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二手车就业工作室为例,结合小微企业就业工作室组合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从工作室组建、培养目标、具体实施和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满足行业实时需求,并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的范围。
关键词:小微企业;就业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second-hand car employment studio as an example, combined with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the combination order of the employment studio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and expounds the establishment, training objectives,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studio, so as to meet the real-time needs of the industry and further broaden the scop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前言
所谓“小微企业就业工作室组合订单人才培养”,是指行业内同一经营范围的小微企业根据自身的用人计划,联合与学校签订“小订单培养”项目合作协议,在学校的监督下,企业自行从在校生中招聘准员工,将所聘学生汇总组成就业工作室,由学校和各自企业双方共同管理,联合培养,学生在校半工半学,学生毕业后与企业签署正式劳动合同的新型订单培养模式。本文以二手车评估师岗位为例,构建小微企业工作室进行试点,寻求校企合作新思路。
1 就业工作室的組建
首先,在学生入学之初,校企双方应对“就业工作室组合订单”这种培养模式向学生开展广泛宣传,企业可以定期邀请学生参观学习,感受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其次,通过学校和各企业协商专业教学计划,实行核心课程岗位轮换来交替学习,使学生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及兴趣所在。最后,通过对专业培养方向、专业岗位群的职业了解,在学生学习了一定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发展愿望,由各企业考核,学校协助选拔组建相应岗位的就业工作室[1]。
2 明确就业工作室培养目标
本文以二手车就业工作室为试点,通过与企业沟通讨论确定其培养目标为:学生在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培养下,应具备二手车鉴定评估师岗位和二手车销售人员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
2.1 基础技能
熟悉二手车市场相关政策规定;能够识别二手车的来源以及鉴定单证是否合法有效;掌握二手车技术状况鉴定的方法,能够对二手车的技术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掌握二手车成新率的计算方式,能够熟练计算不同性质二手车的成新率;熟悉新车市场行情、二手车价格影响因素及市场走势;掌握评估标准,能够根据评估目的选定合适的评估方法,计算二手车的价值;掌握二手车鉴定评估报告的撰写,能够与委托方交流;掌握二手车过户手续的办理;掌握二手车收购及置换业务;具备一定的车辆美容、整备技能;具有熟练的汽车驾驶能力和汽车销售能力。
2.2 关键技能
有二手车市场信息收集和分析处理能力,清晰流畅的应用文写作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外语能力;及时发现并掌握二手车市场价值规律的能力;具备汽车营销技能,能够对汽车行情、供需关系进行分析判断,结合技术鉴定结论提出符合市场状况的合理价格,规避新车降价带来的风险;与客户良好的接待、沟通能力,较强的销售与谈判能力,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具备一定的客户投诉处理能力。
2.3 职业素质
客观独立的完成工作的能力;思考分析新问题的能力;人际交流及沟通的能力;团队合作的意识;规范操作的行为习惯。
3 建构就业工作室组合订单人才培养模式
3.1 推行工学交替,实施岗位轮换
在教学实施中,第一学年在校集中完成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理论和实训项目的学习,期间对与各专业对接的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参观学习,感受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第二学年通过核心课程岗位轮换来进行工学交替学习。学生根据课表实行在校学习和企业岗位实习。校企两边都需进行出勤考核。期末各科目成绩分别由校内理论考试和校外实习成绩综合来定。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上,充分考虑企业生产任务安排,企业生产任务饱满时学生在企业完成企业课程学习。企业生产任务不饱满时,学生在学校完成学校课程学习。安排如图1所示。
3.2 建立双导师制度,实施双师育人
从第二学年开始,学校和企业实行“双导师”。同一就业方向的校内外导师为一组,两位导师将随学生实习岗位的轮换而发生改变,即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主体不变,变换的是岗位和导师。两位导师对学生进行过程管理,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岗位发展及所需技能[2]。
第三学年组建定向岗位就业工作室,同样配备双导师,其中学校指导教师主要侧重该就业方向的共性理论知识的传授。企业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安排和指导学生项目的具体实施,监督学生的实施过程。两个学年都采用双导师制度,但还是存在区别,如图2所示。
3.3 动态设置并调整课程内容
高职院校邀请有订单培养的多家小微汽车企业负责人参与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针对工作室的就业方向,通过讨论确定由学校负责的通用课程和由企业单独培训的个性化项目。将教学内容模块化,根据企业需要学校进行灵活组合[3]。
经过前期与多家小微二手车企业的沟通,最终确定对二手车企业必备岗位技能进行拓展学习,分为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两部分。并将拓展部分纳入工作室以“必修项目+选修课+社会服务项目”的形式来实施完成,其中选修课由各企业自行选择。社会服务项目包括面向学校或社会车辆进行业务接待、车况鉴定、车价估算、车辆信息录入网络平台、车辆翻新、办理过户手续、车辆拍照等。
4 就业工作室考核评价方式
就业工作室可以为学生增加实习机会,促进学生及早明确就业方向,将专业知识向专业技能转化,提升职业意识,培养职业道德,使待毕业学生能够胜任小微企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因而,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应从学校、行业、企业等多角度、全方面进行考核。
5 结语
通过工作室试点与普通教学班进行比较发现,试点班学生的就业目标明确,专项就业技能优势明显。但也造成了学生课业压力大、学校前期投入成本高等问题,应酌情考虑对社会服务项目进行适当收费和将工作室中必修的教学内容量化成学分等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 李敏.辽宁省小微企业就业工作室组合订单培养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11):219-220.
[2] 魏明桦.一种基于工作室选拨的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5(17):170-171.
[3] 江武志.高职物联网研发工作室小订单培养模式实践——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专业为例[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3): 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