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往往包含着丰富的语文内涵、优秀的想象力、精炼优美的文笔、流畅有趣的故事。这些特质在小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会对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对语文教学的一般内容,即生字的学习、阅读的扩展、写作的训练、理解能力的增强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对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培养具有共情能力的未来社会人都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阅读故事,对人的一生有决定性的影响,笔者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发现,几乎所有喜爱阅读、阅读范围广的小学生,都有很好的语文素养。这里的语文素养,指的是不仅是阅读和写作能力,还有学习新鲜事物的能力、优良的审美鉴赏能力,乃至同情心、善良、共情等成为一个优秀的“公民”应当具备的特质。
二、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研究
1.绘本
绘本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首先出现于我国台湾地区。绘本将绘画艺术和文字表述结合在一起,能够带给儿童极大的想象空间,激发学习的兴趣,因此受到了全世界幼儿、儿童教育者的欢迎和重视。目前绘本主要应用于幼儿时期的早教,《好饿的小蛇》、《爷爷一定有办法》等畅销绘本广为人知,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想去看看》、《小王子》等绘本是优良的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阅读素材。
2.童话、神话故事
脱离了以图画为主的绘本,童话故事和神话故事的阅读,从“术”的角度来讲,代表着大量文字的阅读和更加复杂信息的处理。对儿童识字、逻辑思维的形成、以及更高层次的审美能力的养成具有强大的塑造作用。而教学的“灵魂”所在——培养儿童健全的心灵、人格。都可以通过童话中千奇百怪的故事去陶冶,都可以通过童话中五光十色的世界去滋养。儿童想象力、创造力的成长,五光十色的童年和多彩的、宽广的世界,也是童话故事带给儿童的又一福音。《海的女儿》《夏洛的网》等等,包含着爱、正义、善良,给人的心灵播撒下真、善、美的种子,教人终身受益。阅读与聆听,不仅仅是语文教学的“术”,更是语文教学之“魂”,好的童话可以培养阅读的兴趣,教给人生的哲理,熏陶良好的品格,使人一生受益。
神话故事则是隶属于童话的另一片天地。神话中不仅有光怪陆离的想象,更有传统文化符号、民族特征、民族文化价值观的内涵。《哪吒闹海》讲述了一个正气凛然的孩童故事,能够给儿童心灵留下属于英雄的一颗萌芽;《宝莲灯》描述了一个英勇的儿子历经艰险劈山救母的成长经历;《花木兰》则是女孩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孩子可以领悟这背后的孝、义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3.儿童文学
笔者认为小说、文学适合于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往往可以采取较长的篇幅和更深奥复杂的故事,所以儿童文学作品具有更丰富曲折的情节和丰满的人物形象,带给儿童读者的情感体验较前两种作品更深刻。
风靡全球的魔幻文学作品《哈利波特》,不仅仅是一代人成长的陪伴,魔法世界帶给儿童无限的幻想空间,曲折复杂的故事对较大的儿童具有很高的吸引力,故事中包含的正面价值观对儿童善恶观念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野性的呼唤》以雪橇犬为主角,从狗的视角描述了人性的善恶,以一只雪橇犬为人类服务,成为狗群的领袖,最终听从野性的召唤回归自然的经历,讲述了淘金时代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故事中既有真诚,也有险恶,情节跌宕起伏,让儿童在阅读故事的同时思考善恶和对错。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代表还有郑渊洁作品系列、冰心作品系列,甚至凡尔纳科幻小说,笔者认为都是较大儿童应当一读的好作品。
总之,童话、神话的特征就是无与伦比的想象力。阅读对文字的练习、总结和理解能力的建立、锻炼,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阅读是一个升华灵魂的过程,儿童从故事中建立对英雄、善良的向往,对邪恶、堕落的憎恶,阅读优秀的文学故事,可以滋润人的心灵。
三、发挥教师在儿童文学作品阅读中的引导作用
1.质疑小学标准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现存问题
