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5月5日文章,原题:中国的“新常态”或将成为疫情后的主要“输出品”上月,当他们在把桌椅板凳当成障碍物的入口处制作卡布奇诺时,武汉某星巴克门店的员工们尽可能与顾客保持距离。这种颇具创意的即兴“隔离”,是这家店应对一个全球紧急问题之道:如何使商业轮子再次转动的同时不引发第二波疫情。
在逐渐解封的中国,星巴克只是众多恢复业务的跨国公司之一。随着西方各国开始放松已令经济陷入冰冻的限制措施,一些企业表示,正通过近几周的在华经营经历来获取经验——如何使紧张不安的消费者和员工恢复信心。星巴克的首席执行官表示,中国正为有关新实践提供“脚本”,例如为倒班前的咖啡师量体温,这种做法或将用于本周开始重新营业的美国门店。
这种使跨国公司列出“必须做”和“不能做”清单的机会,并非全世界正密切关注中国经验的唯一原因。解封后的成功复工复产将重新唤醒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中国经济。随着(在华)工厂和零售商陆续恢复运营,从福特汽车到百胜餐饮,诸多(外商)企业都已精心调整能(从中国)输出到世界其他地区的安全规程。
例如,希尔顿酒店集团表示(通过在华酒店取得的经验),该集团已确定10个需深度清洁的“高接触”区域,包括开关、遥控器、浴室表面、门把手等。
欧洲最大酒店集团(法国)雅高酒店表示,进入其大部分在华酒店和餐厅的顾客都要接受体温检测。
为吸引担心承受非必要风险的(中国)顾客,美国车企福特甚至更进一步,开发一款能更便于网购其汽车的App,打造“送车上门”的“零接触”购车天地。在中国,该公司正重新制定车辆生产规定,以使工人之间保持更大距离。“(在中国的相关)规定正被延伸至欧洲,并将在我们重启全球各地业务时派上用场”,福特负责人如是说。戴姆勒的负责人表示,就如何与顾客打交道而言,零售业已迅速转向一种新常态。该公司的梅赛德斯-奔驰品牌在华销量超过任何其他市场。
化险咨询的上海合伙人高德凯表示,事实证明,就应对欧洲各国和美国重启运营时面临的挑战而言,(中国的)这些经验非常宝贵,“如今一些在华高管被要求帮助公司总部领导全球业务重启”。
尽管来自中国的所有实践未必都能应用于其他地方,但有一种趋势显而易见(也会在其他国家出现):疫情已将更多人转变为网购顾客。摩根士丹利的经济学家们表示,与这次(疫情)危机之前相比,包括年长者在内的更多中国人使用电商。瑞银的调查发现,近40%的中国受访者上月初增加网购量,3/4表示打算未来继续保持网购习惯。▲
(作者乔伊·米勒等,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