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高职院校学生政治安全意识的对策探析

2020-05-06 09:17李治钧
科学与财富 2020年5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对策

摘 要:高校是政治安全的重要阵地。增强高职学生政治安全意识,确保政治安全,应突出对策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联动性、综合性、地域性。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既是绵阳高职院校政治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又是地区特色。

关键词:政治安全意识;政治安全教育;对策;高职院校学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职院校政治安全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开创新时代绵阳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促进社会持续和谐稳定进步,增强发展后劲,绵阳需要储备大量合格、可靠人才。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增强政治安全意识是维护政治安全的关键。意识形态安全是政治安全的重要内容,高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大学生群体一直是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首要争夺对象。落实党中央关于维护政治安全的各项要求,增强大学生政治安全意识,防范化解政治风险,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确保政治安全,应突出增强政治安全意识对策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學性、联动性、综合性、地域性。

一、加强高校党委对政治安全教育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强化底线思维,提高政治站位

积极构建政治安全教育的领导组织体系、保障体系、内容体系和协同创新体系以及制度保障、人员保障、环境保障“三位一体”的政治安全综合管理模式,旗帜鲜明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深入专门研究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坚持以学科为依托,努力提升科学化水平,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充分发挥思政课政治安全教育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完善政治安全课堂教育、新思想、新理念渗透、教育实践实时感悟和教育示范典例的政治安全教育内容体系。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推进政治安全教育。思政课、思政课教师与非思政课、非思政课教师,其它相关部门、人员和家庭等同向同行、协同作用,课上课下、网上网下、校内校外全覆盖。政治安全教育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必须腰杆硬、底气足地把政治安全教育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切实提高政治安全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不断创新政治安全教育工作内容和形式。完善教学管理、督导、责任、考核制度,把政治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和教师绩效考核, 统一教学大纲、内容、教学活动、课程考核等。充分发挥高校群团组织桥梁和纽带作用,抓住学生党员、社团干部“关键少数”,建设红色社团队伍,发挥同辈群体的积极影响,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不断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增强对青年的凝聚力、组织力、号召力,为党争取青年人心、汇聚青年力量。[1]

强化底线思维,提高政治站位,坚决站稳政治立场、党性立场和人民立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执行党的政治路线,这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核心和必须捍卫的底线。把准政治方向是党的政治建设中前提性、基础性的要求。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如果在方向问题上出现偏离,就会犯颠覆性错误。今天,我们所要坚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2]

二、把服务学生同教育引导、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唤起学生增强政治安全意识的德行自觉

增强大学生政治安全意识,要针对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与政治安全教育工作自身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进行工作突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服务学生同教育引导、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遵循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学生成长规律分级教育,按照思想政治教育“三贴近”原则创新教学方法,适时更新内容,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努力找准现实与理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促进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遍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增强学生精神力量,满足学生精神需求。

当今时代部分年轻人虽生活于物质丰腴之中,却时时被不满伴随,易以非法方式表达政治诉求。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别有用心的抹黑、信口雌黄的指责,一定要分清是非。高度警惕“新极端主义”,警惕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打着“民主”的旗号充当西方分裂势力的代言人,搞乱祸害国家,高度警惕各种安全隐患、突发事件给国家政治安全可能带来的危害。加强政治安全方向性、认知性、实践性、社会责任感等教育。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方向性教育,使大学生在成长中逐渐具备国家安全意识;通过国情教育、国防知识教育等认知性教育,使大学生获得与国家安全相关的知识、信息、基本经验;通过社会责任感教育、《国家安全法》教育等规范性教育,使大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通过心理教育、危机应对教育等实践性教育,使大学生在面对各种正在或可能给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造成威胁或危害时,具有维护国家重大利益的行为能力。[3]加强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新形势下反分裂斗争的正面教育引导,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打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筑牢政治安全的青年基础。揭露“三股势力”打着民族、宗教、人权的幌子,制造舆论、蛊惑人心、煽动民族仇视的丑恶嘴脸,有效抵御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要让学生深深懂得暴力恐怖活动漠视基本人权、践踏人道正义,挑战的是人类文明共同的底线,既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敌人。我们要坚定不移相信和依靠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他们一道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4]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产生作用。政治安全教育首先必须要唤起学生本人的高度重视,意识到政治安全和政治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从思想深处唤起增强政治安全意识的德性自觉,发挥政治安全教育的主体性作用,培养政治自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正确政治立场,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意识,克服去个性化倾向,积极解决思想困惑与矛盾。

三、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好大学生操心事、烦心事,构建资助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夯实政治安全教育的物质基础

