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宁林
摘要:作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在各类高校的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的地位。虽然精品教程是毋庸置疑的,但也有不尽完善地方;虽然理论精髓是永恒的,但练习材料也应是与时俱进的。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摸索,我们打破原有框架,建立新的体系;增加新的内容,扩充完善体系;变静态为动态,听辨、播读结合,不断充实和完善《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教学体系,使之更符合我们的教学模式,学生更容易掌握和提高。
关键词:普通话语音 播音发声 变革 创新
《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作为经典教材,在培养播音专业学生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方面的确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一些从事播音、主持工作多年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产生许多不解和困惑,为什么一定必须先从普通话语音开始教学?为什么要按照先声母后韵母的顺序来教学?为什么学生在学习了吐字归音后,在朗读作品时还是出现表达语义不清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南昌理工学院尝试着改变教学方式,即先从口腔控制、气息控制开始,第二步是声调及与气息的关系,然后是单元音韵母,接下来是是辅音发声、复韵母、前后鼻韵母,再回到声调、语流、气息控制、口腔控制、吐字归音和喉部控制,最后,引入现代汉语语素、词、短语和单句的语法知识和新闻(消息)基本结构中句段、简讯、消息和散文的训练。通过这种模式教学,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达标率更高(一级乙等以上),播读句段、资讯和文章的清晰度、流畅度更高。这样一种教学流程和模式更适合学生,学生们也更能够领悟和掌握播音发声与生活语音发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通过自己的实践最终掌握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的基本要领,达到普通话语音正音和播音发声技巧的掌握,为大学二年级语言表达奠定基础。
通过对《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整体语言面貌都有长足的进步:多数学生进校时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成绩都在二甲水平(87—92分之间),通过大一的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的学习,有80%左右的学生普通话水平能够达到一级乙等(92分以上)。以下笔者就《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的教学变革和创新进行探讨。
打破原有框架 建立新的体系
在教学中,打破原有理论体系的框架,建立新的理论体系和教学模式。中国传媒大学《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教学模式是:上篇(第一学期)普通话语音,包括普通话语音概述、声母、韵母、声调、普通话音节结构与声韵拼合关系、语流音变、综合练习;下篇(第二学期)播音发声,包括播音发声概说、呼吸控制、口腔控制、喉部控制、共鸣控制、声音弹性的训练、情声气的结合和综合练习。
南昌理工学院的教学模式是:上篇(第一学期)播音发声与普通话语音:一、普通话概说;二、口腔控制、气息控制;三、声调及与气息控制的关系、上声变调规律;四、单元音韵母发音的重要性及单双音节词语的格式问题;五、辅音发音(包含-ng)塞擦音中的-i;六、复韵母发音,打破二和复韵母的格局,导入前响、中响和后响的秩序教学并引入四呼和吐字归音的概念;七、前后鼻音教学按照前响中响顺序教学。下篇(第二学期)播音发声和综合练习:一、声调综合练习和情声气三者的关系;二、语流音变练习;三、气息控制;四、口腔控制;五、吐字归音和喉部控制;六、引入现代汉语语素、词、短语和单句的语法知识和新闻(消息)的基本结构:句段、简讯、消息;七、散文的训练。
之所以采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理由如下:第一,引入口腔控制、气息控制,使学生一开始就建立起新的播音状态下口腔控制、气息控制的要求,让学生懂得播音状态下的口腔控制、气息控制和生活中的口腔基本无控制是完全不同的状态。播音讲究吐字归音,讲究口腔开度,讲究口腔共鸣,讲究吐字的清晰度。有的学生一开始完全不懂,误以为只要嗓音条件好、普通话比一般人正一点就可以了。播音作为艺术语言,它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所以,必须让学生建立一种新的语言观念——说话、发音前必须先有口腔控制、气息控制。
第二,声调及与气息控制的关系、上声变调规律。声调——音高,直接引入音高的概念,是因为它与普通话中的声韵母同等重要,它又是与音节融合在一起的,加上方言习惯,初学者声调准确的不多。人们更注重声韵母,而忽略声调,声调不准确成为初学者的普遍现象。声调不够、压调值、上声不到位等现象都直接影响到语音准确性,而吐字发声又与气息有直接的关系,尤其是声调的走势(阴阳上去)和气息的控制直接相关,我们让学生在学习伊始便懂得声调与气息控制的关系,体会到声调的走势与气息控制的关系,为学习声韵母练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我们把上声变调也提前引入声调练习当中,是因为发声离不开字词,特别是双音節、三音节词语,如果不提前导入,在练习时往往还会出错。
