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秋宏,杨秀茹,李宇烟
绵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四川 绵阳 621000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1])患者,随着疫情的蔓延,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也相继发现了此类病例[2]。截止2020 年2 月26 日24 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收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78 497 例,现有确诊病例43 258 例,其中重症病例8 346例[3]。在疫情初期,我科作为非定点医院ICU 接收了1 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通过严格的隔离防控措施,最终经实验室核酸检测排除,现将防控体会报道如下:
1.1 入院情况 患者,女,86 岁,因“活动后气紧4+d,加重1 d”于2020 年1 月17 日19:45 由急诊科带储氧面罩送入ICU,体温36.6℃,脉搏107 次/min,呼吸26 次/min,血压94/49 mmHg (1 mmHg=0.133 kPa)。因急诊CT示:双肺散在斑片及片絮状模糊影,部分肺野呈磨玻璃改变,病区予单间收治患者。体格检查:神志清楚、语言不清、急性病容,双肺呼吸音粗、有散在湿啰音。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6.12×109/L,淋巴细胞计数0.5×109/L,嗜中性粒细胞15.26×109/L,血小板58×109/L,血红蛋白(HGB)89 g/L;血气分析pH 7.375,二氧化碳分压(PCO2)25.7 mmHg,氧分压(PO2)39.7 mmHg,乳酸8.8 mmol/L,降钙素原(PCT) 5.2 μg/L,脑钠肽3 623 ng/L;心机标记物:肌红蛋白358.9 μg/L,超敏肌钙蛋白T 0.159 μg/L;肝肾功:乳酸脱氢酶583 U/L,肌酐121.1 μmol/L,尿酸486.9 μmol/L。入院诊断:脓毒症合并感染性休克、重症肺炎(不除外病毒感染可能),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贫血、低蛋白血症,高血压病、血小板减少症、肺气肿、消化道出血等。
1.2 流行病史资料 在1月17日医生收集患者病史资料时,家属明确否认患者有武汉相关流行病学史,结合患者的血常规和PCT,医生初步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可能性。但在1月31日,病区通过其他途径得知患者家属故意隐瞒武汉相关流行病学史。医生立即反复跟患者家属沟通,最终确认:患者在1月15~16 日期间与其从武汉回来的孙子有密切接触史;其孙子目前正在甘肃陇南隔离中,无COVID-19 临床症状,荧光RT-PCR 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阴性。医院防控专家组考虑该患者为COVID-19疑似病例。同时,病区1名当班护士诉头晕、乏力、发热等症状。
2.1 启动疑似病例紧急处置流程 病区立即申请医院防控专家组会诊讨论,并按指示在三级防护下采集患者血液及深部呼吸道灌洗液标本送检,同时,患者就地单间隔离,病区暂时隔离,等待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结果,见图1。
图1 紧急启动COVID-19病例处置流程
2.2 患者隔离
2.2.1 布置隔离间 因就地隔离患者的单间并非标准隔离间,无缓冲区。病区立即在单间门外用屏风隔出临时缓冲区,备好速干手消毒液、备齐N95、防护眼罩、隔离衣等防护用品,并准备套好双层黄色垃圾袋的中号医疗垃圾桶1个。隔离单间内放置2台可移动式老肯空气消毒机,持续开启,以促进空气流通[4];准备完整功能的治疗车1辆,备齐患者当日治疗护理所需一切用品;准备1个套好双层黄色垃圾袋的中号医疗垃圾桶。
2.2.2 工作流程改变 安排当班的党员护士在隔离间内护理患者,不能随意出入隔离间,如临时需用物品,须从门窗递入。电子护理记录改为手写护理记录。护士在隔离单间的工作时间要<6 h[5]。
2.2.3 患者诊疗处置 等候核酸检测结果期间,患者暂时按既往诊疗护理方案执行。护士在三级防护下[6],立即采集患者呼吸道深部灌洗液和血液标本,用双层塑料手套密闭后放入防护箱内,交由穿戴好防护装备的发热门诊护士运送至检验科[7]。
2.3 病区隔离 因病区位于顶楼,整层均为ICU,且一直实行门禁管理,有就地隔离条件。在等待核酸检测结果期间,病区暂时封闭,所有人员不进不出。
2.3.1 病区消毒措施 病区开窗通风的同时,持续开启13 台壁挂式老肯空气消毒机,以促进空气流通。立即安排在岗的5名工人使用浓度为1 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对全病区进行环境物表擦拭。其他按《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也就是既往常规消毒措施执行。
