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事业一直是国家发展中的重点内容,而学前教育作为孩子启蒙教育阶段,也是受到了国民的广泛关注。在学前教育中,美术教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其对幼儿美术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美术教学中,环境创设是重要的教學手段,其具有诸多的教学特点,对增强学前美术教学效果有积极的影响。本文针对环境创设在学前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对学前美术的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环境创设;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教学应用
0 前言
学前教育是重要且特殊的教育阶段,学生有着显著的年龄特点,他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意识,这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就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需要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来引导学生学习体验。而在学前美术的教学中,为了增强教学的效果,教师就需要注重环境创设,引导学生有美术艺术的认知。而如何实现环境创设在学前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就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1 环境创设在学前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环境创设主要是教师按照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创设出具体和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相应情境中学习体验,从而更好地引发学生情感和思想的共鸣,促进其主动和高效地参与学习活动。在学前教育活动的开展中,教学环境是一种隐性课程,环境可以当作一种灵活和丰富的学习资源,而通过环境的科学、合理创设,就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潜移默化地实现智力的开发,思想受到影响。因此,在学前美术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环境创设,有效地结合美术课程,并让环境辅助教育活动,成为重要部分,促进学生能够与环境实现有效的互动,这样他就能够结合自身的直观感受体验学习,并和教师交流与沟通,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同时,美术课程本身具有直观性和体验性的特点,通过环境创设能够使学生参与到环境以及美术活动中,用身体体验和艺术的交流,这样就能够加深他们对美术内涵的深入认识,这对他们美术素养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1]
2 环境创设在学前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现阶段,学前教育作为孩子的启蒙教育,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家长都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学前教育受到了国民普遍关注,且教育部门对其也是十分重视。这也推动了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和改革。
在传统学前美术的教学中,环境往往是教学背景,或者存在环境创设的不足,教师占据了教学主体地位。随着教育观念的发展与革新,学前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对环境资源的利用,教学环境也逐渐从单调背景墙变成多样化的装饰和学习资源,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和学生有相应互动,来对他们的思维进行引导和影响。[2]
但是,在现阶段的学前美术教学中,仍然还有一些教师没有充分发挥环境创设的作用,对环境创设认识还不够深入,尤其在对班级环境的墙体装饰中。尽管教师也关注学生注意力以及参与度,但以前存在对环境美观性的过于重视,而忽视环境创设教育的功能。环境创设主要还是围绕如何布置美观的环境,并不是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启发和引导,这就导致很多创设环境是整齐、美观和大方的,但缺乏教育内涵,学生不能够从创设环境中获取学习感悟,进而导致环境创设存在局限性。
另外,美术教学中还有一些教师对环境创设存在单一性的情况,他们对环境创设的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周边环境的布置来进行的。环境创设的手段是多样化的,其不仅包括周边实物环境的创设,还涉及教学活动情境、主题实践活动和信息化情境等形式,这些都是教师可以创新和使用的方式。而教师因为环境创设方式太过单一,也会导致学生逐渐对这些环境创设失去兴趣,这对美术教学的效果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3 环境创设在学前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3.1 贴实性原则
在学前美术环境创设中,为了确保创设环境能够便于学生接受,并实现高质高效的教学目的,就需要环境创设遵循贴实性原则,将教学内容与目的结合,围绕教学目的,将教学内容当作框架,按照学生特点来做好贴实性环境创设。比如,在开展关于家乡主题的美术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美术创作,教师就可以对家乡主题内容进行细化,将其内容分作家乡小河、家乡树林、家乡田野等,并为学生创设春游情境,带领学生开展一些户外实践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不同事物和风景,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热情。[3]
3.2 创新性原则
在学前美术环境创设中,普遍存在教师对环境创设创新性的缺乏,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他们对创新性的内容往往具有更大的学习兴趣。因此,为了充分发挥环境创设的作用,教师需要遵循创新性的原则,以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结合,不断探索和改进环境创设方案,实现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的新颖化和丰富性。比如,在“动物人性化”的绘画中,教师就可以进行环境创新性的创设。为了更好体现出拟人化的动物特征,教师就可以创新多种形式开展教学,借助多媒体来进行动物动画情境的再现;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动物模拟来表演,通过这些创新性和丰富性的环境创设,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促进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并投入观察和学习过程中。
3.3 引导性原则
在学前美术环境创设中,教师一定要围绕教学目的来进行创设,不能为了创设而实施创设,如果脱离了教育目的,环境创设不仅没有达到教学资源的目的,甚至还会占用教学时间。这就背离了环境创设教学的初衷。因此,在环境创设中,教师一定要从引导性出发,确保学生能够在创设环境下实现有效学习。[4]比如,在开展一些发散性主题的内容教学中,这些内容并没有固定的答案或者模式,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或者讲故事形式等,激发学生想象力,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描绘内容。此时在问题或者故事情境中就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和创作,从而促进他们不断探索,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4 环境创设在学前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4.1 结合课堂进行美术教学环境的创设
