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梅
摘 要: 当前,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学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大学生知识体系内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存在观念较为淡薄、管理制度不足及教育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对学生的培养工作产生了不良影响。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加快学生安全教育的管理创新,积极推进安全教育制度和课程体系建设,构建多样化的安全教育形式,打造“学校—政府—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组合,对于和谐校园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安全教育 管理创新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校的规模逐步增大,大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随之给高校管理带来一系列挑战,特别是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在当前大学生安全问题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作为高等院校一员的高职院校,如何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确保高职院校教学正常运行,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重要议题。
一、目前高职院校迫切要求建立学生安全教育体系
对高职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学校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也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基石。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办学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和安全隐患,影响了高职院校的声誉,也给在高校招生中处于弱势地位的高职院校带来了负面效应,社会对高等职业院校建立学生安全教育体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首先,目前,“90后”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主力军,这些高职生大多是已满18周岁的成年人,同时大多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养成了不良的“自我中心意识”,在家里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可能产生心理逆差,并且受到学习、就业压力、情感等内外部因素的干扰,导致部分学生心理压力过重,由此产生一些不良行为,甚至部分学生在与同学的相处中发生了摩擦或矛盾,往往通过过激的方式或暴力手段解决。
其次,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网络成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一部分,大学生在享受网络给自己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承受着网络带来的“煎熬”。由于网络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和超时空性,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现象持续发生,为了享受网络游戏带来的快感,部分学生出现了厌学、逃学等不良现象,因此,高职院校对学生要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给学生思想上布置一道网络安全的“防火墙”。
最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现实的社会问题,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18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820万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处在高等教育底端的高职毕业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一些学生就业心理脆弱。由此可见,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大学生的就业安全教育,培养毕业生的就业风险识别技能,防范就业诈骗,杜绝就业安全隐患。
二、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和机制不足。
一方面,在学校安全教育管理上存在权重不明,领导机制随意化问题。一些高职院校把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放在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层面,由其进行统筹管理,有些是交给学生工作处负责,有些由学校的保卫处负责,对学生安全教育管理较混乱,导致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不能完全落到实处,学生的安全教育无法得到充分保障。另一方面,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未能得到有效的开展。有些学校片面强调科研工作的提升,对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缺乏重视,并且受学校资金和学生实习时间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安全教育课程没有安排,或者开设该门课程但未能落实,就连学校安全教育师资培训也取消,更谈不上对学生安全教育实行统一的规划。
2.安全教育思想上存在很大的误区,各方利益相关者缺乏重视。
首先,一些高职院校在校园安全管理上,把学生作为治安管理的主体对象,而不是把学生作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主人,导致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用。其次,在学生家长方面存在安全教育的盲端,家长往往把学校当作一片净土,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时,忽视对子女法律、安全知识方面的教育;学校层面认为学生在校学习阶段,与外部社会连接并不多,出不了大的安全问题,然而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学校往往忙于应付处理,最多当时学校领导会得到警醒,抓紧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但是这种安全教育并不具有持续性,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弱直至消失。最后,学生层面,对学校开设的安全教育课程抱以不屑的态度,隔三岔五缺席课程,未能正确处理安全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一旦发生相关的安全问题就自认倒霉。
3.安全教育教学内容单调,授课方式比较单一。
