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仕贵
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省于都县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考察调研,对产业园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和贫困户”发展模式,带动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光山縣司马光油茶园考察调研时强调,要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朝着市场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使公司和农民彼此受益。2018年以来,贵州省黔西南州牢牢把握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扎实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持续蓬勃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取得积极成效。事实证明,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是推动黔西南州山地农业生产从分散走向集约化、推进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的必然抉择。
加强组织培育,规模化得到一定的壮大。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农业经营主体的互助合作,有效整合村集体和农户手中少而散的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有效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增强合作社的生产、管理、经营能力,为农户发展生产提供技术保障、销售保障,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分配方式,消除群众的后顾之忧,为实现山地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目前,全州已培育441家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9年,全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额51.26亿元,“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共62家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4878个。
增强创新意识,品牌化得到一定的创建。鼓励支持经营主体注册农产品商标、申报“三品一标”认证及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等认定,培育一批农产品及加工产品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在茶叶方面,红茶统一用“普安红”品牌,绿茶统一用“万峰报春”品牌;在薏仁产业方面,成立农头集团公司,以兴仁薏仁米品牌作为打造对象,打造全州共享、共用的品牌。在食用菌方面,出台《黔西南州食用菌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试行)》,对品牌创建进行奖励、补贴,推动全州食用菌产业加快发展。2019年底,全州有效期内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68家372个。新增农产品地理标志颁证10个。
加强标准建设,标准化得到一定的规范。全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在农业园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全面推行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加工、统一销售“五统一”发展模式,从根本上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品牌。以产业整体推进为目标,引导企业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联合,统一标准,提升产品质量及批量生产能力。加快推进大数据与农业深度融合,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提高产业化龙头企业质量安全追溯覆盖比,实现农业园区信息管理系统全覆盖。加大农业监管执法力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与应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兴仁县薏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等三个省级示范园区为产业发展重点,打造集生产加工、销售、储运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薏仁原料市场份额占全国70%,成为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最大的薏仁产品集散地。
突出地域特色,特色化得到一定的凸显。围绕“特”字作文章,在“绿”字上下功夫,持续做大“兴义特色果蔬、兴仁薏仁米、安龙食用菌、贞丰糯食产业、普安茶叶、晴隆草地畜牧业、册亨经济林、望谟板栗、义龙花卉苗木”等“一县一业”特色主导产业,按照“一个主导产业,一个骨干企业”的布局,每个产业引进或培育1家有实力、有潜力的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产品开发,加快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产业链,初步形成晴隆、兴义、安龙优质柑桔产区,兴义、义龙新区和贞丰无公害桃李产区,贞丰、望谟、册亨低海拔富热量区精品火龙果基地。2019年底,全州精品水果种植面积达到87.8万亩,产量60.3万吨,产值34.78亿元,有效扶持贫困人口5.91万人。
坚持市场导向,市场化得到一定的拓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积极作用,着力抓好产销对接,把消费扶贫和产业扶贫结合起来,按照“以需带产、以销促产”的基本思路,采取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创新产销对接模式、推动农产品供应链标准化建设、加快农产品产销对接新技术运用等措施,努力规避和降低市场风险,确保实现“种得准、产得出、卖得好、能致富”。2019年,全州农产品销售完成29.77亿元,增长37.63%,带动10万余贫困人口增收;在宁波累计建成农产品直营店15家,对口宁波共开展了农产品产销对接和宣传推介活动50余场次,累计销售3351.64万元;完成6个农贸市场信息化改造;全州冷库库容累计10.38万吨,冷藏车累计128辆。
加强引导,强化组织保障机制。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强化基层党组织对推进产业革命各项工作的统筹协调作用,积极引导帮助群众解放思想,打破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转变部分群众怕担风险、不敢投入、不愿发展的困境思维,彻底改变农村传统的种植养殖方式。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多渠道整合、引进各方面资金,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统筹好500亩大坝建设,从整治土地入手,完善种植养殖基地水、电、路、生产便道。加快产业调整步伐,围绕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精品水果等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引进优质品种、发展种植基地,形成优势特色产业带和产业聚集区。
整合资源,强化科技服务链条。建立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生产单位技术人员组成的科技专家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好科技特派员、农业专家团队、科技先遣队的作用,按照“产业选择,科技先导;农民培训,科技先发;技术服务,科技先锋”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种质资源收集与高产新品种选育、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新产品的研究,着力提升单位土地的产出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切实让科技专家走出实验室、试验田,把科研做到产业链上,实现技术服务围绕产业转,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技术服务格局。积极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等行业能力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提高产业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打通链条,强化利益分配格局。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的发展,从种养到最后流入市场消费等环节,逐一进行分析研判,做好顶层规划设计,从“怎么种养好”“怎么管理好”“怎么销售好”一条龙统筹谋划,切实解决好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高的问题。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统筹协调好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三者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户本着互惠互利、抱团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建立健全民主管理与监督机制,解决好产业涉及领域多、面广、农户群体大、各利益主体利益机制尚不健全的问题,实现以土地流转、务工收入、股份分红等形式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
深入融合,强化产业发展体系。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提高产业化龙头企业质量安全追溯覆盖面。进一步加快推进大数据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农业园区信息管理系统全覆盖,实现龙头企业实现产品购销电子化、科技服务网络化,物联网等智能化设施应用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加大农业监管执法力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与应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推行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加工、统一销售“五统一”发展模式,推行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大农产品品牌培育,加大“三品一标”认证,积极培育地理标志商标,从根本上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品牌,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