽象过程或者从抽象情境向具体操作情境寻求具体化或意义解释的过程,如从对折的正方形纸中抽象出分数1/2,或者从对折的正方形纸中理解分数1/2的含义。第三种是抽象或形式化情境下的行为或思考,如由涂色部分大小相等得到1/2=2/4。第四种是没有涉及上述任何情境的问题,如教师为管理课堂纪律而提出的问题。前三种问题类型认知难度依次上升。

所谓“候答时间”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后等候学生回答的时间。本研究将问题认知难度与候答时间联系起來进行分析,探究问题认知难度与候答时间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横坐标表示问题的数量,纵坐标表示候答时间。

在本节课中,教师一共提出108个问题,总候答时间为415秒,不同问题的候答时间有所不同,为0~60秒不等,时间长度主要集中在1~5秒。统计候答时间≥8秒的问题一共有8个,第一种问题类型与第二种问题类型各占4个。第一环节所提的问题难度不大,第二环节通过折纸抽象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在这段时间中提问比较密集,并且候答时间相比之前明显增长。第三环节需要学生进行概括总结以及联想,问题难度并没有下降,提出的问题大部分属于第三种问题类型,但由于授课时间不足,教师为完成教学进度,压缩候答时间,这一环节的候答时间总计为26秒,仅占总候答时间的627%,这也正解释了为什么第三种问题类型的候答时间呈现两种极端。

2.2 理答行为

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理答是教师获得信息反馈的主要渠道,一方面可以及时厘清教学线索,调整教学流程,修正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点拨和启智,及时进行课堂调控,确保教学的高效顺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节课中,教师的理答行为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本节课中教师的理答行为可以分为10种,其中重复学生回答为28次,占比最高,为25.93%;第二是无理答,26次,占比24.07%;教师总结或进一步讲解为14次,占比12.96%;教师自己代答、让其他学生判断并完善、对学生回答肯定或鼓励、追问、对学生回答批评、引导学生完善回答、留下悬念出现次数依次递减。

3 结论与反思

通过对这节小学数学随堂课的问题认知难度与候答时间以及教师的理答行为进行分析,笔者认为本节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3.1 关注问题质量,促进有效提问

从教师提问的数量来看,整节课平均每分钟提问三个问题左右,问题数量多、密度大,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品质。一般而言,复习课上提问的次数相对较多,可达80~100个问题,新授课中的基本概念课,问题可达50多个,实验探究为主的新授课问题较少,大约在30~40个之间。本节课属于新授课中的基本概念课,问题数量高达108个,相比之下显然是偏多的。

就提问的质量和有效性来看,本节课中提问的过程大部分是知识传递的过程,而不是知识探究的过程,怎样用以前的知识来解释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最为关键、最值得学生思考的问题,但是学生并没有经历思考的过程。真正关键的问题,教师没有带领学生去探索,问的却是一些简单、基础的问题,表面上师生之间有问有答,但实际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早有预料,只是一步步引导学生把教师想要陈述的事实表达完整。这种漏斗式的互动,目的在于引出既定答案,或者维系学生注意力,而促进学生思考的效果甚微。由此可见,课堂提问的次数多不等于有效性高,教师应该专注于提高提问的质量,促进有效提问。

3.2 匹配候答时间与问题认知难度

不同认知难度的问题应该对应不同的候答时间,没有候答时间或者候答时间非常短的问题,对教学主体双方都是没有裨益的。在本节课中,教师在刚开始上课时没有使学生尽快投入到学习中来,使得课堂前期所提的问题学生大都没有反应,虽然问题的难度不大,但是所消耗的候答时间却很长,图1中第二种问题类型的折线图反映了这个问题,就问题认知难度而言,有个别问题的候答时间偏长。相反,教师在最后一环节由于授课时间紧迫,很多有意义的问题没有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甚至原本是要由学生自己总结归纳的知识都是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的,在这一环节,认知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所给的候答时间又不够充足,图1中第三种问题类型的折线图有很大一部分都在3秒以内,这正是教师对这一环节教学处理不当造成的。以上两种情况都没有将问题的认知难度与候答时间匹配起来,这样既浪费课堂时间又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生长。

3.3 鼓励正向理答行为

正向理答行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积极探索、求知创造的氛围,建立愉快和谐、心理相融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有效反馈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是话语交互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当多以正向理答行为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框架与工具[J].当代教育科学,2007,(24):17-20.

[2]王兄,方燕萍.课堂话语分析技术:以新加坡数学研究课为例[J].教育学报,2011,(4):66.

[3]刘宏霞,赵蔚新等.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与候答”研究[J].化学教学,2013,(10):17.

[4]陈惠芳.小学数学课堂理答行为的现状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0,(3):85-86.

[6]赵冬臣,马云鹏.小学数学课堂师生话语的定量研究——以13节优秀课例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4,(12):46-49.

猜你喜欢
师生对话课堂观察
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探究
小学数学高效对话课堂的构建与实施
高职教学“课堂观察”方法的有效性探究
高中数学“课堂观察”教学有效性初探
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观察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课堂观察例谈
初中语文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