政治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取决于学生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解决的程度。增强大学生政治安全意识,不能仅仅停留在政治性层面,必须立足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诉求,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情感归属需求等现实需要,抓住大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马克思说:“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有的大学生好交朋友,有的希望自己能增加社会阅历、勤工俭学,却是非不分、善恶难辨、引狼入室。境外间谍利用各种名目、高酬吸引学生,个别学生经不起金钱物质利益等诱惑,或无意中泄密,或被策反沦为犯罪分子的帮凶。政治安全教育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不能脱离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必须既解决思想问题又解决实际问题,构建高校政治安全资助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建立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全面推进资助育人,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实现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的有机融合,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加强资助工作顶层设计,制定资助管理规范,完善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坚持资助育人导向,深入开展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和感恩意识,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意识。[5]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大学生政治安全意识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创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学校与社会合作,共同解决好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拓展就业市场、建设社会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等实际问题,解决好大学生就业、创业等操心事、烦心事,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夯实政治安全教育的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注青年所思、所忧、所盼,帮助青年解决好他们的操心事、烦心事,及时发现、疏导、解决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尤其是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问题,努力为青年创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发展条件,悉心教育青年、引导青年,做青年群众的引路人,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就在身边、关怀就在眼前。[1]

四、把积极引导网络舆论导向作为政治安全教育的重中之重,持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强势

网络空间情况复杂,主流当然是好的,但也有很多杂音噪音,甚至有很多负面言论。这个战场很重要,对青年人影响很大,很多青年都是在网上接受信息的。[6]互联网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一环境”,一种常态,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网络是确保政治安全的重要阵地。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

亨廷頓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说:“对一个传统社会的稳定来说,构成主要威胁的,并非来自外国军队的侵略,而是来自外国观念的侵入,印刷品和言论比军队和坦克推进得更快、更深入”。传播力决定影响力。理直气壮唱响网上主旋律,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强势,是掌握网络舆情主动权的重中之重。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团结、凝聚亿万网民,推进网络舆论宣传创新,把握好时度效,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更好凝聚社会共识。

精准施策,推动政治安全教育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把掌控自媒体与网络空间阵地、积极引导网络舆论导向、掌握网络空间话语权和主导权,作为政治安全教育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网络教育,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拓展网络平台,丰富网络内容,强化网络意识,树立网络思维,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加强网络自律。积极推进融媒体建设,既以传统媒体所具有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引导大学生思想,又加强网络、手机APP等各种信息平台对大学生政治安全意识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即时性、共享性和内容的海量丰富性,以及表现形式的生动形象性等,畅通思想表达渠道和利益诉求机制,加强与学生的对话交流,及时、有效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及时回应学生思想关切,潜移默化中进行政治安全意识渗透。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强网络队伍,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及时把握社会关切、媒体聚焦、网络追问的动态动向,建设智能化的国家政治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构建智能化网络安全防控体系,形成校园网络政治安全预警机制。加强大学生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坚持用思想动态分析预警机制提高政治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定期分析学生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与学生思想动态,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及时调整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方法,加强教育、心理等手段的综合运用,引导培养并让学生始终保持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大力开展网上舆论斗争,加强网络信息监管,严密防范打击网络不良信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抢占网络传播阵地的制高点,引导大学生群体的话语权,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牢牢掌握政治安全网络舆论场主动权、主导权,坚决维护网络主权和意识形态安全,使互联网这个影响大学生政治安全意识的最大变量变成维护政治安全的最大增量。

