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赛娜 吴梓晴 陆国稳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扩大,但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出现了“低就业率,高流失率”等现象。所以本文从专业身份认同、专业培养认同和专业发展认同3个方面对西南民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现状进行分析探究,结合结果提出建议。
引言
2019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发展壮大旅游业,随着我国旅游产业不断发展,相对应的旅游人才需求也不断扩大。尽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高校增多,但仍然存在巨大的“供需”矛盾。根据麦肯锡公司的专业调查,旅游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是失业率和失业量上升最快的25个黄牌专业之一。与此同时,旅游管理本科生出现“高不成,低不就”“低就业率,高流失率”“有业不就”“高学历就业不如低学历”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旅游本科教育。基于以上认识,本文立足于国家民委直属民族高校的一流学科旅游管理专业,对该专业4个年级学生的专业认同进行调查,分别从专业身份认同、专业培养认同以及专业发展认同3个维度进行专业认同研究,为旅游管理的学科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一、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采用结构型问卷调查法,以设问和事先加以限制答案的方式,以语言为媒介,制作严格设计的问卷,发放给该校旅游管理专业4个年级的本科生。有效调查问卷共440份,其中大一年级179份,大二大三年级78份,大四年级183份。通过回收和汇总统计,研究该校旅游管理专业4个年级的本科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了解度、喜好度、匹配度等。
(二)访谈法
访谈法,是以口头形式,按照研究目的和访谈提纲,根据被访者的答复搜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资料,通常有个别面访和集体交谈的方式。本研究访谈对象共计14人,其中转入转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9人,调查转入及转出该专业的学生转专业前后的专业认同和学习;旅游用人单位5人,了解用人单位对旅游管理人才的要求和该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工作单位的综合评价。
二、旅游管理专业认同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文将旅游管理专业认同分为专业身份认同、专业培养认同、专业发展认同3个层面。其中:专业身份认同,主要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该专业的认知、专业意向、专业态度变化等方面分析;专业培养认同,主要从专业技能掌握、课程设置、教师专业素养及授课能力、实习安排、与专业相关实践活动的参与等方面分析;专业发展认同,主要从对旅游专业前景的信心、对本专业考研深造意向、从事旅游专业工作意愿、旅游行业内就业的时长意愿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旅游管理专业身份认同结果与分析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前对于本专业的了解情况有较大差异,根据对学习前了解度的调查,不了解的情况比例值为54%,与之相比,了解的情况占比为46%,其中完全清楚明白的学生比例值仅为1%。另外,选择该专业时“主动志愿”的学生为41.19%,不及一半,而“被动调剂”的学生有58.81%。所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前缺乏对专业情况与相关信息的了解,且部分学生选择该专业有一定的被动性。
经过专业学习后,该专业学生的转专业意向体现出较大差异的变化:在被动调剂进入旅游管理专业学习的学生中,有87.23%有转专业的想法,比例远远高于没有转专业想法的学生;而主动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仍有44.71%有转专业的意向。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本专业态度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如图1和表1所示,从横向和纵向的点位高低显示其阶段性变化情况,横向水平的點位高低展示了不同年级学生态度比例的高低关系,点越高表示所占比例越大,反之亦然。大一年级学生的态度曲线为单峰型,高峰为“比以前更喜欢”,而“一直不喜欢”所占比例最小;大二、大三年级对本专业态度曲线为双峰型,高峰为“比以前更喜欢”,次峰为“没以前喜欢”,表明了在经过一段时间专业课学习后有一部分比例的学生对本专业的实际满意度已经低于预期期望度;大四年级对本专业态度曲线也属于单峰型,高峰为“没以前那么喜欢”,表明了大四年级学生在长期专业课学习中开始呈现出疲倦和兴趣度的下降趋势。纵向水平的点位高低展示了学生对本专业态度的阶段性变化,“比以前更喜欢”的比例随着年级增高逐渐下降,而“没以前喜欢”的比例却随着年级增高逐渐上升。
由于该研究是立足于民族高校,因此研究一开始就将学生的民族作为调查变量,调查结果显示民族属性对旅游管理专业选择的主动性影响不大。
(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认同结果与分析
在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学校专业培养认同的调查中,如图2所示,74.87%的学生认为对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较高,63%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合理,85.75%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教师专业素养及授课能力是认同的。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可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认为课程设置是较为科学合理的,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授课能力较为满意。
另外,学院实习安排认同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支持3~5天实习时长的比例最高,达到了42.31%;而对于当前所实行的1~3天实习时长方案,仅有17.95%的支持率;支持5~7天实习时长的占15%,支持7天以上的占24%,这从侧面反映了并非专业实习时长数越高,学生支持率就越高,为学校制订实习方案提供参考。
(三)旅游管理专业发展认同结果与分析
在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毕业后的发展调查中,愿意在该专业考研深造的占34.72%,不愿意在该专业考研深造的占31.6%;毕业之后愿意从事与旅游管理专业相关工作的占50%以上,而不愿意的比例仅占12%。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对该行业的发展前景综合调查中,较为可观的是37.56%的学生对本专业发展前景比较有信心,却仍有23.83%的学生表示没有信心,其中有4.66%的学生表示完全没有信心。综合来看,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与期望的同时也怀有一定担忧与迷茫。
然而在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愿意留在在行业内的工作时长调查中显示,1~3年的比例最高(53.75%),其中在旅游行业工作5年以内的比例远远高于5年以上的,显示一部分学生不愿意长期从事旅游行业内的工作,进一步说明了旅游行业人员流动性强,人才流失率较大。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西南民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进行专业身份、专业培养、专业发展3个层面的认同调查与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虽然对学校学院的专业培养有较高的认同,但对专业身份的认同较低,在专业的未来发展方面抱有一定的信心,但同时也怀有迷茫。为此,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专业情况的了解,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学院应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以帮助学生了解国家旅游管理专业相关政策、专业办学条件及课程设置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专业意识,引导学生开展职业规划,增强专业自信,提升学生的专业了解度和喜爱度。
(2)学院应注重培养学生专业与实践技能;优化课程设置,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应以多种途径开展调研与专业见习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与实习机会;适当调整当前的实习方案。
(3)学院应了解学生对本专业考研的意向并提供咨询与帮助,引导并支持学生专业领域就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正确认识行业发展与前景,培养实践性旅游管理人才。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