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反映郑、宋两国早期政治关系的青铜匜

2020-05-07 08:02郑清森
寻根 2020年2期
关键词:诸侯国宋国世家

郑清森

1985年3月,河南省永城文物管理委员会在永城陈集乡丁集轮窑场征集到一件青铜,现存于永城市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该青铜通长35厘米,高15厘米,重3.3千克。该青铜的流较长且宽,下附四个兽形足,夔龙形鋬,龙嘴衔住器物口沿。口沿下部饰窃曲纹一周,腹部饰瓦纹。形制、纹饰与陕西扶风发现的中友父、传世的史颂以及河南三门峡市上村岭虢国墓地出土的I 式青铜(M1601:16)极为相似,时代应为西周晚期。

该青铜器物内底部铸有铭文3行,连重文共17个字,铭文内容为“奠(郑)白(伯)乍(作)宋孟姬媵也(),其子

子孙孙永宝用之”。上述铭文中,“奠白”即郑伯,“郑”为诸侯国国名,“伯”为爵称。“宋孟姬”当是该青铜的主人,“姬”是器主人母家之姓(郑国为姬姓诸侯国),“孟”指她在姊妹中的排行,“宋”为其夫家所在的诸侯国国名。“媵”即古代为女孩出嫁所做的陪嫁妆奁。从上述铭文内容可知,该青铜是郑国的国君特为其女儿出嫁到宋国所送的陪嫁器物之一。

该青铜的时代为西周晚期,根据铜的时代以及西周晚期郑、宋两国之间的政治关系进行推测,该青铜极有可能是郑桓公友(公元前806-公元前771年在位)嫁其女儿与宋戴公(公元前799-公元前766年在位)之子宋武公司空(公元前765-公元前748年在位)的陪嫁器物之一。

《史记·郑世家》记载:“郑桓公友者,周厉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于郑。”根据《史记·郑世家》记载,郑桓公友于公元前806年初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为郑国的开国君主,后来担任过周幽王的司徒,于公元前771年同周幽王一起为犬戎所杀。郑桓公友在担任司徒并参与周王朝中央执政期间,目睹了西周王室腐朽,诸侯叛离,西周王室政权岌岌可危,深恐危及自己,便问计于太史伯曰:“王室多故,予安逃死乎?”太史伯对曰:“独雒之东土,河济之南可居。”“雒之东土”指今河南洛阳以东地区,“河济之南”应指黄河和济水的南部,即今河南中部一带。郑国为避犬戎之乱,确保国家安全,准备举国东迁,东迁前首先要考虑处理好与周围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搞好与东迁后东方邻国宋国这样一个重要诸侯国之间的关系。从另一方面说,宋国地处中原,面对西周晚期日益形成的大国争霸的形势,必然也会考虑如何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注意搞好与周围诸侯国,特别是作为西周王室重臣的姬姓诸侯国郑国之间的关系。在这种互利情况下,郑、宋两国进行政治结盟应在情理之中,通婚联姻则是实现政治结盟的重要手段之一。

郑桓公友于公元前771年被犬戎所杀,其子郑武公继位。自郑武公初年始,郑国举国东迁到河南中部一带,建都新郑(今河南新郑郑韩故城)。郑武公在位时期,文献对郑国的情况记载较少,仅见“武公十年,娶申侯女为夫人,曰武姜”(《史记·郑世家》),不见郑、宋两国通婚之记载,郑、宋两国应保持着较为密切的交往。郑武公死后,其子郑庄公继位。根据《史记·郑世家》记载,郑庄公曾娶邓女,生太子忽,即郑昭公,后又娶宋国雍氏女,生郑厉公突,亦不见郑国嫁女于宋国之记载。自郑庄公中期,郑、宋两国关系恶化,因宋穆公之子冯(即后来的宋庄公)奔郑,宋殇公与夷十余次对郑国用兵,发动战争,再加上宋庄公九年(公元前702年)宋国插手干涉郑国国君的继立之争,从而导致郑、宋两国之间的长期敌对,战争连年不断,所以已经结为世仇的郑、宋两国自郑庄公以后是不可能通婚结盟的。

综上而论,该青铜铭文中的“郑伯”應为郑桓公友,受封于公元前806年,卒于公元前771年,在位36年,至西周末年他的年龄至少在50余岁,其女儿也应到了婚嫁的年龄。与郑桓公友并世的宋国国君为宋戴公,立于公元前799年,卒于公元前766年,在位34年,至西周末年他的年龄也应在50岁以上,其子也应该成年。按照周代惯例,一方诸侯国国君之女所嫁之人应为另一方诸侯国国君本人或者太子。因此,我们推断该青铜极有可能是郑桓公友嫁女于宋戴公之子宋武公司空的陪嫁器之一。该青铜的发现,填补了史籍文献对某些历史史事失载的空白,为研究西周末年郑、宋两国之间的政治关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丘市文物工作队

猜你喜欢
诸侯国宋国世家
屈原之死
鞭长莫及
屈原之死
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对各诸侯国政治的影响
鞭长莫及
颜氏家训千古传
萧相国世家1
朝三暮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