2.3.2 重建工作流程 病区立即关闭靠近隔离单间的探视通道,暂时拒绝家属探视;死亡患者家属临时改走病员出入通道。所有在岗工作人员不进不出,取血、取药、领用防护用品等,由护理部二线值班人员或其他病区医护、工勤人员协助。
2.4 医务人员隔离 有上呼吸道及流感样症状的护士,立即隔离到工作人员休息区外围的主任办公室,并由医院感染科医生电话问诊、按要求采集鼻咽拭子送荧光RT-PCR 检测。病区为做好应急准备,再将休息区外围的二线医生值班室作为医务人员隔离备选房间[8]。同时,病区向医院便民药房电话订购预防和缓解感冒症状的药物,分发给在班工作人员和隔离护士,安排好膳食。
2.5 维持病区正常工作秩序 病区快速明确在班和非在班工作人员的任务、根据两种检测结果,制定两种应急预案,并保证全科工作人员知晓。病区负责人对在班工作人员进行心理疏导。
2.5.1 在班工作人员职责 尽快明确疑似患者的诊断,并做好自我防护;快速建立患者隔离、医务人员隔离、病区隔离的工作流程;在预防保健科工作人员电话指导下,筛选密切接触过疑似病例的所有医务人员61人,详细登记接触时间、频次等信息;保质保量完成其他在院患者的诊疗护理措施;不恐慌,沉着应对,无条件相信并服从医院防控专家组的安排。
2.5.2 非在班工作人员职责 非在班工作人员须关注病区通知消息,24 h待命,并配合完成流行病学筛查、暂时隔离自己、避免与家属接触,整理与自己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名单,有上呼吸道及流感样症状立即上报病区住院总医师排查,并注意主动强化学习疫情相关防控措施。
2.5.3 当班人力资源调配 病区编制床位22张,发现疑似病例时有22 例在院患者,其中2 例患者病情恶化,死亡风险极高,这种情况,家属必须到场。而从我科知晓该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史(14:00)到出具核酸检测结果(23:00),合计约9 h,当时有在岗医生10人,医疗人力资源没问题;在岗工勤人员5 人,工勤人力资源没问题。受影响的护理班次有3 班(行班、整班、上夜),跨度18 h。当时在岗护士21人,1名护士暂时隔离,1 名跟班轮转护士,因隔离流程再建,需病区统筹负责人1名,流行病史筛查1名,总务、办公、治疗岗3人(除本职工作外,协助隔离流程再造),剩余14例责任护士要负责18 h 22 例患者(含隔离患者1 名)的全部治疗护理措施,护理组人力资源紧张。病区负责人在收到隔离指示后,立即制定2 套当班护士人力资源调配预案:原8:00~16:00 班次的7 名护士立即到值班室短暂休息,准备接20:00~2:00 的上夜班次;原8:00~12:00,14:00~18:00班次的7名护士,坚守岗位至20:00。两组均安排1 名党员护士负责隔离间疑似病例的护理工作。原18:00~02:00 的上夜人员在家待命,2 种预案:如结果阴性,则上夜变下夜值守2:00~8:00时段;如结果阳性,则等候院内防控专家组安排或做好次日白班准备。
2.6 解除隔离 2020年1月31日23:00核酸检测结果阴性,院内防控专家组结合患者已在ICU 住院14 d,且发热护士核酸检测结果亦为阴性的情况,请示市级防控专家组意见后,排除COVID-19 疑似病例可能,全面解除患者隔离、医务人员隔离和病区隔离[9]。
3.1 应急防控疏漏 在防控意识方面,ICU轮转医生、未直接接触患者的行政班医护人员、工勤人员防控意识差,未严格落实医院工作人员在岗期间必须佩戴口罩的规定。在防控知识技能方面,病区医务人员普遍不知晓早期非重症患者应首选咽拭子,重症患者应首选呼吸道深部灌洗液,且同时采集血液标本送检;护士对标准防护着装、穿脱隔离衣流程等不熟悉;在防控物资方面,因防控物资已按紧急战备物资实行全院统一管理,紧急电话申领流程快,但库房配送慢。在更新流程方面,仅采取口头告知,未封条管理通道(工作人员都有门禁密码或门禁卡);工勤人员对通道管理的依从性差,虽未离开楼层,但存在因工作原因频繁出入门禁的情况;临时缓冲区采用屏风遮挡,为非封闭空间,缓冲区仅设有速干手消毒液,无消毒地垫和单独的空气消毒设备;初期病区负责人是管床医生还是行政主管,职责不明确,导致联系、沟通、汇报比较混乱;部分工作人员有较强心理应激反应,情况不明时电话告知家属或其他病区医务人员,有引起医院及社会恐慌的隐患。
3.2 应急防控改进建议 解除隔离后,医务人员跟患者家属告知此突发事件时,家属仍未表示出高度的重视和应有的歉意。因此,需加强全民防控宣教及法律约束,双管齐下,才能有效增强公众对流行病史的重视,切实减少谎报、瞒报;ICU 医护对患者流行病学史采集重视程度不够,医学术语化明显,可以考虑多重关口的流行病学史采集,如首诊医生、主管医生、接待探视护士、管床护士等层层询问,切实开展早筛查、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控制疫情传播,降低死亡率,做好院内感染的防控[7];还可以通过宣传全国防控形势,辖区定点收治医院诊疗条件和环境的优势等,瓦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对抗。通过此次应急防控的实战,发现ICU医护人员防控相关知识技能掌握不好,因此加强ICU 医护人员培训,保证培训效果是病区后期防控落实的关键。COVID-19感染主要为空气、飞沫和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且重症病例比例较高[10-11],不适宜线下集中培训,而应有针对性的小受众的线上培训及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