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区小番薯育苗及大田生产影响因子初探

2020-05-06 09:24顾建强鲁燕君陈思思丁兰毛伟强
南方农业·上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影响因子育苗产量

顾建强 鲁燕君 陈思思 丁兰 毛伟强

摘   要   为了解小番薯育苗和生产过程中的影响因子,研究不同管理方式对育苗和生产产量的关系,2018年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开展小番薯育苗、产量对比试验,研究了积温、用种量、总养分与小番薯育苗的关系,以及种植密度、生长时间、总养分与小番薯产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1)提早排种与提早出苗无明显相关性,种薯用量决定出苗数量,增施肥料对增加剪苗数量具有一定的正相关。2)种植密度与总养分对小番薯产量均有一定的正相关,生长时间对小番薯产量的影响则需根据具体气候情况分析。

关键词    小番薯;育苗;产量;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因子

中图分类号:S53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7.007

小番薯是指特定的番薯品种按照特定的栽培方式,重量在50~150 g,形状条形的番薯[1]。小番薯是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的特色农产品之一,具有甜度高、颜色靓、香气浓、薯型美等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在浙江乃至全国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是临安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2]。

为了解临安区小番薯育苗、种植的基本情况,研究不同管理方式对育苗、产薯的关系,2018年在杭州市临安区开展了小番薯育苗、生产对比试验,研究了积温、用种量、总养分与小番薯育苗的关系,以及种植密度、生长时间、总养分与小番薯产量的关系,为今后小番薯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本试验于2018年1—11月开展。综合考虑临安地区小番薯种植聚集区、东西向经度差异、海拔差异等要素,试验地点选取临安区板桥镇上田村、玲珑街道高源村、天目山镇横塘村、天目山镇严家山村、天目山镇九里村、清凉峰镇鸠甫村开展本次试验研究。

1.2 试验材料

本试验所用小番薯品种为心香,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育成品种。本试验中育苗试验中所用种薯均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提供,大田生产种苗均由上述种薯育苗而来。

1.3 试验方法

本试验对小番薯育苗和大田生产进行研究,试验期间参照文献[3]、文献[4]进行管理。

1.3.1 小番薯育苗试验方法

各试验点根据自身育种习惯,确定小番薯育苗时间和用种量,采用大棚套小棚覆加地膜或草苫的方式进行保温,并根据番薯出苗期间对温度的要求,结合天气状况,通过揭、盖地膜的方式调控苗床温度,当苗高25 cm左右且具有6~7个节时,应转为炼苗,停止浇水,揭开薄膜等覆盖物,使薯苗充分见光,经3 d锻炼后即可剪苗。

1.3.2 小番薯大田生產试验方法

4月上旬开始小番薯大田移栽试验,要求每667 m2基施腐熟有机肥200~500 kg,硫酸钾型复合肥10~

30 kg,在晴天进行深耕整地起垄,垄距80 cm左右,垄高20~25 cm,做直、做平垄面。采用浅平插法,将3~4个节位水平插或斜插入土,2叶1心露出地面,其余叶片埋入土中,以利薯苗成活和结薯分散均匀,提高商品率和产量,扦插成活后立即进行查苗补苗。第1季小番薯4月上旬开始扦插,第2季小番薯在7月上旬开始扦插。

1.4 数据调查

1.4.1 小番薯育苗期

记载所在地块海拔、排种前大棚处理方式、排种日期、排种方式、用种量、出苗时间、施肥、浇水、打药、除草、剪苗时间、剪苗量、育苗期时长、育苗期每天温度等内容。

1.4.2 小番薯生产期

记载扦插时间、扦插方式、扦插密度、施肥、浇水、打药、除草、采收时间、产量、口感、生长期时长等内容,最终进行实地测产。若为双季栽培,则两季相关数据均需记载。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个调查点基本情况

将各个调查点海拔、每月平均积温汇总于表1。海拔数据由GPS定位系统获得的平均值,其中:上田村、横塘村、九里村位于平原田块,海拔较低,高原村、严家山村、鸠甫村位于山区梯田,海拔较高。各地每月温度根据大户每日8时、20时记载的温度平均而来。

2.2 小番薯育苗期情况

各调查点育苗情况汇总于表2。各个大户根据种植习惯和所处气候条件,在2018年1月20日至3月22日间进行排种,排种时间跨度61 d,而出苗时间集中在在2018年3月5日至4月10日,出苗时间跨度在36 d,上田村调查点排种至出苗所用时间44 d,为最长出苗时间,横塘村调查点排种至出苗所用时间17 d,为最短出苗时间,表明出苗快慢与排种早晚无明显关系。严家山村调查点出苗积温最高,为259.6 ℃,鸠甫村调查点出苗积温最低,为116.0 ℃,表明在短期内,只要日平均气温高于小番薯生长温度且积温达到116.0 ℃时,即可出苗。

