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为什么”与中国发展的三重维度

2020-05-06 08:59石琳
青年与社会 2020年7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三个问题是总书记多次提及并且作出了一系列精辟论述的重大问题。回顾中国社会发展变革的光辉历程,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产生、发展都与这三个重大问题息息相关。认真学习并深刻领会这三个问题的理论精髓,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拥护者。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理论与信仰相统一的现实维度

三个“为什么”从理论高度解答了中国的发展逻辑,又从根源上提供了不竭的信仰动力,为中国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支持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强大的思想武器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行动指南,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革命和建设的各项工作。同时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更具民族化、时代化、大众化特点,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上的坚定性也是中国共产党实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根本原因。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深入研究社会基本矛盾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分析得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取得成功,从理论层面来看,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大理论成果,描绘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美好发展前景,为中国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二)坚定的信仰的力量

坚定的信仰源自于坚实的理论基础。经过历史和实践的反复探求,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也就使得中国共产党不仅具备了理论上的坚定性,同时也具备了信仰的坚定性。

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为中国人民带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马克思为全人类描述了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即表现为“自由人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美好的社会理想,始终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部阶段,成为激励中国人民改变中国社会面貌的精神支柱。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鲜明旗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回应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维度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

马克思主义是在对工人阶级的社会实践和革命活动的总结当中得出的一门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因此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人民,同时也服务于人民,人民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

坚持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体现,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的要求,人民立场是衡量我们党一切工作成败和得失的根本评判标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时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等理念。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为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满足人民群众获得感,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从西部大开发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再到中部崛起,区域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攻坚战成绩斐然。贫困发生率逐年下降,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减贫速度不断加快;从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充分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好就好在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充分彰显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诉求,使人民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坚持人民民主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根本要求,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通过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民主形式得到了不断丰富,民主权利实现了充分表达,民主制度逐步健全。在开创伟大事业的过程当中,人民群众的权利和地位得到了充分保障,智慧和力量得到了充全面释放,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民主特色和制度优势,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同时也为世界上所有渴望独立和发展的国家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方案,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广泛认同,打破了长期以来西方社会对我们的攻击和批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的提出,为全人类的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维度

马克思主义是理论研究与工人运动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其中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马克思主义就是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地验证了自身的科学性、真理性,拓展和深化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从而成为指导各国工人运动具体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成为改变世界的巨大力量。

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推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相互促进与转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实践标准,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基本国情联系在一起,同世界发展格局联系起来,同党情联系起来。从社会主义建设到改革开放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再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着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始终如一深入改革、丰富实践、化解风险和矛盾。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同样注重改造主观世界,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始终保持自身先进性、纯洁性,警惕“四个危险”,强化“四个意识”,化解党内各种问题,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中国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是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鲜明旗帜,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辛探索,开辟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并不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崭新内容,使其得到深化和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中的理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持走自己的路,并且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这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道路的开创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三个问题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指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艰辛探索,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为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宗旨提供了依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描绘了可行道路和美好前景。同时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深刻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为“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写下了时代宣言。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三个“为什么”就构成了有机的统一整体,不断续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 郭大为.从“三个为什么”看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J].新西部,2019(19):7-9.

[2] 张云飞.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J].先锋,2019年05期:11-13.

[3] 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学习出版社,2019.6.

作者简介:石琳(1989- ),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