第一,目的过于功利,说教部分大大减少了阅读对儿童的吸引力。例如《将相和》,笔者认为故事性本就不强,情节简单,将《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改翻为白话文之后,不但失去了原本文言文具有的简练、优美的特征,而且情节设计毫不连贯,时代背景和人物性格特征被大幅简略,过度着重于道理的灌输。这就凸显出教材的功利目的,虽然教育和语文的学习,必定要有一定的目的,但欲速则不达,过度简略只会伤害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指令一般的“应该如何”对于儿童教育来讲是不适当的、低效率的。为了达到目的往往采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表述方式,故事在教材中不再是吸引儿童去阅读的节点,而是一种“苦差事”。
第二,过于成人化、知识化。小学生正处于儿童阶段的中期,具有旺盛的想象力、良好的接受和学习能力,但其心志和生活经验不足,往往一些成年人读来共鸣很高、含义很深的文章,对儿童来讲就显得乏善可陈。如《北京的色彩》《鸟的天堂》《仙人掌》,对于景色的、景物的描述,成年人能够根据自己的见识和阅历而感受到这种动与静的对比美,领会这种“禅意”之美,构建出一幅动人的景致,但是对儿童来讲,一颗仙人掌,一群未曾见过的飞鸟,北京四季的风景,都是日常生活中或者过于常见、或者无法想象、或者平淡无奇的东西,怎么能够引起一个做着飞天遁地的超人梦、粉红闪耀的公主梦、渴望新鲜事物刺激的儿童的兴趣呢?如此,就只好采取“填鸭式”、“硬灌式”的讲解教学,从教学效果到教育效果,都不尽如人意。
2.教师应当研究适合教学阶段的儿童文学作品
教师的引导在儿童开始阅读的过程中起着路标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首先接受、熟悉、研究儿童可以阅读的文学艺术作品,建立自身良好的审美观念和能力,进行大量的阅读,不断充实、丰富自身知识,引导学生学好课本、读好作品、建立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
3.改革教学方式,善用影视作品
影视资料对阅读和语文学习有最直观、最具体的引导作用。教师提前找到一些既有趣、又具教育价值的影片,既是教学方式的改革,又可以点燃学生的兴趣点。
例如《丰碑》的学习,可以放映一些革命抗日的影视资料和电影片段,用直观的图像和情节来丰富教材的描述,建立立体、直观的印象,提高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接受度和兴趣,更可以丰富历史知识、建立革命英烈的形象。
4.采取讲故事、朗读、复述、表演等形式
小学语文第一阶段重在激发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第二阶段的目标应当是养成习惯,让学生习惯阅读;第三阶段目标应当重在“自发阅读”,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涉猎范围自主选择阅读目标,逐渐形成写作的初步能力。
讲故事、复述,既可以激发学生深入阅读、全面阅读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主动了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故事和材料,还可以同时帮助学生训练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语文教育更是如此,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和沉淀,才能成为满腹经纶、诗书饱读的学者。语文教育的重点应当从表面的课业任务深入到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教育中,讲故事、朗读、复述自己阅读的故事内容,将故事情节表演出來,都是极好的结合阅读和学习的方式,能够深入的调动儿童对阅读的积极性,在这一阶段不把阅读作为“硬任务”下达给孩子,而是用孩子易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将阅读作为实现兴趣的“手段”,让孩子接受阅读、爱上阅读。
四、结语
总而言之,阅读既是语文教学的手段,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阅读能够升华人的灵魂,是人一生受益的宝贵财富。教师在引导儿童开始阅读、爱上阅读、选择阅读材料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未来的语文教育必然以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儿童文学作品应当成为语文教学中阅读的主要材料和内容。
参考文献:
[1].董国超.神话与儿童文学[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3.
[2].李婷鸿.小学语文教育的儿童文学[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14.
[3]方智范.我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解[J].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2017(1).
[4]高利佳.体验实用的阅读策略与方式——“反复结构的童话”群文阅读教学设计[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2.
宋伟军,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大城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