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修辞手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0-05-06 09:21徐贻春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0年3期
关键词:词义中学语文文言文

对于中学生来说,语文学习是发展语言能力、促进语言积累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修辞手法,无论是对教学的推进还是学生的学习都有重要的意义。中学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很多,其中对文是十分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对文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渗透,让学生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增强学生学习汉语的能力和兴趣。

一、对文的含义

对文这个词起源于“相对为文,对是与之”,对应或相对称,而文是指文字。也就是指相同或相近的语法结构中,处在相同位置上的字或词相互对应,对文作为训诂时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从形式上来看对文分为单句对文和多句对文,单句对文是指一个句子中四字并列结构中出现的对文现象,而多句对文则是指上下两句或几句中出现的对列结构。对文在古代汉语中应用广泛,古人行文忌用语重出,特别是遇到上下文出现重复的词语时,都用近义词或相同的词义替换,古人将其称作为错综为文,这种修辞手法能够使语言更加凝练传神,生动赋予变化,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而利用对文的方式,能够推断相关词义,有时对于文言文不能够正确的理解,但可以理清词义的大致范围,这对学生学习古代汉语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关于对文的研究,我国古代文献中对对文有两种记载,一是指同义词之间的相互转换,二是指利用同义词进行概念的解析,二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但在中学语文中并不明显。

对文这种修辞手法的应用有其特殊的作用和意义,它能够避免语言的单调性,使语言更加活泼生动,也可以使语调赋予变化,对文能够帮助阅读者更好地理解语句的含义,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意义,给自己的写作积累素材,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应用对文这一修辞手法,能够有效地增添文章的文采,吸引读者的注意。

二、学习对文这一修辞手法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古代汉语

对文这一修辞手法的学习,对学生的语言积累大有裨益,特别是针对文言文学习,我们现阶段所接触到的文言文难度较低,对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触类旁通,推断文章的含义,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少学生学习的难度,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文言文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文言文晦涩难懂,但利用对文等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追求诗词词义,推断虚词的含义,有简单推断复杂的句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了解文言文的学习,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需要动脑筋,经过不断的积累,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给语言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减少授课难度

对于教师来说,利用对文这种修辞方式,能够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教师在授课时所讲授的内容是相对固定的,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夸张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而语文修辞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了对文这种修辞方式后,可以增强学生对于修辞的研究和理解,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会留心一些特殊的修辞方式,通过不断的积累和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语文水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可以积累一些词义相近的词给学生讲解,让学生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注意积累,从而给自己语言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条件。

(三)提升语言运用的灵活性

语文的学习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和交际往来提供语言训练。对文这一修辞手法的学习能够提升语言运用的灵活性,对于别人已经重复过的话,可以选择相近的意思来表达同时也能够减少交流过程中重复对话的问题,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减少交流对话中的尴尬,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顺畅交流,而修辞手法的学习不仅能够提升语言的魅力,而且能够使学生的综合语言水平进一步提升,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提供更大的便利,从而满足他们发展的需求。

三、对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对文多用在结构的对应上,由此产生了上下之说,在句子当中处于相应位置上的词可以相互解释,掌握了一个词汇便可以推断另一个词的词义,一些近义词和词类意思在同一词当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文的特点可以简单概括为: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例如李密的《陈情表》中提到:既无伯叔,钟鲜兄弟,鲜就是少的意思,但是由于上文中用到了无,鲜临时被赋予了无的意思。这样的例子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因此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研读,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文这一修辞手法。

(一)文言文

文言文的学习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困难很大,除了在课上迫不得已去学习文言文,在课下很少有阅读文言文书籍的兴趣,虽然极少数学生喜欢文言文,但是由于缺少文化氛围,特别是高中阶段各个学科的压力较大,他们的阅读文言文的数量和质量都受到了限制,因此文言文的教学更应当全面有效。在古代汉语中对文应用较多,这种修辞手法给文学作品增添了很多的色彩。比如《庄子秋水》中曾说:“且夫我常闻小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这句话中的小解釋为小看轻视的意思,而轻解释为轻视,其实这两种解释并没有什么差别。但是由于古人讲究句式的完整和规律,避免出现重复字眼便用了这两个字进行了相互替代。《阿房宫赋》中,“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这句中的收藏经营和精英本非同义词也并不是近义词,但是受到上下文对文见义原则的影响,它们的含义大致相当。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文这一手法,在课前笔者布置了复习作业,让学生找到本文中有哪些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在课上学生找到了很多修辞方法,其中一位学生举出了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句中的4个动词:取、举、割、收,这4个字在句中的位置相同,意义相近,符合对文这种修辞手法的原则。我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和补充,在第二节课上有几位同学进行了全面的回答,并且迅速掌握了对文这种技巧,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对出现的对文修辞进行了整理,给学生定期进行归纳总结,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注意对修辞方式的积累,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提升文章的分析能力和感知能力,从而促进自己写作文水平的提升。

(二)现代文

在现代文中,对文的修辞也是十分常见的,比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其中魏巍说到: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骄傲和自豪是同义词,为了避免语义的重复,作者使用了骄傲和自豪两个词,这也是写作中常见的对文现象。又如《我的空中楼阁》:山也虚无,林也飘渺。这句话中虚无和飘渺的意思相近,这也是典型的对文现象。现代文中运用对文修辞的手法的文章有很多,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发现对文这种修辞方式,也和教师进行了及时的交流和沟通,当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时,要给学生足够的鼓励,使他们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修辞手法的学习当中,除了对文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积累其它常见的修辞手法,定期组织阅读课带领学生在范文中寻找修辞手法,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方式和表达技巧,使其能够内化为学生的写作技巧。

无论是文言文的阅读,还是现代文的阅读,对文现象出现的频率较多。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通过小组沟通和交流,不断提升学生的积累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给学生正确的引导,特别是针对学习积极性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学生投入到修辞方法的积累过程中,高考中对对文的考察内容较为丰富,特别是成语考察和文言文考察,很多对文现象都是比较隐晦的,比如文过饰非,这个词是指用漂亮的言辞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而这个词学生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很少见到,如果在高考中出现这类词,特别是学生平时没有接触到的词,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而利用对文这一修辞方法能够很好地解释这类词的意思,在积累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修辞方法,解释成语中单个词的意思,从而理解整体的含义。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修辞方法的教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而对文这一修辞方法应用较广,影响深刻,教师要带领学生注意特殊修辞手法的运用和积累,在平时的学习和阅读的过程中,重视对文这一修辞手法的运用,通过积累和练习的方式提高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写作能力,為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何伟.“忽魂悸以魄动”句解——兼谈“对文”修辞[J].语文学习,2013(05):40-42.

[2]王明菊.谈谈“互文”修辞手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4):71-105.

徐贻春,湖南省汉寿县第一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词义中学语文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字意与词义
《诗经》词义考辨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