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兴超
【摘要】 目的:探究精细化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急诊室收治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精细化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接诊时间、抢救总时间、服务态度评分、护理操作评分、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接诊时间、抢救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服务态度评分、护理操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科患者实施精细化管理,有效提高了服务态度评分、护理操作评分,缩短了接诊时间,降低了意外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提升了护理文书写合格率。
【关键词】 急诊科;精细化管理;护理管理
急诊科患者多具有病情危急、复杂且发展速度较快等特点,为了给患者争取最佳的救治时间,医护人员需具备较强专业实践能力,并结合精细化管理措施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度,优化工作流程,建立起一套合理的管理体系。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措施,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或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患者减轻经济压力[1~2]。本研究主要探讨精细化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急诊室收治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32例,女13例;年龄28~64岁,平均年龄(45.93±11.55)岁;文化程度:初中22例,高中及中专11例,小学12例。观察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为(43.08±10.97)岁;文化程度:初中20例,高中及中专12例,小学1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前,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管理,接诊后马上进行抢救,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抢救工作。观察组患者实施精细化管理。(1)人员精细化管理:实施分层管理制度,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监督急诊科护理情况,随机抽查护理工作完成情况;由主管护士担任责任组长,负责督促本组成员的工作情况,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以及接诊急救人员;責任护师主要协助完成抢救工作,在没有急救人员时,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助理护士主要负责患者的生活护理,并及时将需要检验的标本送往实验室。(2)提升专业技能:为确保急诊科的急救流程质量,需对小组成员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培训,使每位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抢救流程,每隔1周培训1次,每月考核1次,没有通过考核的人员需再次进行培训,直到通过考核为止。护理人员需不断充实护理专业知识,组长及责任组长要认真检查,对存在问题的人员及时纠正并指导,真正提升护理质量。(3)精细化流程交接管理:对120急救中心送来的患者进行登记,并询问患者的疾病史、用药情况、病情、病发时间、现场情况等基本信息,交接要在1 min内完成,且双方签名后立即送往抢救室抢救,并通知值班医生。检查急救患者随身携带物品,如手机通讯录、个人证件等,通知家属。患者进入抢救室后立即实施心电监护,佩戴腕带,填写病历卡,向科室主任汇报相关情况,并在检查单上盖绿色通道图章,结合患者病情选择急救方式,如进行紧急输血、急诊手术,准备抢救药品等,确保患者得到有效救治。抢救工作完成后对病情较重的患者予以留院观察,病情较轻的患者可由家属照料,并针对病种类型送往相应科室,做好交接工作。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总时间、接诊时间、护理态度评分、护理操作评分、死亡率、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护理操作评分包括实际操作、理论实践两项考核内容,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护理态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服务态度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接诊时间、抢救总时间、服务态度评分、护理操作评分比较
观察组接诊时间、抢救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服务态度评分、护理操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死亡率比较
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急诊科患者通常起病急、病情重,因此加大了急诊科医护人员工作难度,护理人员在长期紧张的工作状态下,极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3~4]。
传统护理管理无法体现出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且可影响整体护理质量,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精细化管理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实践技能,增强医护人员的社会责任感,最终提升护理质量。精细化管理具有全面化、规范化的特点,通过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包括人员精细化管理、细化交接流程等),并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培训、每月考核等,可确保每位护理人员都能具备风险意识、服务意识、护理技术水平等,进而确保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有效保证急救工作的有序进行[5~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接诊时间、抢救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服务态度评分、护理操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对急诊科患者实施精细化管理,有效提高了服务态度评分、护理操作评分,缩短了接诊时间,降低了意外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提升了护理文书写合格率。
综上所述,对急诊科室实施精细化管理,能为患者赢得最佳治疗时间,临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蒙长燕.精细化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信息,2020,33(2):186-187.
[2]石晓娟.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2018,3(1):170.
[3]黄春娥.精细化管理理念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8):4312.
[4]李玲.精细化管理理念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50.
[5]高永霞.精细化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51-52.
[6]戴珍娟,钱瑾,安小力,等.精细化管理在急诊科无名氏患者救治过程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2):1452-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