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二中学 冯 军
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教师抓住人物形象这一关键点,就可以顺利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人物活动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通过人物活动的环境就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的各种制度、流行的社会风俗、盛行的人情礼节。通过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可以了解当时的环保状况。重要的是通过人物一系列的活动以及复杂而又生动的故事情节了解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通过人物命运的归宿,了解复杂的社会关系,了解更多的世俗百态,从而全面深刻地了解和认识社会,读出人物形象的真谛。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当中,古今中外的艺术家们创作了无数的艺术作品,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精神食粮。今天的我们在欣赏这些文学作品时,要用辩证的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审视这些文学作品,汲取这些作品中的精华,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更是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精品,教学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古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学习古人的智慧,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努力让自己成长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社会主义青年。
群文阅读教学给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契机,让学生阅读古典文学有了更多的机遇,更多的方法。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有许多类,街头巷尾,大家津津乐道的还是那类出类拔萃的智慧型人物,在这些人物身上有着许多的闪光点,他们往往是智慧的化身,有渊博的知识,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在时代的潮流中,凭借一支笔一篇文章走遍天下。他们能够运筹帷幄,出谋划策,关键时刻能够力挽狂澜,一个计谋可以定乾坤,一句话可以定成败,凭借超群的智慧打遍天下。这些人物身上释放出正义的力量,敢于和邪恶势力做斗争,在劳苦大众心中他们就是光明的使者,是能够为大家带来幸福的天使,是人们心中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如诸葛孔明,这一家喻户晓的智慧型人物,就是这类人物的典型代表。北师大版教材初中语文课本里,节选自《资治通鉴》里的《隆中对》《三顾茅庐》就是典型的代表。教授这两篇课文时,要引导学生阅读原著,上课的时候结合原著内容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就能达到教学的最好效果。《隆中对》中,作者为了表现诸葛亮非凡的智慧,采取多种表现手法,首先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生动地刻画了诸葛亮的形象。课文开头通过名士徐庶、崔州平、司马徽等人之口,侧面描写了诸葛亮是一位旷世奇才,为诸葛亮的出场做了充分的铺垫,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然后司马光笔锋一转,正面直接写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短短二百多字,非常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大势,给刘备指明了发展的方向。课文最后,又从关羽、张飞的不悦侧面突出了诸葛亮在刘备心目当中的位置,也照应了课文开头。同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诸葛亮把他自己比作成管仲、乐毅的描写,这样就使人物形象圆满高大起来。这样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加上同学们阅读了原著,对诸葛亮的认识就更加深刻全面了。
群文阅读时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寻找文学作品中像诸葛亮这样的智慧型人物,那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阅读的过程中思考《水浒传》里边的智慧型人物是哪个。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都有一个非常鲜明的角色——军师,这个人物一般都是智慧的化身。吴用即是梁山好汉当中智慧型的人物,每当遇到难解决的问题时,他都挺身而出出谋划策,解决难题。《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也算是一个智慧型的代表,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同各种妖魔鬼怪做斗争。民间文学作品中,平凡的小人物也充满了智慧,同各种邪恶势力做斗争,他们往往是百姓的化身。比如《阿凡提的故事》里边的阿凡提,就是一个生存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物,但是智慧非凡,不屈不挠,勇敢地同各种社会上的恶势力进行殊死的斗争,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文学作品中的这类人物,往往是人民群众心目中的智慧的代表,他们学识渊博,智力超群,在困难面前从不低头。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类人物的精神品质,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努力学习。
文学作品当中还有一类人物形象,这类人物大多数大字不识一个,想问题比较简单,处理事情比较鲁莽,性格直爽,直言直语,认准的事情说干就干,从不计较后果。这类人在穿着打扮上也很有特色,往往是袒胸露乳,不修边幅,有什么衣服就穿什么衣服,穿着上从不讲究,也不刻意打扮自己。他们走路时往往是大摇大摆,显得无拘无束的样子。饮食上,常常是豪吃豪饮,大碗吃肉大碗喝酒,吃饱了就睡,睡醒了就吃,心中从来不主动谋事,经常听从别人的指挥。这类人物往往是心中怎么想的就怎么去做,不管结果是好是坏。比如说《三国演义》里边的张飞,《水浒传》里边的黑旋风李逵,评书《杨家将》里边的焦赞、孟良,《岳飞传》里边的牛皋,都是这种类型的人。这类人解决问题往往是靠武力,从来不讲什么道理。民间文学作品中,这类人往往代表了有钱有势可又愚蠢透顶的一类人。
学生通过大量文学作品的阅读,了解了这类人物的性格特点,就能够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从教学的角度讲,分析这类人物形象的代表意义,就能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容,理解这类人物的性格上的优缺点,能够准确分析人物形象。现实生活当中,这类人物比比皆是,社会之所以复杂,正是因为社会由不同性格的人组成的。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永恒主题,有的爱得轰轰烈烈,不惜劳燕分飞。《采薇》篇里,有情人发出感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回想当年花前月下,春风拂柳,何等的情意绵绵。现在,当初的誓言都化为烟云,心中泪雨滂沱,心情犹如三九寒天。《孔雀东南飞》中,世俗扼杀了纯真的爱情,有情人只能飞向东南寻找梦中的爱情。《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纯洁的爱情被世仇所杀,虽然说是乐观主义的悲剧,但终究是一场爱情悲剧。《红楼梦》里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故事,最终以悲剧收场。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最后的化蝶是一种理想化的爱情结局。《白蛇传》里的白素贞,为了爱情,水漫金山寺和法海斗法,虽然最终被法海压在了雷峰塔下,但她为爱情勇敢奋斗的精神,永远代表着人们追求纯真爱情的意志品质。爱情最理想的结局就是有情人终成眷属。比如戏剧《蝴蝶杯》里的主人公胡凤莲,最终是有情人喜结良缘,但过程是曲折的。所以阅读爱情主题的文学作品时,首先要分析作品的主题,然后去阅读,这样就能有所收获。
总而言之,文学作品流派很多,无论象征主义还是魔幻现实主义,无论是象征诗歌还是意识流小说,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有主人公,分析主人公的命运就能理解作品的主题,就能真正读懂一部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