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巨容,罗红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眼科,成都 610073)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增加,新生儿疾病各种筛查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合适的时机对新生儿进行疾病早期筛查,能尽早地发现新生儿已患疾病及潜在疾病,为患儿寻求最佳干预时机。新生儿常见的眼病有新生儿视网膜出血(neonatal retinal hemorrhage,NRH)、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先天发育异常、眼部肿瘤等。由于新生儿期眼部疾病特殊的发生、发展规律,治疗眼部疾病的有效期较短,50%以上的眼部疾病是可以避免的[1-4]。NRH是新生儿眼部疾病的常见问题,引起了眼科和儿科医师的广泛关注。在新生儿眼病初期筛查诊断,并及时干预可提高新生儿的远期生存质量,减轻新生儿家庭的疾病负担。自2012年以来,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科对新生儿进行了视网膜筛查,同时收集了相关数据信息,包括母亲因素、产科因素及新生儿因素,创建了一个筛查系统来管理这些大量的数据。为做好新生儿视网膜疾病的一级预防,并将数据库系统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并运用,本研究主要分析影响新生儿视网膜疾病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眼科门诊及在新生儿科住院的16 829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出生后2~28 d;②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新生儿患有其他眼部疾病或重大全身系统疾病者;②母亲患有肝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梅毒等感染性及传染性疾病;③监护人拒绝者。16 829例产妇年龄21~45岁,平均(28.3±1.2)岁;新生儿中男8 869例,女7 960例;多胎6 403 例,单胎10 426例;足月新生儿胎龄37~42周,平均(38.9±2.7)周,出生体重2 400~5 100 g,平均(3 031±321)g;早产儿胎龄25~36周,平均(32.8±2.3)周,出生体重570~3 000 g,平均(2 002±354)g。根据NRH诊断标准[5],16 829例新生儿中NRH患儿5 284例(31.40%),设为病例组,其余11 545例眼底正常者设为对照组。本研究经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1.2.1筛查方法 检查前1 h先进行散瞳,给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日本参天制药(中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M494381,规格10 mL:50 mg]滴双眼,一次1滴,间隔5 min,再滴第2次,5~10 min开始散瞳,15~20 min瞳孔散得最大,当瞳孔散大至6~8 mm 时检查。用消毒后的奶嘴安抚新生儿,小单子包裹后平卧位放于检查床上,固定好新生儿头部,在结膜囊内滴入1滴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美国爱尔康制药公司生产,批号:17H01NB,规格15 mL:75 mg)进行结膜表面麻醉,待麻醉好后置入小儿专用开睑器。操作者先用开放式裂隙灯观察新生儿角膜、房水及晶体的透明度,再应用第三代广角数码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3,美国Clarity公司)对新生儿进行眼底检查,先右眼后左眼,并使用D1300镜头拍摄一张照片,照片需包含角膜、虹膜、红光反射、眼睑。最后用氧氟沙星眼膏(沈阳兴齐眼药有限股份公司生产,批号150204,规格3.5 g:10.5 mg)作为耦合剂涂布结膜囊内侧,拍摄鼻侧、颞侧、上方、下方、后极部5个方位的视网膜图像存档,每眼检查时间一般不超过2 min。如有必要,可加拍鼻上、鼻下、颞上、颞下4个方位的照片。
为防止感染需在检查后用氧氟沙星眼膏涂眼。由具有资质的医师对新生儿进行眼底检查,同时需护士和新生儿科医师在场,注意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必要时予以血氧饱和度监测和吸氧,及时处理突发状况。
1.2.2研究方法 经过大量文献研究[6-11],纳入以下因素。①新生儿一般情况:性别、出生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单胎或双胎或多胎)、分娩方式(顺产或剖宫产),吸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理性黄疸;②产妇一般情况:初产妇、高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宫内窘迫。
1.3质量控制 所有参与筛查的医护人员均进行统一学习和培训。严格统一检查方法,规范检查流程及熟练应用检查仪器。有专门负责的眼科医师作为筛查监督员,监督筛查工作情况并及时采取保证质量的措施。
2.1NRH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双(多)胎、呼吸窘迫综合征、初产妇、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宫内窘迫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早产、顺产、吸氧、病理性黄疸、高龄产妇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NRH: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病例组:新生儿视网膜出血者;对照组:眼底正常新生儿;a为t值,余为χ2值
