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確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是时代变化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人本思想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将人本思想融入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学生学习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学生个体的认识和了解,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文章紧紧围绕“人本思想”和“融入”这两个关键词展开,重点分析了人本思想的内涵及其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举措。人本思想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既是教育原则也是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介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将人本思想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实际工作中须牢牢秉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原则,在教育载体、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大学生思想素质考核中深入贯彻人本思想,使所有学生都能在日常校园生活中成为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主角。
关键词:融入;民主原则;全面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战场,也是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有其特有的服务形式,因此将人本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然有其特殊的融入原则和举措。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原则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必须贯彻方向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党性与阶级性很强的学科,将人本思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也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原则集中反应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和基本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当前社会主义发展已进入新时代,将人本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密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内容,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基本纲领、基本路线相一致。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中长期目标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目标宗旨集中反映了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此为方向,在充分尊重受教育者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既要对其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政策的教育,又要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引导受教育者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既要鼓励受教育者追求自身梦想,又要引导人们将自己的工作与社会的长远发展联系起来,帮助人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必须贯彻对立统一原则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既对立又统一,是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根本关系,任何事物发展都包含着对立统一性。在探讨人本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促进其发展这一问题时,必须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一是契合性。比如人本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都是促进人自由全面的发展。二是对立性。正如前文所述,人本教育思想是一种教育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体的复杂的教育系统,两者之间实际上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因此在融入的过程中,必须使人本教育思想与其他教育思想相协调,以形成一个动态平衡的体系。比如,对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制定一致的思想道德要求,严谨、规范的奖惩机制和统一的评价体系,任何学生不得有违校园的规章制度。同时,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不合理的目标、内容、方法,做到民主形式与集中形式的统一,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始终保持其张力和实效性。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必须贯彻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原则
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民主大多只反映在形式上,并没有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比如在学期性的党团政治课上,部分发言的学生没有受过专门培训,甚至没有做好充足的演讲准备,对于自身所讲述的内容还只是一知半解,听报告的同学也大多都处于敷衍了事的状态,甚至出现在报告会上睡觉玩手机的现象,这样的政治课基本没有实质性的效果,更不用提互动性与趣味性了。真正富有实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仅要在形式上体现民主,更要在内容上落实民主。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教育者要畅通渠道,创造氛围,发扬民主,广开言路。通过与大学生交流思想,交换意见,不断挖掘大学生思想上的共鸣点,情感上的敏感点和认识上普遍存在的疑惑点,以此制定切实有效的活动目标与步骤,采取恰当适宜的活动方法。做到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原则可以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自身的主体地位,它更有助于发挥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人本思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举措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者具有阶级性、主导性等特征和教育、管理等职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主体地位,因此将人本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应主要由思想政治教育者展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是辅导员,也包括相关任课教师和行政人员,使他们在工作中进一步贯彻人本思想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在创新载体上落实人本思想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网络载体具有开放性、及时性、交互性与平等性等特点。在网络上,大学生和思想政治教育者都处于平等地位,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大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同时与大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从中了解他们的日常需求,尤其是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辅导员还可以根据大学生的不同需求,在网络上发布一些关系大学生成长、就业的信息,如学习考试、社会交往、心理咨询、就业考研、休闲娱乐等信息,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同时,管理载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将人本思想融入其中也是十分必要的。教育者在对大学生的日常管理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人本思想,注重规范大学生日常行为,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的日常管理结合起来,在管理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多从学生成长的角度考虑问题,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高校的管理能够得到大学生的认可和支持,这样可以极大地展现高校管理的人性化,也可以避免高校管理过程中的片面的惩罚主义倾向。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日常管理中能够更好地实现高校管理的目标,真正体现管理和教育相结合。
(二)在課堂教学中融入人本思想
课堂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具有两个重要的教学职能。一方面,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然而,传统课堂教学在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程式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弊端,这极大地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在教学思想上,传统课堂教学是“主知主义”、“教师中心”,以书本、教师、教案为本,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轻感性、重结论轻过程。在教学目标上,传统课堂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认知目标实现轻学生个性发展。在教学程式上,传统课堂教学重学轻用,重预设轻生成,重教法轻学法,重灌输轻探究。这种传统式课堂模式排斥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的程度,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追问、评判、创造知识的 “书呆子”。实际上,这种教学模式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要想使课堂教学为大学生所充分接受以提升其实效,教师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设计上下大工夫。在教学思想上,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本位,确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设定上,教师应创造多元的目标体系,不仅要求学生达成基本的教学目标,如:树立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培养起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形成严明的纪律等,还要根据学生个体的利益诉求和思想表现制定多层次的具体教学目标。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更加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尽量多采用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特定的情境,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知识,其教育内容也要与大学生的学习特点相结合。
(三)在实践活动中贯彻人本思想
课堂教学不仅要接地气,而且教育者还应为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融入人本思想,为大学生营造全方位的育人环境。首先,应将实践活动的目的性、参与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使大学在寓教于乐的教学氛围中直接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时把理性与感性结合起来,在活动中充分引导大学生进行活动小结,使其能够在活动当中充分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从而最终实现“无教而教”的效果。其次,应当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开展真切的思想动员活动和建立系统的奖励机制,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成为学生日常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再次,应当注重具体活动中学生之间的联系,在提升参与实践活动的大学生的个人素质的同时,能够通过这些学生来影响未参加实践活动的其他学生,以此推广和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最后,教育者在对大学生进行实践教育的过程当中,还应当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家、地方的基本情况,使他们在课堂教育之余能够更加关注国情、社情、民情,这样可以在提高他们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时,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教育者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保障体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将社会实践内容和大学生专业理想相结合,使大学生能够更加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为今后就业积累经验。
(四)在大学生思想素质考核中展现人本思想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学生素质的考核方式主要就是卷面考试,其内容大多涉及书本上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这种考核办法达不到考察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要求,最终会导致学生形成一种僵化、死板的学习模式,这与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背道而驰。这样一种“一张纸定义学生”的考核模式不仅不能公平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而且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响。
我国高校应吸取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模式所带来的教训,在学期总结时多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考评。比如:思想上,学生是否做到了遵守校纪校规,为人正直,稳定、谦虚。事业心、进取心强,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热爱集体。在学习上,是否目标明确,刻苦勤奋,成绩优良,学好专业课同时高度重视基础课程和课外的学习。在工作上,是否积极肯干,责任心强,细心,独立又协同,有创新能力。在生活上,是否艰苦、不过分追求潮流,积极参加体育煅炼、有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适应性较强等。学院只有把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融入日常考核范畴,采用多种手段促进大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才能为大学生今后就业以及个人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敦华.西方人本主义的传统与马克思的“以人为本”思想[J].北京大学学报,2004(11).
[2] 程家富.中西方人本思想教育思想异同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08(09).
[3] 晨曦.儒家人本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3(03).
[4] 陈立新.以人为本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06).
[5] 张富文.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J].延边大学学报,2009(04).
[6] 冯川川、刘吉发.论儒家人本思想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应用[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3(03).
[7] 李万军.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生成及其流变[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4(03).
作者简介:范镇杰(1996- ),男,汉族,广西桂林人,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