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龙 刘忠彦
(浙江省江山市城南中学 浙江 江山 324100)
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就要通过一系列简单的实验和制作体会到科学本质、学深悟透科学方法、实玩真懂科学规律。在笔者及学生实践中,饮料瓶是科学实验的最好材料,生活中来源广泛,无论是教师自制演示实验,还是学生自己做实验体验都有不可言的妙用。下面笔者就“玩转饮料瓶成探究创新突破实验教学塑多元思维”的实践做几点分享。
科学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100页图2——32火山喷发示意图,有利于学生观察分析火山的组成即喷发物质,但它却不能解释火山喷发的原因、模拟重现火山喷发的场景,也不便于学生真实体验,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制作能力。
火山模拟实验 材料:一瓶可口可乐、适量食盐(纯碱)、吸管一个(可粗大一点)
制作步骤:
(1)取装满可乐的可乐瓶。另取一个同样的瓶盖在上面钻一个便于把吸管插入其中的孔,并把吸管插入其中。
(2) 快速的打开饮料瓶向里面倒入适量的食盐(纯碱),把上述打孔的瓶盖拧紧,即可看到有大量的可乐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
本实验能起到很好的突破火山不可模拟的效果,整个装置的形状刚好可以模拟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三部分组成,同时把食盐(纯碱)放入可乐瓶中引起溶液溶解性的改变(或反应)快速喷出可以震撼模拟重现火山喷发的场景;再者喷发出的物质可以模拟火山产生的物质(有气体、液体、固体)也可以很好的模拟火山灰、气体、熔岩流等,最重要的是给学生带来了生活创新的实践和震撼般的体验。
科学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89页图3——12制作简单的地球仪,有利于学生认识地球的结构,体验地球的经纬线,也利于学生观察和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和实践能力,但用的铁丝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为此这里借助塑料瓶上半部分和下部的一段塑料带制作了下图的创新地球仪模型(图2),真正锻炼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做到变废为宝,创意地球仪模型 材料:蓝色小球一个、空饮料瓶一个、剪刀、用过的空圆珠笔芯。
(1)确定两极和赤道。用一个蓝色的球黏合线作为赤道,离黏合线等距离的两端处各钻一个小孔,确定为南北两极点。
(2)做地轴。把一根用完的笔芯下端剪断作为地轴,把空的饮料瓶从中间剪断,从下端部分剪出一条塑料袋,上下两端各钻两个笔芯能穿过的孔,作为上下联系的一环。剪下的饮料瓶上端部分作为底座,稳定地放置在桌面上,同时瓶口下端钻一个孔;以便塑料带穿过固定。
(3)组合固定。将其中代表地轴的直笔芯穿透蓝色球的南、北两极点,并将剪出的一条塑料带自上而下一次穿过笔芯上、饮料瓶口颈(打孔部分)、笔芯下半部分,以防兵乓球脱离。再通过调整塑料条可使空心笔芯与水平面成66.5°。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小型创意地球仪的制作(如图2)。
(4)在制作的地球仪上贴上七大洲的轮廓,就丰富了创意地球模型的内容。
科学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124页图4——4酒精和水混合实验可以很好的演示呈现清水与染过红墨水的酒精分子之间存在间隙,但不便于每个学生的操作体验。为了便于学生动手动脑,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多元化思维这里可以借助矿泉水瓶和水(空气等)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实践。
易变扁的矿泉水瓶:取一空矿泉水瓶,然后拧紧瓶盖。轻捏矿泉水瓶,矿泉水瓶变瘪了(见图3),该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同样有学生提出向矿泉水瓶中充二氧化碳(或氢气)实验,同样可以产生这样效果,最终得到气体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的普遍规律。
不易变扁的矿泉水瓶:取上述矿泉水瓶,向里面装满水,然后拧紧瓶盖,用同样的力度捏矿泉水瓶,矿泉水瓶不易变瘪(图4),且变瘪的程度比只有空气的矿泉水瓶的小了很多(或让矿泉水瓶压扁相同的形变,需要用更大的力),该实验证明了水分子之间存在空隙,且分子间隙比空气的小。同样有学生提出用酒精(盐水)代替水作上述实验,效果一样。最终得出液体分子之间存在间隙,一般情况下液体分子之间的间隙比气体小。
变鼓的矿泉水瓶:取上述矿泉水瓶,向里面装满水,然后拧紧瓶盖,放在冰箱里,等到水全部变成冰时,拿出仔细观察此时矿泉水瓶与装满水时比较变鼓了一点(学生可能会联系到冰冻久的啤酒的啤酒瓶会炸裂等现象)。此时学生再结合分子微观模型知识就可以得出了水从液态转化为固态冰时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了的特殊科例。
由此可见,生活中小小的饮料瓶也可以在科学实验中有如此多的变化和妙用。这说明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就可以用身边常见的一些材料,做一些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