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参与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多元化模式的探索

2020-05-08 08:12张熠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党建工作

摘 要: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学生党建工作,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教师参与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多元化模式探索成为全新的课题。文章从高校学生的党建工作现状和问题分析入手,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所处新环境和影响以及高校教师参与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多元化模式进行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高校教师;党建工作;多元化模式

大学生是未来的先进主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文章旨在通过对高校教师参与大学生党建工作多元化模式进行分析和探索,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不断提升。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和问题分析

(一)对党的基本认识和态度分析

由于当代大学生具有个性张扬、思想开放的特点,使得人们误认为其缺乏入党意愿,但通过对上海部分高校大学生入党意愿的调查问卷数据显示,超过七成的大学生还是具有强烈的入党意愿,甚至还有超过半数的大学生提交过入党申请书,并认为入党是非常光荣的一件事情,更是积极进步的一种表现。由此可知,高校党建工作在帮助大学生坚定信念、先锋意识有效强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超过80%的大学生通过新闻媒体、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报告会等渠道对党的性质、基本路线以及任务等都具有一定的了解,只有近30%的大学生通过党建网页、视频、手机短信资讯等方式来对党基础知识进行了解,这说明传统的学习渠道在大学生价值观导向方面能够使其价值和作用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因此,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进一步重视党课以及课程思政等途径的教育作用,各门课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形成思政教育的协同效应。

(二)入党动机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超过六成的大学生是为了谋取仕途发展;第二,有将近五成的大学生是为了追求理想和信念;第三,有超过四成的大学生是为了在政治上需求归属感。从调查结果中可知,入党的“功利性认识”是部分学生入党的初始原因,许多大学生将入党当成工作之后获得更多发展机会的手段,其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和使命都缺乏有效认知,这就需要高校的党建工作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将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构建协同平台、丰富教育内容、拓展形式和载体,不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三)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情况分析

从调查结果中可知,有超过六成的大学生认为,身边的大学生党员能够在行为上使其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最大化的发挥,由此可知,群众对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还是比较认可,但“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大学生党员作为高校学生队伍中的优秀者和骨干力量,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不断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再教育质量,通过打造党建工作品牌,丰富特色校园文化,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充分利用网络载体,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通过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三会一课”等方式,强化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大学生党员党性观念和党性修养。

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所处新环境和影响

(一)国际环境

由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与国之间的交流频率显著提升,西方价值体系以及价值观念对大学生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国际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西方各国普遍遭遇发展困境,而中国却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面对中国的强大,西方国家利用其强势国际话语权给中国贴上各种标签,一部分大学生受此蛊惑,对社会主义前途方面产生一定的疑惑,对共产主义信仰产生出动摇。面对这种形势,如何在复杂环境下使大学生抵御外来思想免疫能力得到显著的增强是面临的全新难题,同时也是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点。

(二)国内环境

当下,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化程度加强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效完善,我国社会结构、经济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与此同时,由于信息来源渠道的多样化,各种思想和文化的交融碰撞在高校表现的更加明显和激烈化,大学生自我意识、价值取向等方面和上一代人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向多样性和独立性等进行转变,这对我们党抓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赢得青年就赢得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 高校作为我们党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必须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在内容把握上、方式方法上、工作布局上进行思考和探索,使意识形态工作接地气、入人心。

(三)高校环境

由于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群体的异质性和交流范围也显著扩大,高校党建工作的难度显著增。作为高校党建工作者,我们需要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进行全面的把握,并且将时代发展要求融入其中。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高校教师参与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多元化模式

(一)实施党建导师工作模式

对专业导师带教的方式进行有效借鉴从而形成大学生党建导师制。首先,需要对党员教师进行必要的选拔,挑选政治素养过硬、党性观念强的党员教师担任党建导师,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以及党员进行思想上的引领、专业上的指导、生活中的关心,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其次,导师需要在黨支部的建设中进行有效参与和介入,对学生支部拟订计划和制度进行指导,参与学生党支部的“三会一课”以及党员民主评议、年度考核等工作。第三,党建导师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工作中,需要根据每个入党积极分子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引领,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真正把政治素质好、组织纪律强的学生吸纳到党员队伍里来。最后,结合导师专业学科优势,从专业知识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入手,将思想教育与专业发展相结合,引导党员树立追求真理的目标,涵养报效国家的情怀,认识真理、相信真理、坚持真理,求真学问,练真本领。

(二)构建党员教师联系班级长效机制

通过在课堂上创造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对话的机会以及在课堂后,注重运用新媒体,搭建学生和教师之间交流的第二平台,如微信群、公众号等平台,打造师生交流的隐性空间,同时,结合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同阶段的学业指导、生涯规划等方式,构建党员教师联系班级长效机制,形成以点带面、上下齐管的运行机制。具体来说:在大学生入学时,党员教师需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阶段,及时向对其进行党的基本知识、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帮助其确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同时认真地听取其思想汇报并在学习生活中进行考察;除此之外,党员教师还需要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教育中,例如开展以理想信念为主题的座谈会、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团队活动、大学生创新竞赛等,通过隐性教育,让学生主动参与、喜欢参与,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要求。

(三)教师参与校园网网上党校、党建专题论坛建设

在无人不网、无时不网、无处不网的信息时代需要将新媒体技术引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守好主阵地,建强主战场。高校必须鼓励教师对新媒体技术进行有效的运用,积极参与到网上党校、网上党建专题论坛建设中来,将对学生传达知识认同转化为传达政治认同,同时,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微视频、微宣讲等新兴手段开展学生党建工作,从过去的说教式、传达式手段中转变过来,改空洞说教、硬性灌输为平等对话、软性渗透,双向交流、真诚沟通,做到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

四、结语

通过文章的论述可知,对高校教师参与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多元化模式进行有效探索是势在必行。高校必须立足立德树人,高校教师要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才能培育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周俪,游国斌.高校教师参与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多元化模式研究——以宁德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9):25-27.

[2] 尹春艳.高校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路径探析[J].新西部,2019(24):114+116.

[3] 高润芳,陳传革.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J].才智,2017(12):103.

作者简介:张熠(1979.11- ),女,江苏常州人,汉族,华东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学校党建。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党建工作
浅析新形势下加强高速公路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党建工作的措施及其创新
浅析基层党建工作对供电企业发展的影响
关于新时期党建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兼职行为规范化的路径和保障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