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昆 赵宏博 黄群
摘 要:本科生导师制是高校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途经,其中综合全程导师制是可期望效果最好但实现难度也是最大的一种。由于诸多因素限制,此项工作的具体实施路径仍须不断探索。为使此项工作日臻完善,更加符合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文章结合T学院实行综合全程导师制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总结,以期对促进本科生导师制科学发展,创新“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所裨益。
关键词:00后大学生;综合全程导师制;思想政治教育
自2018年起,“00后”已成为当代大学新生的主体。与“90后”相比,“00后”更强调个性发展,更重视自我价值,更看重个体幸福,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更个性化和全面性,在高校中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恰恰顺应了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是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高校施行的本科生导师制主要有全程综合本科生导师制、高年级或低年级本科生导师制、优秀学生本科生导师制和学生宿舍本科生导师制,以及课程本科生导师制等多种。其中,综合全程导师制是可期望效果最好但实现难度也是最大的一种。文章结合T学院本科生综合全程导师制的实践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总结,以期对推行综合全程导师制科学发展,创新“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所裨益。
一、本科生綜合全程导师制是高校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
教育部第43号令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实际上,大多数高校不能达标,尤其是热门专业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可以达到1:300以上,辅导员每天忙于纷繁复杂的事务性工作,受到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无法实现对所有学生的发展进行个别的指导。专职教师虽有教书育人的任务,但实际更多的体现在教学上,在育人作用上有所缺失。在此情况下,在本科生中推行导师制特别是综合全程导师制并将之与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工作相结合,共同完善和应对新形势下的思政教育工作则是一种十分有益的开拓性尝试。
事实上,在高校中推行本科生综合全程导师制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学生入学后导师通过一对一个性化指导、团体指导等方式,从思想、学业、生活及生涯规划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观和职业观,帮助学生适应学分制的要求,顺利完成学业。这对于大学生来讲,是关系他们能否成长成才、实现全面发展的紧迫而现实需要,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强化教书育人意识,以身示范,为人师表,有利于建立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育人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确保大学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
二、推行本科生综合全程导师制须因地制宜
本科生导师制的施行有着多种因素的制约,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困难重重,这也是近年来我国高校不断有此一方面尝试,但所取得的效果均不甚理想的重要原因。而文章所探讨的综合全程导师制更是不同类型本导制中实现难度最大、现实中最不易操作的一种。
综合全程导师制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师资短缺。要让这种导师制真正产生实效,一般每位导师指导的学生数约5-6人,最多不宜超过10人。哈佛大学1951年实行现代意义的导师制,每个导师指导的学生不超过6人。事实上,西方发达国家著名高校实行本导制,普遍建立在其较低的师生比基础之上。然而,我国高校的生师比合格标准为不超过18:1(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某些高校的热门专业超出这个比例,教师资源短缺是很多高校的共性问题。 同时,学校选聘导师时会在学历、职称及学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等方面设置一定的硬性与软性条件,因此并不是所有教师都符合导师任职资格。且很多教师还要完成研究生培养工作。事实上我国不少高校的研究生导师指导研究生都显得力不从心,更不用说指导本科生了。在这种情况下,推行综合全程导师制的难度和效果可想而知。
因此,综合全程导师制更适合于师资队伍充足,科研型教师多的高校。但是,对于某些师资缺乏,生师比较低的高校,为了保证教育质量与指导效果,可只执行全程导师制的局部,亦即高年级或低年级导师制、优秀学生导师制或课程导师制,而不宜推行综合全程导师制。
三、全程综合导师制的具体实现路径仍须不断摸索
一般而言,本科生综合导师制的实施可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和意志过程的发展。“00后”是成长在新媒体时代的一代,他们自主而务实、理想且个性,价值观具有多元化、复杂化等特点,教师需要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但是,如何根据学校(或学院)的具体情况科学有效地开展综合全程导师制仍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的问题。T学院在本科生中大力推行综合全程导师制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思索和研究具体有效的实施方法。按照初步的制度设计,学院担任学生导师的教师要和学生辅导员负责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相结合,时间贯穿于学生的大学四年。同时,要求各位老师以学业指导为重点,对于一年级学生主要进行适应性指导,帮助其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准确自我定位;学生度过适应其后,指导其正常处理学习与学生干部工作及其他活动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进行专业探索,培养专业兴趣,制定个人生涯规划;对于高年级学生,指导其参与创新创业竞赛和课题研究、撰写科研论文,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指导学生进行职业探索,确立毕业去向。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业指导当中,在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做到“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建议导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指导平均每学期能在2次以上。
四、科学完善的管理和激励机制是综合全程导师制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
综合全程导师制的实施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过程。要实现综合全程导师制的教育目标,需要激发和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性,建立和完善一套有效的管理、评估、激励机制是本科生综合导师制科学持续发展的保证。制定导师工作手册,及时记录指导过程及成效;每学年末,通过网上测评、查阅工作手册、学生访谈等方式,对考核导师工作进行考核,表彰优秀导师,考核结果可作为评优、晋级、津贴发放的依据。此外,可以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制度性规程,明确导师任职的基本条件、基本职责和工作要求以及考核与奖励办法等。
五、关于00后大学生综合全程导师制的探索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针对“00后”大学生的特点,结合学院的特点和实际,T学院自2018级开始试行本科生综合全导师制。即新生入学伊始,每5-6名学生就选派一名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担任导师,负责学生大学全程的学业和就业指导。学院选择了生师比较为合理的交通工程专业开展试行,得到了本专业教师和其他专业系主任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共聘请15位专业教师担任本专业学生的导师,每名导师所带的学生人数均在6人以内。通过一年的试行,该专业学生的自我规划意识、自律意识和创新意识普遍提升,对专业的认可度也较高。在探索过程中,学院选拔优秀研究生党员协助导师开展指导工作,重点做好思想引领和学风传承。通过开展分享活动的教育形式,发挥朋辈教育作用,形成了“导师-研究生-本科生”协同教育模式,丰富了指导的形式和内容,同时也减轻了导师的压力。
此次综合全程导师制尝试在组织领导、导师工作职责、导师工作考核、导师工作程序的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 但相信经过各位老师悉心摸索,这项工作一定会形成明晰的模式并产生积极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恩元.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效运行机制探索[D].中国成人教育,2010.
[2] 马世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工作深入发展的思考[D].高等理科教育,2008.
[3] 黎佳思,管阳太.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和发展思考[D].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
基金项目:本研究为大连交通大学2018年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资助重点课题 “‘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DJSZ-2018-A10,负责人:齐昆,参与人:黄群,宫德方,王雷,陈墨,刘成,范鑫。
作者简介:齐昆(1980- ),女,满族,辽宁大连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