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两山理论的山东省绿色发展差异演化探究

2020-05-07 04:11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山东半岛城市群绿色

王 璇

(山东师范大学 地理与环境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中国在“十二五”规划中首次提出了“两型社会”的绿色发展理念。2015年3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绿色化”这一新概念。“绿色化”既是一种发展理念,也是一种发展方式。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深入阐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强调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产业结构优化、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等。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观念一脉相承,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引导至关重要。通过追求最佳的城市整体综合功能来满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是绿色城市的建设目标,最终达到清洁能源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完善、社会环境和谐文明发展、自然环境宜人[1]。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构建高质量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及解决环境问题都需要依赖绿色发展。绿色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能有效突破自然环境的约束,破解经济发展中的生态问题,解决人民对绿水青山等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与生态环境质量较低之间的矛盾。绿色化发展理念与传统的人地协调、天人合一、可持续发展观念息息相关,并同新时期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谋而合[2]。社会、经济、生态和环境系统的共生,是绿色发展的理论基础,涵盖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绿色发展既是一种全面绿色转型,更是一种发展范式转变,即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传统的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相背离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模式,最终目标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

绿色发展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理念在国家决策的层面上固定下来,目前,绿色发展研究成果日趋丰富,并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1) 研究内容,主要侧重于城市工业绿色发展。例如,黄磊等[4]基于2011—2016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全局超效率SBM模型及泰尔指数,分析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时空演变规律,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探究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发展效率提升的空间驱动机制;任嘉敏等[5]以东北老工业基地11个城市为例,从经济发展质量、环境保护、产业绿色化、绿色人居、资源利用5方面构建指标体系,用来分析该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张国俊等[6]以广东省产业绿色发展为研究对象,从产业绿色增长度、资源环境承载力和政府政策支撑力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产业绿色发展综合水平,运用SEM对产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2) 研究尺度,已有研究多集中于全国层面。例如,欧阳志云等[3]以我国城市的绿色发展状况为研究对象。少数研究尺度为单个省份[7]或较大的区域单元[8]。(3) 研究方法,基于DEA模型的研究日趋增多[9]。如李琳等[10]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模型对各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与时空演化特征。研究方法主要有耦合协调模型[11]、数据包络分析模型[12]、面板数据回归模型[13],熵权-TOPSIS模型[14]等。同时,基于GIS空间分析的研究逐步显现。例如,马勇等[14]引入GWR模型探讨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的绿色发展指数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揭示了城市群在绿色发展过程中的处境及问题。因此,要实现从生态危机向生态文明的转变,最重要的就是走绿色发展的正确道路[15]。

基于此,本研究整合城市、区域与城市群等多尺度范围,以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采用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依据绿色发展及其效率的概念与内涵,构建城市绿色化指数评价体系。根据绿色化测量指标和极值熵值法,系统测算山东半岛城市群绿色发展指数。基于面板Tobit模型,探究山东半岛城市群绿色发展的影响因素,试图探明绿色发展规律,厘清发展作用机制,为区域经济、社会、环境三大系统的绿色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数据来源

研究所需的原始数据均来源于《山东统计年鉴2009—2018》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9—2018》。部分指标数值依据二次计算得到,针对数据缺失,采用回归插补法处理。

1.2 指标体系构建

在城市群绿色发展以及“两山理论”内涵的把握与理解的基础上,基于前文分析并参考已有研究,构建山东半岛城市群绿色发展测量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一方面纳入经济山测度指标,包括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用于综合反映区域资源利用水平、经济运行状况、社会发展状况等方面,选取人均GDP等8项指标表征;另一方面纳入生态山测度指标,用于综合反映社会发展所取得的绿色化成果,主要涵盖人类发展、污染排放与环境治理等方面,选取人均城市维护建设资金等11项指标进行表征。

表1 山东半岛城市群绿色化测量指标体系

1.3 研究方法

由于各指标层指标量纲存在差异,需要对统计指标进行标准化。本研究采用极差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yij——标准化值;xij——原始数据值;i——样本城市;j——指标。

为确保指标权重的客观性,本研究采用主客观赋权法,利用指标综合权重进行赋值。故采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2008—2017年指标层指标权重,结果如表1所示。

第k年指标层指标yij权重:

信息熵冗余:dijk=1-eijk

指标权重:wijk=dijk/∑dijk

山东半岛城市群绿色化指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Yik——样本城市绿色化指数;xij——标准化值;wj——指标权重;i——样本城市;j——指标;k——研究年份。

综上所述,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迫在眉睫。小学教师作为学生的指路明灯,要自主提高教育技能。同时,作为学校师资队伍的培养者,要不断进行教师培训,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2 山东半岛城市群绿色化测量结果评价