要利用“互联网+政治安全教育”这一创新性的教育手段,结合大学生政治安全意识现状,对关乎政治安全的焦点与热点问题进行研讨,创作网络文化产品,将相关理论以多媒体展示的形式在互联网上传播,构建主题鲜明的网络课程,并针对大学生开通客户端以供大学生学习,引领思想共识,强化学生对政治安全的认知认同,激发学生政治安全教育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五、坚持“两个巩固”,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和抵制西方发达国家意识形态“心战”的免疫力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打赢意识形态斗争为本质的网战,要加强传播理念、形式、方法、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新媒体上来,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加强融媒体中心建设,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7]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战略性任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8]这是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指针。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加强高校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把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纳入高校党建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增强大学生政治安全意识的关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最根本的路径是必须坚持不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思政课政治安全教育主渠道作用,坚持正面灌输和引导,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学校管理,确保高校成为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坚强阵地,实现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大众认同。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和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转型,中国社会面临各种社会思潮不断分化整合、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思想面临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挑战日益凸显的基本态势。我们必须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9]错误的社会思潮之所以会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除了利用社会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推波助澜外,往往是借助学术话语、舆论话语来增强其“蛊惑力”,从而渗透进政治思潮。[10]许多过错和损失的根源,往往是脱离了马克思主义指导,脱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立场坚定批驳错误,既要理直气壮地引领整合,也要旗帜鲜明地亮出底线。引领整合那些属于思想认识问题而非政治问题的社会思潮,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7]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既取决于富有说服力、感召力的内容,也取决于广泛有效的传播和引导。“互联网+”时代,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关键是赢得话语权,掌控思想舆论主导权。创新意识形态教育,利用“互联网+”理念、超学科的理论视野,用意识形态“连接一切”,从宣传、网络、新闻、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跨界、重塑、融合、整体推进,形成大格局、形成合力,通过意识形态的知识生产、信息传播获得影响力,建构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大学生“互联网+”意识形态教育新格局。[1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要做好做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要在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不斷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12]一些人所谓的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无用”,根源是缺少面向当代中国实践的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诠释能力。没有这样的理论诠释能力,引领整合就无从谈起,划界批驳就会苍白无力。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最大“实用主义”,就是要解决好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问题,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穿于学习全过程并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教育、引导学生多看主流、本质、光明面,唱响新时代的主旋律,传播先进文化,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舆论环境,增强对党的理论和实践的认同感,更好地凝聚起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正能量。

六、有效开展政治安全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实践养成,增强防范和化解政治安全风险的应对能力

当前思政课建设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投入产出比” (其吸引力和实效性与中央的重视程度、教育部门和高校在政治财力等方面的投入程度、教师在时间精力上的投入程度之比) 不高,[10]政治安全教育理论教学强调过多, 忽视、弱化实践教学, 参与性不强、参与面不广,“走过场”现象较为普遍,“说”的过多“做”的太少,甚至是光“说”不“做”,降低了政治安全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甚至可能导致话语权的丧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理论只有与鲜活的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离不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相互配合,二者教学内容的一致性、教学优势的互补性、教学方式的共同性,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教育效果,增强学生获得感。[13]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学习等社会实践和亲身体验,强化警示教育,让大学生知“底线”、明“红线”、不触碰“高压线”,培养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逐步提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防范和化解政治安全风险的应对能力。

七、依托“中国两弹城”地缘优势,把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作为政治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突出地区特色

绵阳是我国军民融合特色鲜明、国防科技实力雄厚、战略科技力量集中,在全国科技创新和军民融合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地区之一,涉密领域、涉密技术、保密单位、涉密人员较多,在实施创新驱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进程中,针对绵阳高职院校学生政治安全意识实际,要紧紧依托“中国两弹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地缘优势,用好、用足“两弹一星”精神文化资源,加强政治安全和保密教育,增强政治安全意识,防范化解政治风险。

“两弹一星”精神教育是传承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增强大学生政治安全意识的有效路径。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4]把那些迷失了自我、“三观”不科学、不健康的部分学生引导到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轨道上来。增强大学生政治安全意识,要把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与“两弹一星”精神教育、宣传结合起来,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保密意识、政治安全意识,防泄密、防渗透、防颠覆、防策反;要把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与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服务奉献精神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要把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与大学生自我教育、担当精神与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紧密结合起来。[15]

艰苦奋斗是“两弹一星”精神的底色,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是青年自信自立自强的资本。幸福不会从天降,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伟大梦想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当代大学生应当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如果自己以后的工作涉密,再求职时切莫泄露曾经工作单位相关秘密,对于亲戚朋友提出的帮忙请求,切莫麻痹大意,成为“卖国”、“叛国”的帮凶。我国《反间谍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的,或者境内机构、组织、个人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实施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间谍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国家安全法》规定,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关于国家安全的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保守所知悉的国家秘密”等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着眼有效应对保密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坚持从严治密,强化问题导向,大力破解保密工作现实矛盾和深层症结,重构重塑保密工作管理体制,科学规范秘密定密解密工作,健全完善涉密人员教育管理措施,创新各种秘密载体保密管理模式,突出抓好信息网络系统安全保密,严防网络攻击,严格智能电子设备保密管控,全面加强重大军事活动、新闻宣传、军民融合、对外军事合作、武器装備等重要领域重要事项保密工作,建立泄密问题认定和统计报告制度,细化明确违反保密纪律行为的处分要求,切实提高保密工作现代化、法治化、科学化水平,积极打好保密工作主动仗,为绵阳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可靠后备军和主力军提供有力保证。

