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彦
摘 要:快餐文化就是具有“快餐”性质的文化,如各种流行音乐、影视作品、网络文学、玄幻小说等。工匠精神是以精益求精、独具匠心的态度对待产品的设计、生产、加工和服务的劳动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快速、肤浅、流行的快餐文化深刻影响了大众的文化心态、生活方式、思维习惯等,这必然也会影响大众的工作态度、职业精神等,带来了工匠精神式微的问题。所以应当通过文化培育、制度建设、舆论营造等方式消解各种不良文化,培育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关键词:快餐文化;工匠精神;劳动精神
一、引言
随着网络化、市场化的快速发展,以速成、短期和流行为主要特征的快餐文化成了崭新的文化思潮,并深刻影响了大众的文化心态、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也给以追求卓越、独具创新、持之以恒的传统工匠精神带来较大冲击,使传统工匠精神渐渐边缘化。为此应当考察快餐文化泛滥背景下传统工匠精神所面临的挑战,探索培育现代工匠精神的现实路径。
二、快餐文化:传统工匠精神的时代语境
快餐是指商业机构提供的价格实惠、即可食用的大众化餐饮,它能够方便快捷地满足人们的饮食需要。快餐文化就是具有“快餐”性质的文化,如各种流行音乐、影视作品、网络文学、玄幻小说等。快餐文化是一种“短平快”的商业文化,也是功利主义、物欲主义等为价值内核的大众文化样式,不能体现主流文化的价值内涵。从文化特征上看,快餐文化以市场流行为发展导向,以文化消费为重要目的,它往往处于人类文化结构体系的最表层,缺乏深厚的文化积淀、崇高的价值信仰、深刻的文化内涵等,不能为民族文化发展带来更多的精神养分。首先,快餐文化是形式多样的时尚文化,它与网络文化、草根文化等相互交织,以快速蔓延、疯狂扩散的方式肆意传播,能够较好地满足受众的“文化饥渴症”,如形形色色的网络新闻、在线阅读、速成班教育等都属于快餐文化的范畴。其次,快餐文化是缺乏“文化营养”的娱乐文化和商业文化,如各种网络选秀、婚恋节目、综艺节目等都是快餐文化。快餐文化以娱乐至上、追逐利润等为重要导向,以感官刺激、情感愉悦等讨好受众,很容易让受众患上“文化贫血症”。
工匠精神是以精益求精、独具匠心的态度对待产品的设计、生产、加工和服务的劳动精神,也是超越机械劳作、异化劳动等所形成的非功利性劳动态度。工匠精神能够将劳动变成一种创造性活动,使劳动者在脑力或体力劳动中精神更充实、生命更有意义。显然,工匠精神不仅有助于个体的全面发展、潜力开发、个性培育等,还能够为技术创新、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提供持久动力。显然,工匠精神和快餐文化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快餐文化的泛滥必然会影响工匠精神培养。就当代中国而言,形形色色的快餐文化深刻影响着大众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价值信仰等,影响着工匠精神培育。
三、快餐文化时代工匠精神式微的成因
(一)功利主义观念盛行
快餐文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思考精神生活、人生理想等问题,人们文化消费越來越简单化和肤浅化,在这种情况下简单、肤浅、迎合大众心理需要的快餐文化开始流行,并成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快餐文化影响下人们更加关心文化生产数量,反而忽视了文化生产质量;更加关注迎合大众心理、满足大众精神需要等,甚至不惜以低俗、媚俗、庸俗等方式吸引受众眼球,反而忽视了社会文化创新。这些深刻影响了大众的职业态度、价值观念等,比如在快餐文化影响下许多人都抱着“差不多就行”“快速见效就行”的心态做事,在产品生产及事业发展上总想找到“四两拨千斤”的招数和套路,不愿在产品制造、职业发展等方面“精雕细琢”,这种急功近利心态的肆意蔓延,带来了工匠精神边缘化。
(二)工具理性思维泛滥
工业化进程就是人的主体性不断张扬、工具理性不断取得统治地位的过程,在工具理性泛滥的今天,教育、行政、商业等各个领域都呈现出鲜明的工具性发展倾向。以教育领域为例,标准化、应试化等成为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式,在教育的各个阶段人们都将考试成绩、升学率、就业率等硬性指标作为评价标准,将复杂的教育活动简化为知识习得、技能训练等,这种片面化、短视化的教育观念深刻影响了青少年的职业精神、价值信仰、思维方式,导致许多人都将“找好工作”“赚大钱”“有车有房”等作为理想追求,丧失了追求卓越、追求创新、超越自我的工匠精神。在教育培训市场中的各种奥数班、特长班、考证班等也都折射了快餐文化对教育活动的影响。此外,工具理性也深刻影响了行政管理活动,带来了行政活动的片面化、肤浅化等问题。比如许多地方都将GDP增长、财政收入等作为官员考核指标,反而忽视了地方的经济发展质量、群众的生活质量等内在指标。
(三)娱乐文化快速发展
快餐文化的迅猛发展与娱乐文化、网络社会的繁荣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和自媒体的兴起等为快餐文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比如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网络媒体都以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为基础,根据受众的消费偏好、文化心理、阅读期待等进行个性化推动,极大满足了受众的消费心理和文化消费,也推动了快餐文化的繁荣发展。此外,在文化商业化的环境中,为了追逐更多利润,各大媒体也都推出了文化快餐类节目,这些节目形式相似、内容雷同,思想价值、教育意义等比较低,不能很好地引领时代文化发展,反而导致主流社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遭到冷遇,这些也给工匠精神培育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四、快餐文化时代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践路径
