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娜?艾海提
摘 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当前我国现代国家法律制度和现代国家经济治理法制体系的显著发展优势表现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和具体概括,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在加强全社会对于坚持维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牢固培育。步入新历史时代,发挥我们铸牢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核心意识的显著政治优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推进依法治理,促进各族人民的共同繁荣发展,实现当代中华民族的伟大繁荣复兴。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治理体系;制度优势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1.073
在近期召开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会议中全面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发展优势,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将深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摆在了突出的战略位置,在全社会坚持加强民族团结工作,坚持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泛凝聚各族群众的精神力量,促进各民族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促进各族干部群众更加紧密地共同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下,为加快实现当代中华民族伟大繁荣复兴而作出共同努力。实践证明,坚持牢固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积极主动推进民族团结,反对各种形式的错误思想的侵蚀和渗透,有力地推动促进民族地区的繁荣和谐发展,保障了社会稳定和国家的团结统一。因此深刻理解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显著优势,对于促进推动我国民族工作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积极作用。
1 党的领导是坚持牢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著优势的根本保证
在新中国发展道路实践中,党中央创造性地把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民族理论同中国现实民族工作内容的具体工作实际相紧密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民族解决中国民族实际问题的正确发展道路,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始终坚持共产党对于解决民族问题工作的统一领导。
1.1 党的领导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
当前我国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等核心利益方面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国家妥善处理应对。党中央是领导我们各项事业的政治核心,党的坚强领导体系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证。坚持拥护党的领导是正确应对反分裂斗争严峻复杂形势的必然政治要求,也是努力推动民族地区持续改革开放发展稳定的客观现实需要。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坚持不断前进继续以共同铸牢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政治主线,团结一致带领全国各族群众共同建设伟大祖国,铸牢共同体为维护中华祖国统一、维护中华民族团结,就注定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随意挑拨我们的民族兄弟情谊,没有任何外界势力可以阻碍中华民族发展的步伐。
1.2 党的领导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核心力量
实践证明,只有始终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才能实现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民族团结是党处理一切民族问题的根本理论立场和政治原则,在当前全面建设建成小康以及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背景之下,民族团结工作的一系列制度、措施和目标实现的关键在于始终牢牢坚持党的领导。因此,必须坚决贯彻学习落实习总书记的新时代思想,坚定不移地坚持落实党对一切民族工作的统一组织领导,把加强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加强民族团结工作、铸牢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积极推动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正确认识民族和我们国家的根本关系,不断增强民族国家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确保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沿着党的正确轨道向前稳步推进。
2 维护国家统一是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著优势的核心要义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悠久历史渊源是由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决定的。当前,在全社会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要教育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国家观,深刻认识国家统一利益是各民族最高政治利益,铸牢共同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政治根基。
2.1 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人民共同书写的。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疆域、祖国历史、创造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四个方面,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为我们增强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政治思想上的支撑以及方法论的指导。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通过共同的政治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凝聚各族群众人心,用共同的目标和追求不断激发各族群众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国家认同,创造良好的政治社会环境和氛围,维护国家统一和经济社会稳定,凝聚力量为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繁荣复兴努力服务。
2.2 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重要内涵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不断融合,形成了血脉相连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生活在这片中华热土上的中华民族兄弟姐妹长期友好、和睦相处、携手努力并肩、团结奋斗,共同建设着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凝结出了生死相依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共同努力推动了当代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现代化社会的进步。坚持铸牢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程度充分发挥现代治理体系的显著政治优势,必须坚定不移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下指导的重大政策方针,不断增强和巩固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的中华民族同心大团结,不断增强培育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认同和中华民族情感,为当前深入新时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繁荣复兴提供重要政治保障。
3 依法治理是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著优势的重要方式
3.1 将法治思维贯穿于民族工作全过程
依法治理是社会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走向现代化的重要表现,也是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著政治优势的重要方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过程中贯穿现代化的法治思维,必然要求我们推进持民族工作法治化,用现代法治思维准确认识民族问题、分析民族发展问题、解决民族问题,提高运用法治方式破除一切干扰,维护民族团结的能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在民主法治的轨道上不断前进得以创新发展和完善。在具體工立法作中,就是要坚持依法处理我国民族事务,不断总结完善民族工作中行之有效的立法经验和有效做法,使之法治化、制度化,为加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发挥作用。
3.2 坚持和完善以民族区域自治为核心的民族团结法治体系
1949年后,党的历代领导结合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政治实际,创造性地研究制定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公正行使区域自治权,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关键就在于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完善切实有效的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相关法律体系。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要用法律来正确规范和指导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充分发挥立法对促进民族团结的理论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通过建立公正的民族权益保障体系,尊重和保障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诉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集中体现了我国坚持各民族成员一律平等,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实现全体成员共同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这一个显著政治优势。事实证明,只有我们不断始终坚持和继续充分发挥这个显著优势,就能以不断增强的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伟大精神力量为动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完成实现。
4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坚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著优势的重要表现
4.1 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是实现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各民族的繁荣发展程度虽有差别,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加快实现全面融入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要始终坚持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思想引领,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协调发展,促进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摆脱贫困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平均合理分配,通过完善差别化的合理区域发展政策,促进推动我国民族地区和全国少数民族发展和社会进步。让全国人民共享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丰硕成果,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群众的精神满足感、幸福安全感,让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伟大成果惠及各族人民。
4.2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前提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要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没有各民族繁荣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整体的繁荣发展。要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民族成员之间形成经济体系上相互依存、发展过程中相互扶持、发展成果上共同分享的经济命运共同体,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美好诉求。
5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坚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著优势的根本奋斗目标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念是党中央立足于新的时代坚持和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时度势提出的重大政治思想战略,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责任担当和强烈的使命追求。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理想和实践中,结合中国当前现实实际提出要在全社会不断铸牢中华民族伟大命运共同体意识,这一理念是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和基础。
5.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已经深深融入了各民族成员的血液中不断流淌,凝聚成为新时代推动祖国更好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息精神动力。“各民族之所以能够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能够聚为一体,这来自于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于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一中国梦不仅寄托着全部中国人的追求,也依托于每一代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共同凝聚。在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坚实基础上,将加快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目标统筹谋划、协调推进。
5.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团结各族群众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和谐命运共同体,中国各民族成员只有共同团结奋斗、和衷共济,才能真正拥有理想的生活和目标,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强大正能量。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坚持以牢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内容为主线,把各族人民群众紧密的团结在一起,不断推动促进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广、凝聚力更强的和谐命运共同体的探索和实践之中。在坚持不断铸牢一个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引领下,全社会各族成员更加紧紧依靠,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理论自信与定力,不断努力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向前发展,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体制的完全现代化,为加快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伟大祖国的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目标不断努力奋进。
参考文献
[1]《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解读:“中国制度”的13个显著优势[N].央广网,2019-12-02.
[2]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N].新华网,2019-09-27.
[3]王延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J].民族研究,2018,(1).
[4]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N].人民日报,2019-09-28.
作者簡介:阿米娜·艾海提(1994-),女,维吾尔族,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