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2020-05-06 09:09唐博
艺术评鉴 2020年6期
关键词:声乐应用型教材

摘要: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是审美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人才培养课程之一,其教学改革以应用型、实用性为目标。本文从更新声乐教学理念、重构声乐教学体系、提升教师执教能力、选编声乐本土教材、培养学生演唱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六个方面展开了思考与论述,旨在促进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与声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地方高校   声乐   教学改革   應用型   培养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6-0101-02

当今时代,声乐艺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到处洋溢着动听的歌声,学习声乐的人越来越多。地方高校在声乐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否在一定的时间中较好的掌握声乐知识?与声乐教师能否把握高效的声乐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密切联系。自古以来,我国对声乐教育就十分重视,有“乐以教育为先,礼为治国礼之道”的著名论述,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为社会声乐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人才需求转型为专业应用型人才,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应以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目前,在地方高校声乐教学工作中存在声乐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相符、理论学习与实践表演存在脱节等问题,需要通过教学改革得以解决。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更新教学理念,重构教学体系,努力提升声乐教学质量。地方高校通过对声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进行改革,为培养新时代的声乐应用型人才做出贡献。

一、更新声乐教学理念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对生活文化水平要求的提高,声乐教学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声乐作为一种文化,它本身就具有特殊的价值,在对知识的传播、文化的传承上面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提高声乐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更新声乐教学理念是关键。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专业的技能技巧教学,更多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重视教师的“教”,对学科文化特性与艺术特性把握不足,学生“唱”的主动性尚存不足。新时期,声乐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需要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新教学理念,把学科交叉、学科文化、艺术审美、情感体验作为声乐教学核心,把声乐文化教育和艺术表现作为声乐教学中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重要内容。在声乐课堂中,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对学生演唱的声乐作品从文学知识、演唱技术、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讲解,从艺术与技术的层面提升学生的演唱技巧与艺术表现力。声乐教师不能仅只是演唱技能技巧的教学,要从教学理念的高度把握声乐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作为新时期的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演唱能力的提高,更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资本的积累。

二、重构声乐教学体系

声乐教学体系应该是“一主多辅”的模式,在以演唱能力为基础的体系上,建立渐进性、复合性、多样性的课程设置。一直以来,地方高校声乐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多是学习、借鉴专业音乐学院的声乐教学体系,这与地方高校的生源质量、培养目标有较大出入。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不是为培养专业的声乐演员或歌唱家,其培养的毕业学生多是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或是从事音乐相关工作的社会服务职业;因此,新时代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体系硬弱化其“专业性”,突出其“综合性”,通过个人课、小组课、集体课相结合的方式,将声乐演唱、声乐教学、声乐鉴赏、声乐文化等多方向知识进行综合教学,在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对声乐作品的感受、理解、表达和创造的能力。重构声乐教学体系,应使理论教学与舞台表演相结合、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声乐教学体系,使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获得实效。

三、提升教师执教能力

提升教师执教能力是声乐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保障条件。合格的声乐师资队伍,是高教声乐教学的必要条件;学历、职称是教师的“资本”;教师的知识结构、综合能力是教师执教的有效构成因素。提升声乐教师的职业能力,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强化声乐教师务实求真的工作态度,塑造教师品格高尚的精神境界,能促进声乐教学取得更好成效。地方高校声乐教师除了具备较强的演唱技能,还应具备扎实的执教能力。声乐教师通过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进取、积极开展专业学术活动、以科研促教学、经常参加业务技能培训等一系列活动,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学术水平和执教能力。

四、选编声乐本土教材

声乐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将艺术与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双边活动,教学教材的选用对教学工作的有效进行有着直接影响,好的教材能促进教学成效的显现。在声乐教学中,要选择合适的教材,教师按照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情展开教学工作。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除了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外,更应就教学内容规划、选编合理的声乐本土教材。结合学校与地方的实际情况,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结合本校的培养目标、师资力量等因素,编定或选取适应本校学科发展的声乐本土教材,在教材中将地方优秀的山歌、戏曲等民族民间艺术文化纳入教学范畴,编写具有实效性、针对性、特色性的本土声乐教材。通过本土声乐教材的编定与使用,突出特色,提升声乐教学质量,完成声乐艺术人才服务地方的有效培养。选编本土声乐教学内容,需要对技能内容、基础知识、地方特色进行科学搭配与综合考虑。

五、培养学生演唱能力

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重点要突出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美妙的歌声是人体发声器官协调工作产生的声学、音响学现象,是一个生理、物理、心理“三位一体”的行为。[1]声乐艺术是演唱艺术,声乐教学以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具备较强的演唱能力为基础。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科学发声、作品演唱、舞台实践等多途径培养学生养成掌握科学的歌唱状态和演唱能力。方法服务于作品,声乐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自身情况,精选合理的声乐作品,让学生在掌握、运用科学发声的基础上,声情并茂的进行演唱,通过演唱大量的声乐作品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在演唱过程中,教师需强调学生通过歌声表现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在学生演唱能力的培育中,教师要强化学生演唱的呼吸控制、腔体共鸣、声音色彩、情感表达等,通过综合训练,让学生的演唱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声乐艺术是一门融知识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声乐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需要通过舞台艺术实践来验证。声乐演唱通过反复练习、调整之后形成符合歌唱运动需要的肌肉运动,良好的发声技术的感受记忆与习惯形成需要通过多次的实践得以巩固。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与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注重实践教学,学校和老师通过舞台表演、社会实践、校园演出、专业比赛等,为广大学生创造和提供更多的艺术实践平台和机会,通过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与艺术表现力。在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教师在强化学生艺术实践的提示,还要鼓励学生对舞台实践成效进行反思,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以改革促发展、出成效,是地方高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是地方高校通过声乐课程的教学与改革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在改革中通过更新声乐教学理念、重构声乐教学体系、提升教师执教能力、编定声乐本土教材、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等途径使学生专业的实力和耐力获得有效提升。总之,地方高校声乐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声乐教学改革的内在需求,以强烈的责任感,坚持改革与发展相结合,促进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俞子正,田晓宝,张晓钟.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刘璇.大学生自主学习状况调查及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对策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1年.

[3]苑金端.我国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及培养途径[J].商业经济,2012,(07).

作者简介:唐博,男,硕士,副教授,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声乐舞蹈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重点教改课题《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音乐专业学生即兴表演能力的培养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RKJGZ1918。

猜你喜欢
声乐应用型教材
声乐技巧与声乐表演的相关性分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教材精读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浅析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