在学前美术教学中,课堂教学是重要的教学部分,其是学生美术规范学习的内容。为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需要结合课堂来创设美术教学环境。教师在结合课堂创设美术教学环境的过程中,要做好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把握;同时还要综合分析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确保环境创设满足学生需求,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比如,在开展“美丽的大自然”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布置室内像大自然一般的环境,营造绿色环境,在门窗上贴上小草、树木和花朵等照片或者道具,甚至还可以在室内放置一些花草和小动物的模型。教师在授课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关于自然景物的音乐和动画情景,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悟,通过这样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大自然。这样能够使学生在课堂内就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实现对学生灵感和思维的激发,促进他们能够更好地投入美术学习中,增强美术作品的创作效果。
4.2 营造美术游戏化教学情景
在学前教育中,学生有显著的特点,他们对游戏活动存在很大的兴趣,都比较喜欢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基于此营造美术游戏化教学情景,有效地吸引学生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这也是现代化教学观念的体现。比如,在“向日葵”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开展游戏化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有向日葵、蝴蝶和蜜蜂等,大家都在围绕向日葵翩翩起舞。教师展开相应的提问,“向日葵的脸一直朝着哪里?”“向日葵的种子是什么形态的?”等,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观察和探索,然后教师再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自己的想法绘画向日葵。这样的方式能够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学生的观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为后续绘画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4.3 围绕教学内容开展丰富的主题活动
在学前美术的教学中,环境创设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由于学生有着好动的特点,教师就可以围绕教学内容开展丰富的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构建美术知识体系,不断提升美术素养,如美感激发、认知水平、文化内涵的认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等。因此,在环境创设中,教师就可以和教学内容结合,把握好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并结合学生需求来开展主题活动。可以和废品设计相结合,营造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新理念,比如,在开展“漂亮的纸杯花”相关内容的教学中,为了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就可以开展美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借助身边常见的不用的材料进行玩具或者工艺品的制作。教师可以先利用纸杯来向学生介绍纸杯花制作,后让学生利用相应的工具和材料来进行作品的制作。此时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到纸杯花的制作中,并制作出各种各样的纸杯花。此过程中,学生会不断想象、创新纸杯花的制作,从而在完成作品的同时还能够增强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力。也可以通过发泡胶或KT板来制作立体的墙面效果,达到平面和立体相结合的完美艺术环境。
4.4 创设班级美术区角的环境区域
学前教学中往往会设置区角活动的区域,其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部分。在美术教学环境的创设中,可以通过美术区角的环境创设,使学生能够在美术区角中不断学习美术,这样就实现美术学习和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合,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美术学习的契机。在美术区角的环境创设中,可以涉及色彩的搭配、空间的布局和造型的设计等,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自由和创新性地进行美术审美的创作以及艺术思维培养。同时还可以将美术区角进行诸多类型小角的布置,如绘画角、装饰角和手工角等,通过不同的形式来满足学生兴趣需求,从而更好和全面地为学生提供美术素养发展环境条件。比如,在装饰角可以放置一些手工性工具、卡片画册、塑料性瓶子和废弃纸盒等材料,学生能够在区角的环境内按照自身兴趣,制作相应的装饰用品。这样就实现了课堂知识到课外的实践运用,对学生美术实践能力增强和综合素养提升有着积极影响。
4.5 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在学前美术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是比较发散和创新的,为了促进对学生美术审美的培养,教师就需要为学生提供审美感受机会。教师需要和学生一起发现、感受与欣赏美的事物,尊重学生兴趣以及自身感受,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引导和鼓励,从而在创设的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实现美术素养的提升。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和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地方民俗美术活动和民间美术艺术展览等,让学生遨游在美术艺术世界,给予他们良好的机会感受美术艺术世界的绚丽多彩。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美术想象力的激发和对美术内涵的深入理解。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美术感受,在欣赏和体验中不要把自己审美的标准强加给学生,要鼓励他们在世界名画欣赏中表达自我想法,给予他们更多鼓励与支持。另外,教师还需要支持学生的爱好,教学活动要根据学生需求来准备一些绘画或者装饰材料,如小石头、小瓶子、丝带等,让学生能够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拓展,通过自由的学习环境来激发他们美术素养的提升。
5 结语
环境创设在学前美术教学中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其对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为了充分发挥环境创设在学前美术教学中的作用,教师需要正视环境创设教学活动的现状,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来进行环境创设方案的探索和应用研究,这也是学前美术教学中需要一直重视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田翠芬.环境创設——幼儿美术教育中想象力发展的契机[J].好家长,2017(67):3-4.
[2] 刘红钰,聂晓娜.“翻转课堂”模式在《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英才学院学报,2018(4):22-27.
[3] 肖滢,何小芬.浅析开展学前混龄美术游戏实践活动环境创设研究[J].艺术品鉴,2018(1Z):91-92.
[4] 张焓.民间美术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研究——以元旦环境布置为例[J].长江丛刊,2019(3):78.
作者简介:齐欣(1982—),女,辽宁抚顺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学前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