2.1 山东半岛城市群绿色化测量结果

运用Excel 2010计算山东半岛城市群2008—2017年绿色化指数,并输出指标值的均值,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2008—2017年山东半岛城市群绿色发展指数

2.2 山东半岛城市群绿色化水平综合评价

为更加直观地剖析城市群绿色化发展指数演变趋势,绘制山东半岛城市群绿色发展指数变化趋势图,如图1所示。研究时间段内,山东半岛城市群绿色发展指数大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相比于2008年,其后的年份绿色发展指数分别增长4.58%、13.26%、14.04%、20.93%、26.11%、27.41%、26.18%、32.34%、35.42%。其中,2008年为样本考察区内的最小值,2017年为样本考察区内的最大值。2008—2014年,绿色发展指数从0.404 8提高到0.513 0,年均增长达1.85个百分点,增速明显,增长态势较好;2014—2015年,绿色发展指数从0.515 8减少到0.510 8,年均减少0.96个百分点,绿色发展水平下降;2015—2017年,绿色发展指数从0.510 8增加到0.548 2,年均增加7.32个百分点,绿色化水平提升较快。这一时期,绿色发展战略得以全面贯彻,效果逐渐显现。

山东半岛城市群内各城市间绿色化水平截面差异明显。从均值来看,威海市绿色发展指数最高(0.590 2),菏泽市绿色化水平最低(0.413 5)。从增幅来看,考察期内济南市增幅最大,为59.40%;临沂市增幅最小,为11.75%。对山东半岛17个城市绿色发展指数进行升序排列,可以分为3个梯队:威海市、烟台市、青岛市、临沂市、东营市为第一梯队,其绿色发展指数在0.52~0.60之间;潍坊市、淄博市、济南市、泰安市、济宁市、日照市、德州市为第二梯队,其绿色化指数在0.45~0.52之间;莱芜市、聊城市、滨州市、枣庄市、菏泽市为第三梯队,其绿色化指数在0.55~0.65之间。总体来看,17地市绿色化水平差异明显,绿色发展指数主要集中于0.40~0.45之间。各市逐渐重视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使得绿色发展指数逐步提高。

图1 山东半岛城市群绿色化指数时序特征

图2 山东半岛城市群绿色化指数截面特征

依据极值熵值法的测量结果,取不同年份17个截面城市绿色发展指数的均值,依据层次加总的方法,得到子系统绿色发展指数走势图,如图3所示。山东省城市群经济山和生态山指数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经济山指数高于生态山指数。从2008—2017年,经济山和生态山指数分别增长了34.22%、36.19%,子系统年均增长较快。研究时间段内,经济山指数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增长态势较好;生态山指数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表明近些年治理效果好转,转变治理理念、加强资源管理、提高治理效率是绿色治理的突破口。

2017年17地市绿色化水平相较于2008年均有大幅提升,各地区增长状况不尽相同,如图4、图5所示。从经济山来看,2017年青岛市、威海市指数较高,菏泽市指数最低。考察期内,威海市增幅最大,为75.24%,莱芜市增幅最小,为1.69%。从生态山来看,2017年济南市、东营市、威海市指数较高,滨州市、菏泽市绿色福利指数较小。济南市增幅最大,为63.82%,青岛市增幅最小,为-2.92%。原因在于济南市、威海市等城市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居民收入较高,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使得居民生活水平较高,推动了城市绿色福利的增长。

图3 山东半岛城市群子系统绿色发展指数时序特征

图4 山东半岛城市群经济山动态演变截面比较

3 山东半岛城市群绿色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

3.1 变量选取

山东半岛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时空分异特征明显,不同地区城市绿色化指数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与空间关联性。“经济—社会—环境”三系统交互耦合作用下,不同因素的非均衡性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奠定了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时空格局变化过程的复杂性。在综合测量和评价山东半岛城市群绿色化的基础上,初步选择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科技发展水平、资源消耗程度和环境保护水平6个指标,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绿色发展的驱动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用人均GDP衡量,检验其对城市绿色化的影响效应;经济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绿色化发展指数,是决定一个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已有研究表明,绿色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密切。工业化水平用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衡量,工业发展所带来的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仍是影响城市绿色化发展水平的主要领域。城镇化水平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衡量,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能最直接、最有效、最客观地反映人口城镇化水平。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推动社会治理和环境污染的改善,促进城市绿色化水平的提高。科技发展水平用科学技术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衡量,科技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污染治理绩效提升,从而提高绿色化水平。资源消耗程度用单位GDP能耗衡量,城市的资源消耗程度越低,污染物排放越少,相应地绿色化水平越高。环境保护水平用节能环保支出衡量,随着城市环保投资增加,会抑制环境污染排放,提升城市绿色发展水平。

3.2 模型构建

本研究探讨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科技发展水平、资源消耗程度和环境保护水平六大因素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基准回归模型细化为:

Tyit——被解释变量,即山东半岛城市群绿色发展指数;βk(k=1,2,…,6)——变量系数;Pgdp——人均GDP,元;ind——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urb——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tec——科学技术支出占GDP的比重,%;com——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元;inv——节能环保支出,万元;α0——常数项;εit——扰动项。

3.3 结果分析

由于城市绿色发展指数在0~1之间,存在明显截断现象,一般计量模型无法准确估计。因此,本研究引入面板Tobit计量模型对山东省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估计分析。选取2008—2017年山东省17城市面板数据,运用stata14进行Tobit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六大影响因素Tobit回归结果

通过比较Tobit回归结果中自变量回归系数值可以发现,对因变量的影响大小排序为:科技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工业化水平>资源消耗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环境保护水平。其中,科技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是影响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相比于城镇化水平对绿色发展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资源消耗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保护水平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程度有限。工业化水平、资源消耗程度对绿色发展起消极作用。模型自变量整体上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各影响因素显著性程度较高,拟合效果较好。

经济发展水平与绿色发展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群绿色发展指数的影响系数为0.000 000 54,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人均GDP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绿色发展指数相应提高0.000 000 537个百分点,且在1%水平下显著。从回归结果来看,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发展的影响程度较弱,但城市经济增长仍是山东半岛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内在动力。现阶段山东半岛城市群经济的快速发展,壮大了自身经济实力,各地区加大污染治理力度,促进了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

工业化水平与绿色发展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回归结果显示,工业化水平对城市绿色发展指数的影响系数为-0.001 144,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绿色发展指数相应降低0.001 144个百分点,工业化水平通过了10%水平的显著性检验。目前,工业仍是带动山东半岛城市群经济增长的主要领域,工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高污染、高排放是阻碍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

城镇化水平与绿色发展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城镇化水平对城市绿色发展指数的影响系数为0.002 009 2,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人口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绿色发展指数相应提高0.002 009 2个百分点。随着人口不断向城镇迁移,城镇化水平的推进,一方面会加大城市资源环境的压力,但另一方面也会推动城市环境治理力度,城市空间优化布局,功能不断完善,对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科技发展水平与绿色发展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科技发展水平对城市绿色发展指数的影响系数为0.259 172 8,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绿色发展指数相应提高0.259 172 8个百分点。相较于其他影响因素,科技发展对绿色发展影响程度较强。这是由于科技进步可以改善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提高资源投入产出比,改善城市环境,对城市绿色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资源消耗程度与绿色发展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资源消耗程度对城市绿色发展指数的影响系数为-0.000 003 72,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单位GDP能耗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绿色发展指数相应降低0.000 003 72个百分点。大量的资源消耗必然产生一定的污染物,进而抑制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绿色化发展。

环境保护水平与绿色发展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环境保护水平对城市绿色发展指数的影响系数为0.000 000 09,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节能环保支出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绿色发展指数相应提高0.000 000 088个百分点。在10%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从回归结果来看,环境保护水平对绿色发展的影响程度较弱,是推动山东半岛城市群绿色化发展的外部动力。政府有关环境保护的财政支持以及政策扶持,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区绿色发展进程。

4 结果与讨论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能有效突破自然环境的约束,破解经济发展中的生态问题,解决人民对绿水青山等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与生态环境质量较低之间的矛盾。本文通过采集2008—2017年山东省的面板数据,依据经济山和生态山的内涵构建城市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极值熵值法和面板Tobit模型,系统测算出山东半岛城市群绿色发展指数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

(1) 2008—2017年间山东半岛城市群绿色发展指数大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城市间绿色发展水平差异明显。从整体来看,研究区绿色发展态势较好,未来需要进一步重视山东半岛城市群绿色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结构和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2)山东省城市群经济山和生态山指数总体上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其中经济山指数高于生态山指数,在未来区域发展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方面的力度,实现经济、生态二者协同发展。

(3)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科技发展水平、资源消耗程度和环境保护水平对绿色发展有显著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科技发展水平、环境保护水平与绿色发展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工业化水平和资源消耗程度是限制区域绿色化指数提高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较于先前的研究,本研究以“两山理论”为基础,引入“经济山”和“生态山”两大指标体系,并与绿色发展相结合,建立不同于以往研究的二级指标,探究了山东半岛城市群绿色发展时空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例如指标的选取存在主观性,研究区以市域为最小单元,忽视了市域内部的差异性。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增加指标数量,并将研究尺度缩小至县级,使研究更加细化。

猜你喜欢
山东半岛城市群绿色
绿色低碳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近十五年山东半岛海洋文化研究述评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滨海旅游业发展与转型路径
区域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共生模式的研究
中国将形成5个超级城市群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