(一)从中国创造的高度审视工匠精神
首先,引导大众正确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是一种虔诚备至、精雕细琢、追求完美的职业精神,也是劳动者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它与爱岗敬业、追求创新等时代精神的本质是一致的。所以,不仅要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工匠精神,还应当将工匠精神融入公民意识教育、公民道德建设等活动中,提高社会大众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认同。此外,为工匠精神培育营造良好的文化范围。工匠精神是一种劳动精神,也是一种文化态度和价值信仰。所以应当在文化建设中传播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内化为大众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信仰。比如可以通过职业技能大赛、最美工匠评选等活动传播工匠精神,为培育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消除快餐文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首先,营造崇尚劳动、精益求精的文化风尚。从总体上看,权力至上、学而优则仕等传统思想文化仍影响着大众的价值观念,并且与功利主义、消费主义等快餐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的不良社会风气,这些都不利于培育工匠精神。所以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培育社会新风尚,抵御快餐文化的消极影响。比如应当充分尊重一线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贡献,营造一种尊重创新、尊重工匠、追求卓越的文化精神;应当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提高一线技术工人的福利待遇。其次,培育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工匠精神与“差不多就行”的传统文化是完全相悖的,它主张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等,要求劳动者遵守操作流程、打磨产品细节、开展卓越制造等。所以应当培育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职业文化,培育一批坚守规范、肯于琢磨、追求完美的现代工匠。此外,围绕工匠精神开展教育活动。在快餐文化影响下许多青少年的价值观都发生了扭曲,他们缺乏踏实勤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重视渴望快速成功、一夜暴富等。所以应当将工匠精神融入学校教育中,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职业态度等;应当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在教育实践中培养青少年的务实态度、创新精神等。
(三)在社会制度创新中培育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培育离不开公平合理的制度环境,如果市場竞争机制不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等,就会产生制假贩假者发家致富、贪污腐败者逍遥法外、盗版侵权者获取暴利等后果,真正坚守工匠精神的组织或个人反而无法获得回报。在这种情况下工匠精神必然会渐渐式微,中国创造也会变成空谈。所以应当采取完善制度设计、推进制度创新等措施,为培育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的制度氛围。比如应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盗版侵权、制假贩假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应当完善质量认证机制和品牌保护机制,为精益制造提供充分的制度支持;应当推进干部廉政建设,健全行政问责机制,严惩各种贪污腐败、官商勾结等不正之风;应当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严厉打击各种灰色和黑色收入,提高产业工人、技师、基层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建构以工匠精神为重要内容的收入分配体系。
五、结语
工匠精神是推进中国创造、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精神,也是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快餐文化泛滥的时代环境中工匠精神渐渐式微,所以应当通过文化培育、制度建设、舆论营造等方式培育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张璟.论工匠精神对异化劳动的克服[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2]肖静静.“快餐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8(8).
[3]李王媛.快餐文化视角下的工匠精神[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