一方面,从高职学生对学校安全教育内容的反映来看,普遍认为内容较为单调,缺乏创新和特色。当前开设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高职院校中,在安全教育内容的设定方面都体现了这一特点。另一方面,从高职院校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授课方式看,仍以传统的课堂说教方式为主,实践课程缺乏。安全教育作为学生接受的教育种类之一,自然要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然而安全教育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如地震逃生、户外安全、遇火逃生等安全防患技能都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和实践训练,只有学生亲历其中参加“实战演习”,才能掌握安全生存所需的必要技能,而不只是教师的理论说教。
4.安全教育方法传统,安全管理模式陈旧。
一方面,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往往是照本宣科,教育方法老套,与此同时,部分高职院校采取强硬的行政措施对学生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干预,但效果从总体上看并不显著,致使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又返回劝告的老路。面对当前网络时代的高速发展,高职院校采取的安全教育方法缺乏吸引力,对学生来说犹如“纸上谈兵”,无法调动学生对安全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对学生安全管理形式主义倾向广泛存在,安全管理错位、脱节现象严重,如上级领导进行安全教育检查时,学校集中师生做表面文章,在检查之后又束之高阁、完事大吉;学校在发生重大校园安全事故或案件后就紧紧抓抓,事情完结后又放松不管,最终导致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知行脱节,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三、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有效路径
1.完善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管理机制,加强安全教育的制度化建设。
首先,高职院校加大对学生安全教育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力度,履行好安全教育管理的职责,并着手建立健全学校的安全教育管理机制。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安全教育责任追究制度,学校的各个层级签订校园安全教育的“目标责任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另一方面,要制定学校安全教育绩效考核指标,对责任人进行定期检查考核,从根本上保障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顺利落实。其次,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加快师生安全教育的制度建设。在设计安全教育制度时,注意制度一定要规范、合理和可操作,并且在制度运行过程中落实到高职院校的每一个人,實现对校园安全事故的预防和控制目标。
2.构建高职院校安全教育课程的网格化体系,推进安全教育课程建设。
高职院校安全教育课程网格化体系是指对学生安全教育进行全面规划设计,使该门课程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安排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形成一套科学的体系。首先,在教学计划层面,要切实根据学校安全教育的目标,制订系统科学的学生安全教育课程计划,并实地落实。其次,在教学内容设定层面,针对高职学生的安全教育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综合运用政治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法学及道德治安等理论学科知识对课程内容进行设定,并且在有限教学时间内,还要科学制定安全教育的教学大纲。再次,在授课时间安排的层面,高职院校要把安全教育课视同法律基础课、思想道德课等必修课一样,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安排“法定”课堂教学时间。最后,在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考评层面,在期末考评上也要把学生安全教育课与其他非专业课的考查方式等同,以考试的方式进行考评,考试结果计入学生综合成绩测评系统。
3.促进高职院校多样化发展学生安全教育形式,保证活动开展的经常化。
作为安全受教的大学生群体,正值青春年华,兴趣爱好广泛,思维能力比较强,并且注意力转移较快,具有对新鲜事物的快速学习和接受能力,但比较容易丧失兴趣。对此,为了保证高职院校的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就必须加快安全教育形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变革。第一,要以“案”说法,以“例”服人,有指向地进行教育。对高职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时,授课教师要善于运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一些安全事件或案例进行教育,有理有据进行安全教学。第二,对学生进行安全教学时要突出重点,有区别地教育。一方面,在教育内容方面以学生的生命人身安全、心理安全、网络安全、就业安全及违法犯罪预防等板块为重点。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开展不同的安全教育内容。如针对低年级的高职学生主要侧重于校园安全教育,针对即将毕业的高职生更多的是向就业安全方面倾斜。
4.加快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打造“学校—政府—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组合。
由于高校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和非均衡性,要发挥在学生安全教育中的效用,积极寻求与政府、社会之间的合作。一方面,高职院校和当地政府要加强互动,推进“校府”之间的合作,以政府“安全教育基地”的建立为着力点,打开高职学生安全教育的大门,教学点从校内走向校外,也有利于对学生安全教育的方向性引导。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促进与社会企业、其他高校之间的沟通,加快“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此外,还要加强与公安、交通、司法、卫生、质检、工商及新闻出版等主体部门的协调合作,打造“学校主导,政府配合,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组合,保证学生安全教育的顺利推进。
总而言之,对高职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内外各方的通力合作。加强与外部合作的同时,关键是要搞好自身建设,高职院校应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支撑能力,为学生营造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为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钱瑜.现代学校安全教育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10):97-98.
[2]王建秋,王晓燕.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的探讨[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0(1):32-34.
[3]魏斌.谈高校校园安全教育[J].教育探索,2012(4):95-96.
[4]裴劲松,高艳,邓小凤,邵虎.着力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立体新格局[J].中国高等教育,2009(Z2):75-76.
[5]李峰.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J].教育与职业,2009(12):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