第三,调整顺序,把单元音韵母的学习调整到辅音发声教学前。首先,单元音韵母是语音发音的基础,其他韵母,都是由单元音韵母衍生而来。普通话语音是以韵母为主(39个),所以准确掌握单元音韵母的发音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其次,口腔控制为发好单元音韵母打下了基础。单元音韵母要求口腔要有所控制,并准确体会唇舌状态和发音时的响亮点位置;另外,发音训练时,要结合字词来练习,体会口腔运动过程。这样,双音节、多音节词语的格式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普通话以双音节词为主,形式多样,最为丰富,其中,中重格式类词语最多,即后一音节稍重稍长,占55.25%;重轻格式类词语较多,即后一音节没有调值,但音高有所不同,占26.9% ;重中格式类词语不多,即前一音节稍重稍长;占17.6%。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注意格式,常常把中重格式念成重中或重轻格式,造成语意错误。
第四,辅音发音教学融入鼻辅音-nɡ和塞擦音中的-i[后]舌尖元音、-i[前]舌尖元音的概念。引入鼻辅音-nɡ和-i[后]舌尖元音、-i[前]舌尖元音,让学生体会到后鼻韵尾声母ɡ、k的位置相同,只是运动方向相反,即声母解除阻碍,韵尾形成阻碍。另外,-i[后]舌尖元音、-i[前]舌尖元音必须结合声母一起发音,才能体会其与舌面音韵i的不同之处。
第五,复韵母发音,打破二和复韵母的格局,导入前响、中响和后响的秩序教学并引入四呼和吐字归音的概念。《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基本上沿袭了现代汉语语音教学模式。这样的模式不科学,原因是前响复韵母ɑi、ei、ɑo、ou与中响复韵母有内在的逻辑关系:iɑo、iou分别是由ɑo、ou加齐齿呼i(y)衍生而来;uɑi、uei分别是由ɑi、ei加合口呼u(w)衍生而来。后响复韵母:iɑ、iê、uɑ、uo、üê分别是由齐齿呼i(y)、合口呼u(w)和撮口呼ü(y)加单元音韵母ɑ、ê、o衍生而来。我们把四呼有机地引入教学当中,让同学们结合气息控制体会到吐字归音中的字头(声母、韵头)、字腹和字尾,以及音节枣核状的概念。
第六,前、后鼻韵母教学按照前响、中响顺序教学。这样教学的好处是和前面复韵母教学吻合统一起来,使学生体会到语音发声的内在逻辑关系。
增加新的内容 扩充完善体系
在大一第二学期,基本上沿着声调综合练习和情声气三者的关系、语流音变练习、气息控制、口腔控制、吐字归音和喉部控制的学习和训练来展开。在综合训练前,增加新的内容,扩充完善教学体系,引入现代汉语语素、词、短语和单句的语法知识和新闻(消息)的基本结构等相关知识的教学。
这样做的理由是: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句段、资讯(新闻)、散文等文稿播读中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语句重音不明确,句尾调值不准确,停连位置不明确,句段语流不顺畅,表达语义不清晰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多数是由于没有基本的语法、新闻(消息、资讯)概念,不会分析文章、句段的结构造成的,而《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没有这一部分的内容。为此,我们在综合训练前,增加了现代汉语语法基础与有声语言结合的内容,让学生明白“有声语言→文字→文章→语法→文章→文字→有声语言”的辩证关系,帮助学生掌握句段、文章主谓关系与有声语言表达语义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够句段语流顺畅、表达语义清晰完整。
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现代汉语的语素、词汇、短语和单句(主谓句)等有声语言状态,使学生真正掌握方法,成为分析有声语言的工具;增加新闻(消息)的基本结构、播讲方式等概念和训练材料,让学生体会新闻播讲时的状态,把消息播讲清楚。
变静态为动态 听辨、播读结合
在教学实践中,南昌理工学院实行每一个班级集中讲解理论,随后针对这一理论实施分小班实训的教学模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训练,找出问题,解決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利用现有设备播放央视新闻,让学生从听觉中感受准确的发音、流畅清晰的语流。随后,学生自己用老师分析的方法和自己的理解,同样播讲、录制这条资讯,然后播放,让学生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去解决存在问题,以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和播讲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的教学实践,学生在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当然,也有一些学生有较重的方言语调,一时难以完全改正。这些学生还有一次纠正的机会——《嗓音矫正和普通话语音》,这一课程就是针对一些难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作者单位:南昌理工学院)栏目责编:乐 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