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安
“我没有豪言壮语,只想为村民致富尽一份心、助一把力,用实际行动践行“第一书记”光荣使命,推动乡村振兴发展。”——黄马乡罗渡村第一书记熊亚波
“建强基层组织,通过党建+扶贫,凝聚脱贫攻坚合力,现在的湖陂村已经成为了塔城乡的党建示范点。”——塔城乡湖陂村第一书记龚常慧
“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村脱贫攻坚的基础,解决贫困村民生实事问题是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重中之重。”——塘南镇西河村第一书记陈东飞
“仅靠输血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我们成立了全县首家村集体农业公司,通过打造产业扶贫项目发展生态种植业,为贫困群众实现增产增收”——武阳镇朱坊村第一书记姜孟
一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持续进行着,南昌市自2015年组织开展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以来,943名驻村第一书记先后进驻贫困村,冲在了脱贫攻坚的最前线。当我们问起第一书记们驻村工作的感受时,从他们的话语里我们读到的是责任、担当和真挚。他们谈得最多的是贫困村和贫困群众的变化,谈的最少的是自己的奉献与付出,但是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火车头”,他们的“成绩单”却是那样的耀眼。南昌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937户47801人,已脱贫17053户45979人,贫困发生率由2018年0.4%下降到2019年底的0.07%,80个省(市)级贫困村已全部达标退出。带着这样一份荣耀的“成绩单”,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南昌市的第一书记们。
一、真情驻村精准帮扶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第一书记们长期坚持驻村工作,主动关心群众冷暖,为群众办好每一件实事。特别是对所有贫困户的家庭情况进行认真梳理,一户一策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
武阳镇朱坊村第一书记姜孟深知要想精准扶贫首先要和贫困户打成一片,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朱安里,今天鸡下了几个蛋啦?徐金兰,上周去医院检查身体没?朱顺水,今天的卫生打扫的不错哟!”姜孟与贫困户亲热的就像自家人,贫困户都愿意把自己的情况和他唠一唠。朱坊村16户29人,姜孟几乎每个月都要家访两遍以上,对贫困户家庭情况如数家珍。掌握了贫困户一手资料,姜孟结合他们致贫原因、自身情况,采取因户施策方式,推进帮扶工作。联系爱心人士资助1户、帮助危房改造扶贫6户、实行改水改厕13户、设立扶贫公益岗位4户、联系企业就业帮扶1户,实行教育扶贫3户、建立光伏扶贫3户、享受低保(五保)保障扶贫15户、小额信贷帮扶4户、开展产业扶贫全覆盖、健康扶贫全覆盖等,通过采取因户施策方式,有针对性地提高贫困户收益,提升了脱贫质量,顺利实现16户29人全面脱贫。
为使全村14户贫困户早日脱贫,幽兰镇南山村第一书记章国荣驻村后第一时问与村两委干部多次开会研究一户一策的帮扶措施,优先安排公益性岗位,小额信贷,帮助贫困户提高收入,介绍他们去扶贫车间、农业合作社工作,真心实意为贫困户解决突出难题。章国荣帮扶的贫困户李智鑫是个孤儿,技校毕业后章国荣建议他去学开挖掘机,学成后月收入可观;困难户李润保双手残疾,丧失劳动能力,章国荣每月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200元帮助他改善生活,鼓励他树立生活的信心;贫困户胡志强患有智障,章国荣经常给他购买衣服和少许零花钱,嘱其伯母关心好他的身体。繁忙的扶贫工作让他时常抽不开身去关注自己的小家庭,妻子打趣地说:“家对于章国荣是旅店,南山才是章国荣真正的家。”女兒一直想亲身体验在海边游泳的感觉,他承诺暑期休假带她去北海旅游,但恰逢村庄整治最忙阶段,只得放弃陪伴女儿的计划。
第一书记们的真心帮扶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谁家有喜事都争先邀请第一书记前去祝贺,喝上一口甘甜的米酒,道上一声温暖的祝福,大家欢聚一堂,与村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二、强化组织建设抓牢基层党建
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基层党组织应当成为脱贫攻坚的政治领导核心和一线指挥部。不少贫困村致贫的重要原因便是村级组织软弱涣散,缺乏战斗力和凝聚力,干群关系比较散漫,村级组织引领核心作用发挥不明显。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塘南镇西河村第一书记陈东飞坚持“当主人不当客人”的工作思路,以2017年西河村“两委”换届为契机,主动融入班子,经常性和村“两委”班子和村党员谈心谈话,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规范西河村党支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制度建设,重新完善了各类制度并严格执行,提升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争取工商联支持,添置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成立党建工作室和“连心”工作室,加强阵地建设系统总结近年来脱贫工作,制作了扶贫和党建宣传栏,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营造党建+扶贫工作的良好氛围;推进工商联党支部和西河村党支部党建共建,组织班子成员参加市工商联党建培训,帮助村两委班子拓展视野、增长见识,确保战斗堡垒作用得到稳定发挥。
