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寿斌 陈海健 李宽广
(江苏绿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江苏 高邮 225600)
绿科生物科技专栏
江苏绿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协办
咨询热线:4008-1212-60/0514-84479000
初春3月,江苏南北不同区域的虾蟹养殖户开始忙碌起来。“养鱼先养水,养水先养藻”。初春养殖水体生态的构建非常重要,藻相的培育尤为关键,其关系到水体中的溶氧、营养、pH及生态平衡等多方面因素。江苏绿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近年来在江苏不同养殖区域的水质调控实战显示,养殖前期的水质调控主要集中在藻相的培养上。
案例一:江苏如东丰利镇光荣村的养殖户养殖南美白对虾,采用的是小棚锅炉苗养殖。2019年3月11日养殖户反映肥水比较困难。现场调研发现,水体严重偏瘦,水色透明,藻的种类和数量极少。水体pH为8.0,氨氮和亚硝酸盐未检出,水体溶氧偏低。据调研,造成肥水困难的原因为:①进水后大量使用漂白粉消毒,导致藻、菌都被灭活;②消毒后未及时补菌补肥,导致水体营养不足;③水源以地下水为主,不含藻种;④3月气温低,藻类无法正常生长。
为迅速改良水质,12日早上使用“超强芽孢乳”(每棚330毫升)、“EM原液”(每棚330毫升)和“乳酸菌原液”(每棚500毫升),补充微生物。中午等气温稍高些时使用“单胞藻种”(每棚670毫升)、“氨基酸肥霸”(每棚2500毫升)和“藻立生”(每棚100毫升),给水体补充藻种和营养。13日,水体少许有了些颜色;14日,再使用1次“EM原液”(每棚500毫升)、“氨基酸肥霸”(每棚1660毫升)和“藻立生”(每棚100毫升)。3月15日进行了回访,水色有了明显好转,呈茶绿色并有光泽度,藻类丰富。水体pH为8.5,溶氧也升高了。
此案例说明,小棚养殖南美白对虾,在低温时肥水要注意及时补充藻种,定期补菌补肥,一定要做到少量多次。
案例二:江苏盐城阜宁县公兴镇的养殖户精养河蟹,养殖面积35亩,主要问题是水浑、水色发白和水难肥。2019年3月7日现场调研,水体pH为7.6、氨氮0.6毫克/升、亚硝酸盐0.3毫克/升,水色发白、水草上脏。3月2日和3月5日连续施了两次肥料(菜饼为主、复合肥为辅),水总是肥不起来。经实地观察,水体中枝角类(沙虫)很多,外源河汊干涸,长时间未进水。水中藻类稀少,肥料在水体中转化被抑制。
为有效解决问题,8日清晨用喷雾器沿环沟边喷洒安全的杀虫药(如阿维菌素),下风口为主,傍晚用解毒护水宝”3千克解毒。9日上午用“单胞藻种”4000毫升、“特效肥水膏”20千克、“肥博士”20千克和“EM制剂”20升肥水培养藻类。10日上午水质指标pH为7.8、氨氮0.3毫克/升、亚硝酸盐0.2毫克/升,水色基本达到肥、活、爽。
此案例说明,蟹池中枝角类过多,会摄食掉水中大部分藻类,打破水体中原有的食物链平衡。因长时间没有新鲜外源水补充,藻类无法生长,导致水体中的氮元素循环受阻且不断积累,水体中溶氧不充足,亚硝酸盐过高。但没必要把枝角类全部杀死,只等藻类大量繁殖起来,光合作用会给水体带来充足的溶氧,氨氮、亚硝酸盐也慢慢降下来了。
案例三:江苏溧阳埭头镇的养殖户种草养殖河蟹,养殖面积15亩,种植的水草为伊乐草和轮叶黑藻。据养殖户2019年3月25日反映,近期河蟹摄食量下降,食台有剩余饲料,可能是河蟹进入投苗后的第一次蜕壳阶段,但很少发现池塘浅滩处有蜕掉的蟹壳。经观察,当时虽处河蟹一壳阶段,但该养殖塘口水质清瘦,缺少有益藻类,水体溶氧缺乏,不利于河蟹蜕壳以及摄食。而养殖所用苗种为外地苗,体质较弱,缺乏营养,活力差,适应性差,出现蜕壳不遂。
为及时解决问题,3月26日用“特效肥水膏”20千克对水体进行肥水,培养有益藻类,增加水体溶氧,为河蟹蜕壳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28日上午全塘泼洒“全程无忧”2.5千克,补充氨基酸、矿物质等免疫活性因子,增强河蟹活力。傍晚全塘泼洒“葡萄糖多维离子钙”20千克,补充能量和钙质,助其顺利蜕壳。29到塘口回访发现水色微绿带黄,肥水成功。沿塘边走动发现浅滩水草密集处出现大量蟹壳,说明河蟹即将或已经进入蜕壳高峰期。
此案例说明,河蟹每次蜕壳都是生长和淘汰的过程。为保证蜕壳同步性,保持水体肥度、补充足够营养和钙质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