2.2NRH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新生儿是否发生视网膜出血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赋值,见表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吸氧、病理性黄疸、高龄产妇均是NRH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而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可能是NRH的保护因素(OR<1,P<0.05),出生胎龄则与NRH的发生无关(P>0.05)。见表3。
表2 NRH的多因素分析赋值情况
NRH:新生儿视网膜出血
表3 NRH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NRH:新生儿视网膜出血;-:无数据
视网膜是人重要的感官组织之一,由色素上皮层和视网膜感觉层构成。视网膜上分布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而这些毛细血管是人体唯一能够直接获取到血管图像的组织,很多疾病会引发视网膜的特定反应[12]。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以及新生儿科急救及护理技术的进步,早产儿的死亡率及出生的低体重婴儿逐年下降,随之NRH的发生率逐年升高,由此造成的儿童盲也越来越多[13-14]。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对新生儿的疾病筛查工作十分重视,2013年发布《儿童眼及视力保健技术规范》[15]对新生儿眼病的筛查制订了标准,为儿童眼病的预防及控制提供了规范,从而保护儿童的眼健康及视功能的正常发育,同时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用于新生儿眼病筛查的主要仪器是RetCam,RetCam可观察并记录新生儿视网膜的图像,RetCam镜头的独特优势在于具备130°的广阔视野。医师接受短时间的有效培训即可掌握该操作方法,RetCam拍摄的图片可用于疾病分析、诊断、疗效对比及后期随访,存储的RetCam图片还可以用来帮助患儿进行远程会诊,减少每例患儿进行RetCam筛查所需要的时间,提高诊治效率,且能避免传统筛查方法中用开睑器对患儿血氧饱和度的不良影响,对眼压的影响也较小[16]。本研究中视网膜出血检出率为31.40%,低于美国(34%)[17]。这可能与孕妇分娩方式有关,2007年的调查显示,美国30.5%的产妇经剖宫产分娩[18-19],本研究剖宫产率为52.04%(8 757/16 829)。因此,我国的高剖宫产率可能是NRH发生率较低的原因之一。
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早产、分娩方式、吸氧、病理性黄疸、高龄产妇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国外文献报道,出生体重、出生胎龄、早产、呼吸机、母亲妊娠年龄、呼吸窘迫与视网膜出血相关[20]。国内外报道的高致病危险因素有出生体重、出生胎龄、分娩方式、贫血、肺炎、呼吸窘迫及心肌损伤[21-23]。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基本相符,但在本研究中将出生胎龄作为自变量纳入后发现,出生胎龄与NRH的发生无关。NRH的多种发病因素中,吸氧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本研究结果显示,吸氧的新生儿出现视网膜出血的危险是无吸氧史新生儿的2.039倍。国内曾报道,吸氧浓度每增加20%,约有7.8%的早产儿发生视网膜出血[24]。但其他相关研究表明,高浓度氧虽然在早产后初期能加速视网膜出血,但对进展后的视网膜出血有一定的逆转作用[25-27]。因此,临床上应该严格用氧管理,严密控制新生儿的用氧浓度、规范用氧方式和用氧时间,密切监测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以降低NRH发生风险。
本研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产妇是NRH的危险因素(P<0.05)。高龄产妇由于各种身体功能情况,更倾向选择剖宫产。而剖宫产的分娩方式,避免了孕妇顺产时可能会使用的助产工具对产道造成的机械损伤,使视网膜损伤的危险性减少,从而使NRH的发病率下降[28-29]。因此,在高龄产妇进行分娩时应合理评估其身体状况以及胎儿状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虽然NRH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早产、低出生体重为已公认的引起NRH的原因。有研究结果显示,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越高[30-33]。本研究显示,出生体重可能是NRH的保护因素,但出生胎龄与NRH无关。因此,临床上应在产前期严格定期进行检查以及加强胎儿期的护理,从而降低低体重儿的出生率和早产的死亡率。
近年来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在我国多数城市得到了广泛应用[34],为规范采集及管理大量的筛查信息、建立有效的新生儿视网膜筛查转诊体系,我院基于现有的信息化系统,创建了一个多功能数据库来管理这些庞杂的数据。在电子病历系统中输入新生儿ID号可检索到新生儿出生信息及母亲的分娩信息,并可导入视网膜筛查数据库中。该数据库详细记录从新生儿的一般信息、出生情况到新生儿母亲的一般信息及生产期间的检验信息、检查信息等病史数据。建立该数据库后,还可以对数据进行深层次挖掘和分析,并可以根据临床的科研需求,对数据进行多维度、多角度分析。
综上所述,随着RetCam3在临床上的应用,建议将新生儿视网膜筛查作为眼科医师日常重要工作之一,同时将筛查系统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并运用,使新生儿眼病得以早期发现,并得到及时干预,从而提高新生儿的远期生存质量,减轻患儿家庭及社会的沉重负担,对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