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剑晓
当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国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深化改革、实现素养教育的关键词,成为了教育界非常关注的发展点,也是教师努力的方向。发展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思维的锻炼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江苏省苏州市平江中学积极响应时代号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从教学的核心概念和核心技能出发,推行“导生制共同学习”,进行作业改革和跨学科学习,大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自主成长、全面发展。
“双核”先行,勇于探索课堂改革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曾说: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中国教育、育人理念与国际接轨的重要表现,标志着国内教育方向从认识、技能的关注转移到对“人本”的关注。为此,我校坚持课堂改革,以学生为中心,“双核”先行。“双核”是指核心概念和核心技能,其中“核心概念”是指学科知识框架体系中重要、关键的知识内容,是可持续学习的基础;“核心技能”是指认知结构建立和能力发展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基本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过程中,核心素养教育的发展,对于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及学习能力都具有一定的影响。首先,“双核”是教学的出发点,从教师备课的层面来说,是推进“教案”向“教学设计”的转型。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教师从本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入手,对初中阶段各科核心概念和核心技能进行认真研究,按三个层级(整体结构体系、专题结构体系和章节结构体系)、一个分支(跨学科“双核”内容的结构)进行梳理,建构“双核”结构体系。“教学设计”的重心放在研究学生“学”的方面,按目标——达成目标的路径——落实的方法策略——反馈评估与纠偏的思路推进。其次,“双核”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与实施要紧紧围绕学科“双核”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来进行。
以生为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教育的价值主要是优质教育的最大体现,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优质教育,不但可以满足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而且能够推进教育创新。为此,我校积极推行“导生制共同学习”,进行作业改革,探索跨学科学习,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奠定了堅实基础。
推行“导生制共同学习”,助力学生共同成长 早期的导生制思想源于我国古代“高足弟子代师授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我校推行的“导生制共同学习”是一种聚焦群体学习和社会文化场景学习的教学形式。其组织架构为“2431”,即两人小组、4人小组、“铁三角”和“学科首席”。例如:完成认知学习任务时,简单任务由两人小组商议,复杂任务由前后4人大组研讨,高难度任务由隔组相邻同质3人联合攻坚。“导生制共同学习”就是在学生中建立“学科首席”,在“学科首席”和大小组长的带领下,让全体学生在学习中共同发现,分享所得,共同成长,教师起辅助作用,帮助解决有共性的问题或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它是课堂新生态的一种表现形式,取得了课堂面貌和教学实效的双突破。
作业改革,让学生“读活书” 我校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依托吴门教研联盟研究项目——“促进学生参与提升学习质量”,积极推行作业改革:在确保基础性认知的目标要求的基础上,优化常规性作业,增设开放题和变式题等;探索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指向的主动性作业,尝试以小视频为主的叙事性作业、以跨学科学习为主的主题研究;开展以“图谱作业”等非线性思维为主的思维可视化作业的设计、运用和实践,逐步形成特色和品牌。作业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培养学生的自主反思能力,由“死读书”向高效学习转变;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由无计划、无条理的学习向有目标、有计划的学习转变;培养学生的自主跨领域学习能力,由单学科的学习向跨学科的学习和主题研究转变。
跨学科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认为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我校以培养学生六大素养为着眼点,突破传统学科教学的桎梏,即过度依靠学科教学,围绕知识点机械学习,努力完善跨学科课程建设,推动跨学科教学与学习向纵深发展,带领学生进行建立在学科深度学习之上的跨学科学习,帮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知识,如何组合相关领域的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新的意义和发现,最终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支撑其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
近年来,我校先后获得“苏州市文明单位”“苏州市指导学生自学教学改革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成为了“中国少科院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组织试点工程试点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名师培养基地”。
新时代,新教育,新使命。我校将肩负起“深化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使命,以新课改为抓手,倾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构建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型育人模式,通过弘扬“德立于行,学以致用”的理念,把学校办成一所“发展领先、质量过硬、特色鲜明”的优质学校。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平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