塔城乡湖陂村第一书记龚常慧上任伊始,就深刻认识到“抓党建、促脱贫”的重要性。龚常慧和驻村工作队以及村两委花大力气推动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乡镇兄弟单位经常来村党总支部参观学习,求取经验。同时,龚常慧全力促成村总支与南昌县供电有限公司建立了党建合作共建机制。一年来,合作开展党建活动3次,合作办理民生实事5件,收集村民生产生活诉求30多件、解决实际困难20多个,办理各类便民事项不下100件,完成“你点单、我来办”项目3个。
三、坚持基础固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村脱贫攻坚的基础,是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重中之重,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才能为贫困村脱贫致富扫除障碍。
为了改善黄马乡罗渡村基础设施条件,第一书记熊亚波积极申请、协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28项,多方筹措资金,推动交通、环境、水电、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建成了全长6公里,直达4A景区凤凰沟的美兴公路,以及方便群众出行的航道东路、罗岭公路等;打造了山下小康示范村、罗渡“五位一体”示范村,将罗渡村打造成一个风景如画、宜居宜游的秀美乡村;建设了罗渡村自来水户户通工程,解决百姓用水问题;建设山下、港头、刘家、罗渡四个自然村污水处理项目,农村污水横流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新建或完善了罗渡村卫生室、罗渡村综合公共服务平台等,打造了集“党员活动、教育培训、村民议事、便民服务、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场所。村民既看到了变化,又感受到了幸福。
广福镇北头村第一书记郭惠平则把基础设施改造的重点放在了水利设施建设上。2018年通过努力,争取项目资金280万元,新建北头村江北渠道引水渡槽工程,在规范操作、确保质量的基础上,争取扶贫项目“绿色通道”,節约招投标时间,加快项目实施进度,该项目主体工程已于2019年6月完工,彻底竣工后可灌溉良田约3600余亩,受惠村民2500余人;同时大力推进高标准新农村建设,协调落实资金90万元,在东头组、熊李组、下罗组拆除危旧房及违章建筑900余平方米,建设休闲文化广场1个、文化墙1200余平方米,安装了节能路灯35盏,实施了黄岗组机耕道硬化0.5公里,如今的北头村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康示范村”。
四、推进产业扶贫“输血”“造血”并重
发展产业是脱贫之本,打造适合贫困村的扶贫产业,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提升贫困户发展内驱力,才能确保脱贫工作长期持续可靠。
2017年冬至日,利用家官村贤返村之际,武阳镇朱坊村第一书记姜孟牵头组织了朱坊村家官乡贤座谈会,共商共谋村级发展。就职于江西省农科院的村贤朱方红同志提出的“朱坊村是沿抚河而建的传统农业村,水系发达、土质肥沃,适合推广经济作物”得到与会家官乡贤的一致认同。
有了好点子,也要有干事魄力。姜孟带领村干部说干就干,经村民会议商讨,决定在朱坊村实施“西瓜甜瓜优质栽培项目”,并率先在全县成立了首家村集体农业公司
南昌连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项目具体由能人大户领办、村集体参与、党员群众参与、贫困户参与的“一领办三参与”模式进行。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发挥效益,姜孟还组织参与大户到湖南岳阳选育了一批种子,学习种植技术。经过参与人员共同努力,朱坊村现已流转西瓜产业用地20亩,建成标准大棚8个,目前西瓜产业已全面铺开,预计每亩收益5000元,直接带动年收益10万元。通过产业扶贫的铺开,既带动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又促进贫困群众增收,开启了朱坊村脱贫攻坚“造血模式”。
同样意识到“造血”重要性的七里乡寺背村第一书记李建国则利用工会部门优势资源,推动全市劳模对接贫困村,邀请全国、全省劳模代表魏牛庚等人到七里乡寺背村调研,邀请产业投资方到村实地考察并达成2个投资意向;筹集资金约18万元,实施了百亩油菜(菜籽油)和莲蓬种植项目,并与贫困户签订了分红协议书,实现了贫困户产业全覆盖;争取上级产业发展资金8万元,帮助村民扩大养殖龙虾;督促成立了寺背种养农业合作社,将33户贫困户纳入到合作社中,发展农业生产。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南昌市的第一书记们就是这样,主动请缨、执着追求,坚持驻村,心系群众,以脱贫致富“领头人”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带领广大贫困群众,共同奋斗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
责任编辑:邵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