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和PPI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

2020-05-08 08:43刘向东张健
大经贸 2020年2期

刘向东 张健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1993年1月到2018年5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的月度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通过实证验证,在这段期间内,CPI是PPI的格兰杰原因,而PPI不是CPI的格兰杰原因。CPI在一到十二个月的滞后期对PPI有显著影响。这个结论验证了,在中国通货膨胀可能因需求因素而产生,并向生产领域传导;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可能比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更为常见。

【关键词】 消费者价格指数 生产者价格指数 格兰杰因果

一、引言

在如今我国的宏观经济指标中,价格指数一直被高度关注。因为这些价格指数不仅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生产成本,还是整个宏观经济形势的指向标,是宏观经济状况的反映。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是两个重要的价格指数:CPI是反映一般家庭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情况;PPI是反映工业品出厂的价格水平情况。

中国近二十多年的数据显示,CPI和PPI整体上都在不断的上涨,偶尔也有短暂回落。对于CPI和PPI之间的因果关系和传导机制,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一些人从理论和实证上得的出两者之间有着双向传导机制(徐伟康,2010;高玉,2016)。一部分人认为存在着PPI向CPI的传导机制,物价更多的是因供给因素而上升(王兵,2017)。另外,CPI和PPI一些时间内的增长不同步情况也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兴趣,一些研究者开始研究PPI和CPI的倒挂现象(戴芸,2009;柯华,2008)。CPI和PPI之间额关系一直是研究者研究的热点。本文目的是用最新月度数据,通过格兰杰原因检验,分析CPI和PPI之间的关系和传导机制。

二、CPI和PPI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和传导机制

(一)CPI和PPI关系的描述性分析

图1显示,CPI和PPI整体波动存在一致性,但是在有些时间,它们的波动也存在差异性,比如2015年初到2016年底,PPI持续降低并且处于低位,而CPI相对稳定。针对这种CPI和PPI这种关系,有研究者认为,针对中国经济结构、市场结构的具体情况,存在着从PPI向CPI的传导机制,也就是说,在中国供给端的冲击可能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可能更为常见。也有的研究者认为,通货膨胀更多的是从需求冲击开始的,然后传导向供给端,也就是存在着CPI到PPI的传导机制。

(二)数据选取

本文选取了中国1993年到2018年5月的CPI和PPI的月度数据,选取此段时间的原因是1992年,我国明确了简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標,所以这段时间的数据比较有代表性。

(三)单位根检验

对于CPI和PPI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CPI和PPI都不是平稳序列,但是CPI和PPI的一阶差分都是平稳序列,在1%的水平内显著。

(四)格兰杰原因检验

格兰杰因果检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断两个变量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如果一个变量(X)的过去值能帮助预测另一个变量(Y)的未来值,那么就说变量(X)是变量(Y)的格兰杰因。下面运用这种方法实证研究考察期内的CPI和PPI的关系。

(1)

(2)

对于方程(1)假设检验的原假设为:

i=1,2,3,…,n(Ⅰ)

对于方程(2)假设检验的原假设为:

j=1,2,3, …,n(Ⅱ)

如果不拒绝原假设说明不是格兰杰原因,如果拒绝原假设说明是格兰杰原因。

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CPI在滞后1到12期是PPI的格兰杰原因,PPI不是CPI的格兰杰原因,在这之后的少数几阶滞后期中他们会互为因果,但是再往后就没有格兰杰因果关系了。

在CPI和PPI的因果关系传导机制研究中,对于二者的关系的观点,一般来说可以划分为三类:一、CPI先行然后传导至PPI,这也被看作是需求拉动型传导机制。CPI代表下游价格变动,PPI代表上游价格变动,CPI带动PPI也就是下游产品价格先波动然后传导至上游产品的价格波动。二、PPI先行然后传导至CPI,这也被看作是成本推动型传导机制。PPI带动CPI也就是上有产品价格先波动,然后增加了下游消费品价格波动的动力,下游消费品价格跟着波动。三、CPI和PPI相互传导,上下游产品价格相互传导,互相影响。

在本文考察的期间内,实证研究表明,CPI在一年左右的滞后期内影响PPI,而PPI对CPI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CPI的波动是最终消费品价格的波动,而PPI反映的是工业品价格的波动。CPI的波动影响PPI的波动可能有三个原因:一是商品路径,CPI通过消费品价格对PPI产生影响,一些消费品同时也是工业原料,消费品价格的上升最终会导致工业产品价格的上升;二是服务路径,服务价格的上升也体现到工业生产成本中去,最终导致PPI的上升。三是通过劳动力市场传导,消费品价格的上升,体现了劳动者生活成本的上升,更高的生活成本使得劳动者想要更高的工资,从而增加生产成本。当然这个路径在本次实证研究中体现的不明显,因为CPI只是在一年期左右滞后期影响PPI,而劳动力市场的传导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周期。

三、结论

本文的结论有如下几个:(一)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二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二者波动趋势大致相同,在少数时期内存在偏差。(二)经过实证分析,CPI是PPI的格兰杰原因,而PPI一般不构成CPI的格兰杰原因,从而通过CPI对于PPI的预测可能更为准确。(三)研究期的中国经济的通货膨胀,可能更多的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下游消费品的价格波动,通过对于生产成本的影响,从而影响工业生产品价格波动的传导路线更为常见。

本文存在的不足:格兰杰因果关系其实并不是变量之间真正或者完全的因果关系,它仅仅是一种动态相关关系,它可能只是一种因果关系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因此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才能更好的揭露CPI和PPI的关系。仅仅的格兰杰因果分析仅仅从表面上分析了两者的因果关系,对于经济背景,经济意义解释不足,没有把宏观结构包含在内。针对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的不足,已有学者用一般均衡模型(DSGE)对于CPI和PPI做进一步的结构性解释(吕捷,王高望,2015)。

【参考文献】

[1] 徐伟康.对《消费者价格指数与生产者价格指数:谁带动谁?》一文的质疑[J].经济研究,2010(5).

[2] 高玉.我国CPI与PPI传导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16.

[3] 王兵.中国PPI与CPI的因果关系及传导机制[J].晋中学院学报,2017(2).

[4] 戴芸.从CPI与PPI倒挂现象论中国的价格传导机制[J].中国商贸,2009,

[5] 柯华.PPI与CPI严重倒挂,中国发展模式受挑战[J].社会观察,2008.

[6] 苏乃芳,李宏瑾,张怀清.有关GDP平减指数的再认识[J].经济学动态,2016(5).

[7] 何新华.中国价格指数间的关系研究[J].世界经济,2006(4).

[8] 贺力平,樊纲,胡嘉妮.消费者价格指数与生产者价格指数:谁带动谁?[J].经济研究,2008(11).

[9] 吕捷,王高望.CPI与PPI“背离”的结构性解释[J].经济研究2015(4).

作者简介:刘向东(1989-),男,汉,河北张家口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学。

张健(1992-),男,汉,安徽铜陵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