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晓昱?罗喜娜
内容摘要 信息时代带给人类带来了云、物、大、智、移等新技术应用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劳动力需求和生产关系变化对承担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责任的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教师是教育的基础,重构高职教师职业能力以适应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是构建现代化职教体系的必经之路和重要课题。文章在分析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現状的基础上,深入探究职业能力重构内在机理,基于高职教师职业能力重构模式研究,提出有效促进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 信息时代 高职教师 职业能力重构
1 引言
当今信息时代,新一轮技术革命影响着全球,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使产业加速变革,劳动力技能需求发生了结构性改变,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以信息化教学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改变了的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产业变革引发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向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转变,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同步更新。这些影响对教育的实施者——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明确提出“多举措打造‘双师型职业教师队伍,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教师发展是职业教育现代化、智能化升级的重要内生驱动力。教师队伍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应对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举措,然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1],其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能力仍无法满足信息时代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高职教师的职业能力亟待重构。
2 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现状及问题
2.1 教学能力滞后于新技术应用
虽然很多高校已投入大量经费用于基础网络建设和智慧教室等现代化设施建设,也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但熟练掌握信息化教学的教师仍为少数。特别是在二线城市以外和欠发达地区,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普遍偏弱,对运用新技术实施教学改革的内在动力不足,缺乏对先进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的运用实践。多数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方面仍停留在在线考勤答题、网络课件播放等简单操作上,在微课、慕课录制等技术含量较高的教学准备工作和功能应用方面捉襟见肘,以至于年初疫情突发时期,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在线教育工作安排下,很多老师认为“太难了”。
2.2 专业能力滞后于产业变革
高职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联系度较为紧密,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在专业能力方面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和专业实践能力。而信息时代的产业变革影响着产业链、人才链的各个环节,原有岗位职能呈现出交错融合的趋势,例如,我国铁路行业正在进行的“工电供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改革”,应对变革,高职院校在原有专业设置基础上进行“专业群”建设,但新增专业还是在原有专业中增加交叉专业教学内容,在新增专业知识体系和技能标准没有完善的情况下,高职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呈现出整体滞后状态。
2.3 教育理念滞后于教育模式变迁
2018年4月,我国教育部出台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技〔2018〕6号),全国教育行业启动信息化教学升级。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普及改变了纯粹知识识记的教育理念,自主学习能力、新技术应用能力、人与机器协同创新能力的发展变得更为重要。智能化教学设备和智能化学习平台的推广使用改变了单一灌输的教学方式,项目化教学、互动式教学逐渐走进课堂,“学习者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逐渐引起教育者的重视。在此过程中,已经有一部分高职教师与时俱进地踏出了教学改革的创新之路,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受多年积累总结的传统经验束缚,需要更长的时间适应信息时代“教师垄断”向“师生平等”的学习资源变化,适应“教师权威”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地位变化,适应“教”向“导”的教师角色定位变化[2]。
3 职业能力重构机理
高职教师面临着教学能力、专业能力和教育理念变革的诉求。因此,在原有职业能力结构下,单纯提高高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育目标、教学业方式、教育环境等变化的需要。还需要结合人的能力变化规律,重新研判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同步信息时代发展的有效途径。
对于能力发展规律,人们普遍接受的是“动态能力观”和“能力重构观”。前者指出能力水平和结构随外界影响进行动态修正,而后者进一步提出能力发展规律的本质是“能力迭代”,即能力进化、能力转换和能力替代。其中,能力进化是量变过程,而能力转换最终形成能力替代是质变过程。能力进化不产生能力结构变化,也就是我们理解的能力提升,而能力转换和替代则产生结构变化。
根据以上理论,为适应信息时代发展和教育变革,高职教师须在提高原有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将外部影响产生的新能力诉求与自身原有能力进行结合,形成新能力增长趋势,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最终实现能力替代。总的来说,新旧教育思维、教育手段和专业技术技能等将进行迭代,这就是高职教师的职业能力重构,也是教育改革中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趋势和必经之路。
4 高职教师职业能力重构策略
为探析高职教师职业能力重构的有效实施途径,研究小组通过调研分析、理论研究、实践探索3个步骤,研究新形势下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发展需求和能力结构,分析高职教师职业能力迭代影响因子,推导制定职业能力重构模型及实施方案,并联合高校、企业共同开展实践、检验和完善高职教师职业能力重构模式。通过以上研究,课题组对如何有效促进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发展,提出以下职业能力重构策略。
4.1 加快信息化教学改革,持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职业能力重构建立在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加快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以技术培训、教学大赛培养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是目前大部分高校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应在此基础上加强信息化教学制度建设,挂钩职称晋升和年度考核指标,激励更多的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改革,避免改革落在少数人身上的窘态。
针对不同年龄和教龄阶段的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方面的显著差异 ,应组建青、中、老结合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凝结青、中、老教师各自的教学特长,形成能力互补,并借助真实教学任务优化各年龄段教师的教学能力,切实提升教师群体整体信息化教学水平[3]。
4.2 落实职教改革措施,促成教师专业发展跨界同步
实现职业能力重构的第二步能力转换,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让教师在教育和行业变革之间、自身专业能力与企业岗位多学科知识技能要求之间的跨界同步。在当前职业教育改革进程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1+X”证书试点建设正是体现了这种跨界同步。高职院校應落实职教改革要求,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积极引导教师进入生产一线学习锻炼,积极吸引企业、科研院所优质资源融入教学实践,打造更为开放的学习交流环境,建立灵活的激励政策和管理机制,系统性促进高职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4.3 建立高职教师终身学习体系,保障教师职业能力持续提高
能力替代是在长时间能力提升与转换过程后产生能力质变。面对全球新技术应用爆发式增长,高职教师同我们一样拥有“学生”身份,在我国探索建立全民终身学习体系进程中,应特别关注对教育者的施教。不仅是高职院校自身,教育部门和教育研究机构也应共同研究开发适用于高职教师终身学习的配套资源和学习模式。结合信息时代网络化、碎片化学习特点,充分考虑高职教师在学习投入方面的资金、时间制约,统筹建设个性化学习资源,健全线上线下培训管理制度和考评机制,是保障教师职业能力持续提升与转换,最终实现职业能力替代的未来努力方向。
(第一作者作者系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讲师)
(本文由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信息化视野下高职教师教学能力解析与重构(2019JG032)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EB/OL]. (2019-08-30)/[2020-02-20]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9/content_5368517.htm,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EB/OL]. (2019-08-30)/[2020-02-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910/t20191016_403867.html].
[3]李雨潜.“互联网+”背景下师范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J].中国大学教学,2016(7):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