将苗期积温、用种量、总养分与剪苗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由于高源村和九里村2个调查点用小型种薯(重量小于等于50 g)育苗,种薯携带养分较少,故根据是否考率这2个调查点对总养分和剪苗量进行2次拟合,结果见图1、图2、图3和图4。图1显示,苗期积温对剪苗量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R2=0.271),因此,通过套用小拱棚等方式提高苗期积温,对提高番薯育苗产量有一定的效果。图2显示,用种量对剪苗量的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R2=0.470 5),因此,增加用种量对提高番薯育苗产量有较大效果。综合分析图3和图4,在考虑高源村和九里村调查点的数据时(图3),施用总养分与剪苗量呈一定的负相关,相关性较低,R2=0.054 5;在不考虑高源村和九里村调查点的数据时(图4),施用总养分与剪苗量呈一定的正相关,相关性较高,R2=0.341 7,表明使用大个种薯育苗时,增施肥料对增加剪苗量具有较大的效果,而使用小个种薯育苗时,即使施用较多肥料,其增产效果也不如使用大个种薯育苗。

2.3 小番薯生产期情况

各调查点生产期情况汇总于表3,其中,除高源村因为气候和地理条件只种一季小番薯外,其余各调查点均种植两季。严家山村由于是幼林地套种小番薯,因此种植密度较低。

将种植密度、生长时间、总养分与小番薯产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图5、图6和图7。图5显示,种植密度与小番薯产量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R2=0.150 1,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薯苗扦插密度,能有效等价小番薯产量。图6显示,生长时间与小番薯产量具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R2=0.090 8,这是因为,随着种植时间的增加,单个小番薯的重量将会超过150 g,反而使50~150 g具有商品性的小番薯产量降低。图7显示,总养分对小番薯产量具有较大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R2=0.056,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肥料施用量能增加小番薯产量。

3 小结与讨论

1)提早排种对提早出苗的意义不大。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大户为了提早出苗,往往会早早的准备苗床用来排种,但事实上,只有当日均气温连续超过小番薯生长所需的最低温度,且积温达到一定的量时,才能使种薯出苗,过早排种还可能受到冻害或老鼠为害,因此,农户应根据自己的茬口安排,合理、有效地安排排种时间。

2)用种量决定剪苗量。在生产过程中,应当选择大个的种薯进行育苗,由于这些种薯重量大,自身含有较多的养分,前期出苗量大,能为后期增加剪苗量奠定基础,而小个种薯虽然可以通過后期用肥料增加剪苗量,但效果有限,并且增施肥料也会增加育苗成本。

3)施肥对小番薯生长有较大的影响。施用高钾的复合肥料或者增施有机肥,不仅可以增加小番薯的产苗量和生产产量,还可以增加小番薯的品质,促进农户增产增收。

4)临安地区小番薯主栽品种为心香,有文献显示其最佳种植时间在80~90 d[1],若种植时间太短,则番薯口感较差,种植时间太长,单个番薯重量变大,失去卖相。本研究发现,在种植时间76 d以上时,小番薯产量随种植时间的增加而减少,这可能是因为整体气候条件适宜,小番薯生长较快。因此,小番薯的最佳种植时间也应该根据当地光温条件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 季志仙,成灿土,王忠明,等.早熟迷你甘薯新品种心香的选育[J].中国蔬菜,2008(12):34-36.

[2] 潘建立,阮弋飞,徐健,等.天目迷你小香薯的栽培和发展前景[J].江西农业,2016(22):27.

[3] 鲁燕君,丁兰,顾建强,等.小番薯脱毒种苗表现及其繁育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7(10):175.

[4] 毛伟强.迷你番薯心香的双季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09(3):507-508.

(责任编辑:敬廷桃)

收稿日期:2019-12-18

基金项目:杭州市农业科研攻关项目(20172015A09)。

作者简介:顾建强(1990—),男,浙江余杭人,硕士,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为通信作者,E-mail: 944015578@qq.com。

猜你喜欢
影响因子育苗产量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论林业育苗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塑料大棚番茄早熟栽培技术
基于个性化的协同过滤图书推荐算法研究
日本五针松的嫁接育苗技术研究
手机阅读平台用户体验影响因子分析
“影响因子”是用来赚大钱的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胶产量增长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