八、树立历史和发展眼光,创新政治安全教育,把握好时、度、效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现代传播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面临的新挑战新考验前所未有,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16]新形势下增强大学生政治安全意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政治安全教育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要树立历史和发展眼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既需要理性表达,也需要感性表达。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要善于把握全媒体的传播规律,借助全媒体推动意识形态感性表达,吸纳、借鉴、调整、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语言和范畴,强调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践性和生成性,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有原创性、时代性、标识性的意识形态话语新概念、新表述、新理论,从政治性的文件语言向日常性的大众语言转换,从抽象向具体转化,让意识形态传播生动形象、更接地气,有亲近感和吸引力,便于理解和传播,更容易让学生听懂和信服。[17]

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以有利于强化“两个巩固”、“四个服务”的效果为准绳,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最大公约数,把握好宣传舆论信息发布的时机和力度,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方针。直面社会热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坚持主动、及时、深度引导,抓好民生问题、突发事件引导,抓好思想理论领域问题引导,提高舆论监督水平,及时有效全面发布权威信息,最大限度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压缩负面信息、错误观点传播空间。及时着力有效解疑释惑、疏导情绪,及时消解诱发矛盾的负面因素,维护人民合法权益,引导社会情绪、社会心理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不断增强大学生群体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信心。[16]

九、汲取中华优秀文化滋养,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斗争精神和担当精神,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防范化解政治风险,增强大学生政治安全意识,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滋养,坚持文化传承,为增强政治安全意识培根铸魂,为培养政治认同提供深厚力量,正确处理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得与失的关系,勇敢面对一切困难。面对复杂的世界大变局,要明辨是非、恪守正道,不人云亦云、盲目跟风。面对外部诱惑,要保持定力、严守规矩,用勤劳的双手和诚实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拒绝投机取巧、远离自作聪明。[1]

新时代中国青年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迫切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1]大学生要敢于政治担当、敢于斗争,培养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意识、提高斗争本领、做好斗争准备,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自觉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要在奋斗中摸爬滚打,体察世间冷暖、民众忧乐、现实矛盾,从中找到人生真谛、生命价值、事业方向。坚决抵制境内外敌对势力在高校制造的宗教渗透和民族分裂情绪,树立正确的宗教观、民族观。坚决抵制、批驳一切危害政治安全的不良风气、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提升大学生处理政治安全问题能力。

中华优秀文化的本质是“和合”,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以和为贵,睦邻友好,天下大同,对解决人类问题有重要价值。教育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开阔全球视野,树立世界眼光,坚持走合作共赢的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完善国家安全体系,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统筹发展问题和安全问题,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增强大局观念,各方协同联动,形成整体合力,净化政治生态

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工作是政治性强、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各级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树立大协作理念,增强大局观念,统筹谋划、全员参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多方联动、通力合作、敢于担当,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形成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安定的整体合力,凝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关心和支持青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全社会都要充分信任青年、热情关心青年、严格要求青年,关注青年愿望、帮助青年发展、支持青年创业,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1]防范和及时化解现实中的种种不确定不安全因素,处理好刚性维稳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之间的关系,主动关注学生合理利益诉求,及时协调、解决,及时纠正思想认识偏差,消除因认知偏差而引发的政治安全问题。政府要不断完善网络空间领导管理和行动指挥体制机制,形成综合治网新格局。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18]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必须做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做好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工作,从制度、机制、政策、工作上积极推动社会矛盾预防化解工作。要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力度,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完善和落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体制机制,完善和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预防和减少利益冲突。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好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对各类社会矛盾,要引导群众通过法律程序、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4]当前,针对如何增强大学生政治安全意识,在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要加大政府、高校和社会在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力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30日)

[2]习近平在十八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

[3]郑声文.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J].青年探索,2006(2)

[4]习近平.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會安定[N].人民日报,2014.04.27

[5]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教党〔2017〕62号)

[6]习近平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的讲话(2013年6月20日)

[7]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08月19日至20日)

[8]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6年7日至8日)

[9]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8年21日至22日)

[10]陈锡喜.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必要性和可行路径[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7(1)

[11]魏传光.打造高校“互联网+”意识形态新格局[N].广州日报,2019.04.15

[12]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4日)

[13]刘建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再思考[J].青年时代,2018.08(下期)

[14]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时的讲话(2016年4月24日-27日)

[15]李治钧.“两弹一星”精神的时代价值和践行基本路径[J].青年生活,2020.03

[16]雒树刚.牢牢把握“两个巩固”根本任务 扎实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网-人民日报,2013.09.09

[17]赵勇.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四个维度[N].人民网-人民日报,2016.02.22

[18]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19日)

基金项目:2019年度绵阳职业教育研究中心课题《绵阳高职院校学生政治安全教育对策研究》(项目编号:MZJZC17)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学生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研究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与教育方式分析及阐释
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