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表明,这种从讲授到内化吸收再到隔堂讨论的模式符合语言教学的心理学原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对分课堂;隔堂讨论;主动学习
【作者简介】谭月(1977.07-),女,吉林长春人,吉林财经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应用语言学、课程与教学论。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基于“对分课堂”的大学英语新型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GH180303)。
一、引言
在网络和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新时代,当代大学生容易接受新事物,懂得运用多元化的途径来获取新知识,自主学习能力更强。因此,传统的以讲述为主的单向式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势必造成课堂费时低效的后果。大学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中,试图通过引进信息技术来辅助大学英语教学,应用教学软件使课堂教学更个性化。然而许多大学英语教学班级由于规模大、课时少、任务重以及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学生很少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参与大量的语言操作和互动,这违背了语言教学的原则,大学生英语课堂参与低效,学习兴趣缺失,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对分课堂
2014年,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对分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它融合折中了传统讲授式和交际式教学的利与弊,为大学英语教学开辟了新的思路。所谓对分,即将课堂时间对半分配,一半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时间学生进行交互式学习。对分课堂把教学分为在时间上清晰分离而相互联系的过程,即讲授Presentation 、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因此,对分课堂也可简称为PAD class。对分课堂的创新点是“隔堂讨论”,隔堂就是间隔一次讲授周期。教师讲授后,课后让学生内化吸收,再回到课堂讨论及老师讲、学生听,课后学生通过自主安排复习内化吸收课堂内容,然后下次课后返回课堂进行有准备的讨论,巩固加深理解。
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基于对分课堂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与实践。 金融学院一年级本科A班作为实践对象,使用教材为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New College English Integrated Course。全班以自由组合、男女搭配原则,每4人一组,分为12组。考核方式:形成性评估。期末成绩占40%,平时成绩占6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20分,课后作业50分(个人作业:6次30分。交者3分,工整且完整4分,工整完整且有创意5分。小组作业:4次20分。)
2.具体操作。
第一单元Ways of Learning.
第一课时:讲授(Presentation)。教师首先在课堂上通过视频 “Eagle Dad”和“Tiger Mom”导出课文主题,介绍相关文化背景,对比了解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差异。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教学情境,激活已有的背景知识,将注意力引向课文话题,为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第二课时:讲授(Presentation)。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Scanning 和Skimming 两种阅读技巧进行全文阅读,构建文章的框架结构,整体了解文章的主旨内容。
作业:内化(Assimilation)。课后,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化吸收,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总结扩展课堂中介绍的西方教育方式等文化知识,以报告的形式完成书面作业。口头简单复述文章大意,并完成课后的阅读练习。
第三课时:讨论(Discussion)。首先,各個小组围绕上次课布置的作业“文化报告”进行组内4人交流分享,然后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教师点评后记录小组成绩。教师主要针对学生的整体表现,以及在今后的讨论中可以提升的部分做一下综合点评。点评时尽量使用鼓励性语言,给予学生更多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第四课时:讲授(Presentation)。教师主要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重要的语法点,长句及难句的理解和翻译。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语法点,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更全面的复习和梳理。
作业:内化(Assimilation)。课后要求学生对所学词汇全方位进行内化吸收,查缺补漏。学生课后要进行笔记整理,写“学后感”,强调对学习过程的记录与反思,用文字进行表达。具体可以用“亮考帮”来展现:(1)“亮闪闪”,要求学生总结出学习过程中自己感受最深、受益最大、最欣赏的内容,在形式上,既可以是段落写作,也可以简单地逐条列出相关内容。(2)“考考你”,要把自己弄懂了的但是觉得别人可能存在疑惑的地方,用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挑战别人。(3)“帮帮我”,把自己不懂不会的地方或想要了解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表示出来,在讨论时求助同学和老师。
第五课时:讨论(Discussion)。小组内成员首先针对自己的“亮考帮”分享交流。组内讨论结束后,每组向其他小组提出一个本组内未能解决的问题,寻求解答。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未得到解答或产生严重的意见分歧时,教师参与讨论并帮助解答。
第六课时:讲授(Presentation)。教师总结点评:对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同学进行表扬,同时对优秀作业进行点评。结合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指导学生进行实际写作。
以此类推,反复循环,从课堂讲授到内化吸收再到隔堂讨论,内容涉及听、说、读、写、译,这种对分课堂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参与度,既全面学习了英语语言,又了解了英美文化,继而提高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教学效果与反思
经过一个学期“对分课堂”模式的教学实践,学期末对实践班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四个方面:学生对“对分课堂”的适应性、课堂参与度、课后学习状况以及学习效果评价。调查显示,89%的学生表示能够适应这种教与学的新模式,79%的学生认为课堂能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69%的学生表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有24.8%的同学认为课后的作业量较多,84.3%的学生希望未来可以继续使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同時,实践班英语期末成绩也整体高于上一学期,过程性评价使学生更重视平时课堂的参与和课后作业的完成,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教学模式。
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上课睡觉和玩手机的现象几乎为零。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增加了内容输入的次数,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内化吸收知识,“隔堂讨论”让学生有备而来,提高了讨论质量的同时,互动与合作能力也相应地得到提升,因此学习英语的兴趣与自信心极大地增加,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积极的参与者。
对于教师而言,对分课堂使得教师备课、批改作业的压力减轻了,同时也营造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分课堂可以有效地激发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形成自主反思的习惯。不可否认,对分课堂对教师的素养、课堂驾驭能力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讲授时间减少,因而如何精练讲解、如何布置讨论话题作业、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和探讨,如何有效组织课堂等,促使教师不断挑战,实现自我提升。
五、总结
教学实践表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对分课堂模式引入大学英语课堂,是改革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科学出版社,2016,12.
[2]孔冉冉.基于“对分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初探[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7):138-139+155.
[3]赵秀芳.对分课堂: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探索[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1):108-111.
[4]罗红霞,丁丽红.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5):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