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王老山脚下的木屋

2020-05-03 13:57:51遥歌
三月三 2020年2期
关键词:桃果瓦房瓦片

在田林县浪平镇岑王老山脚下,有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村庄叫九凤,分为上寨、中寨、下寨。下寨的后龙山如猫打坐,所以下寨又叫陇猫。这个村寨的房屋原来都是三间两厦的大瓦房,青瓦屋顶,杉木壁头,有的始建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将近百来年过去了,还是那样的崭新亮眼。晨光中,暮霭下,放眼望去,远处与近处,处处都是一个接一个的青瓦房子,依偎在岑王老山脚下,掩映在绿树丛中。

正月,乍暖还寒。春,还在岑王老山山巅的枝头冰里笑,山脚下木瓦房的瓦片缝隙钻出的袅袅炊烟,糅合着腊肉的烟熏香,驱散了阵阵寒意。屋里,火坑里燃着的熊熊大火把黑亮的板壁照得通红,三脚架上的铁锅里翻滚着几节油黄油黄的腊肉,阵阵肉香扑鼻而来。母亲把锅里的腊肉舀到砧板上,慢慢切开,一片,一片,又一片,半肥半瘦,油亮透黄的腊肉在母亲的手下乖乖地一字排开。小时候站在砧板边守腊肉吞口水的样子又闪入脑中。母亲切好了腊肉,炒一碗豆豉,在翻滚的肉汤里加入鲜嫩嫩的白菜苔,在锅口上架上一块小木板当桌子,就准备开饭啦。揭开三脚架边的鼎罐,哇,一节腊肠铺在白白的大米饭上。父亲从龙坛里舀来几碗米酒,每人倒上一碗,大家就围坐在火铺上,一边烤火一边哧溜溜地大口吃起来。没有山珍海味,只有几片腊肉、几根青菜苔、一碗豆豉的大餐,是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想着的母亲的专属味道。

端午前后,瓜果飘香。父亲打来电话:“妹仔,蜜桃成熟了,快带娃娃回来打几个去。”接到父亲的电话,我马上带着女儿回家,走到村口一看,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的桃树上都挂满了果子,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那些枝丫仿佛串着珍珠玛瑙,一个个沉甸甸地垂挂下来,树下到处都是熟透掉下来的桃果。我家最好吃的那棵桃树正好在屋檐旁边,枝丫伸到了瓦片上。在那棵树边有一个平顶水泥猪圈小房,靠着猪圈放一架木梯,顺着梯子爬上猪圈顶,伸手就能摘到桃果。从小生长在县城里的女儿一到外婆家,就迫不及待地爬上梯子,一个劲地喊:“妈妈快上来呀,妈妈快上来呀,你看那几个桃果又红又大,快上来摘呀。” 小家伙摘到桃果,顾不上洗去绒毛,在衣服上蹭几下就一口咬下去。外婆见了,马上喊:“我家小乖乖啊,慢点,嘎婆(外婆)帮你洗一下再吃。” 这桃果的果肉鲜红鲜红的,就像桃花的颜色,嚼一嚼,又脆又甜,难怪叫蜜桃呢。

吃饱了果子,我总喜欢到房前屋后东走走西看看。爬到村旁的小山坡,找块石板坐下来,慢慢欣赏生我养我的小村庄。长长的大瓦房,一幢、两幢、十几幢错落有致地掩映在绿树丛中,安静而美丽。阳光轻柔地铺洒在瓦片上,土红土红的瓦片立即光亮起来,洒着阳光的板壁像镀了一层金光。大叔家的院子里一群鸡鸭有的在啄食,有的垮着翅膀歪斜在地上晒太阳。二公家的阶阳坝上几个老人正在悠闲地坐着一边闲聊一边看护孙子。

以前,秋收过后,屋子的房檐都会挂满红火火的辣椒、黄澄澄的玉米,还有大蒜头、萝卜干、豆荚……看着硕果累累的满庭满院,父亲就会背着手在院子里来回踱着方步,笑眯眯地唱着小曲儿。

冬天的瓦房银装素裹,除了厚厚的积雪,见不着其他任何东西。孩子们在院子里奔跑着、追逐着,有的甚至打着赤脚都不觉得寒冷。跑累了追烦了,就在院子里堆着各种雪人和动物,尽管堆出的雪人和动物都是“四不像”的东西,但那却是我童年最浪漫、最快乐的时光。

看着看着,我仿佛看见七八个小娃娃赶着一群牛从村前的那条小路过来了,擦擦眼睛,唉,什么也没有,那条小路已经杂草丛生,很少有人走了。十几幢房子已经有三四幢没有人居住了,就算有人住的也是一些老人留守老屋。

翻开记忆就看见了过去的日子,那时候每当夕阳西下,孩子们放学回来,刚走到村口,牛圈里的老牛就哞哞地叫起来,它们的肚子又饿了,听见孩子回家的脚步声,就知道有好吃的来了。孩子们三五成群,相邀着赶牛去吃草。夜幕降临,一群小伙伴又聚在社房前的晒坝上躲猫猫。月亮也跟着我们东藏西躲,一会儿钻进云层让我们找不见,一会儿露出眼睛笑眯眯地看着我们。

最好玩的还是立新房的时候。

我们的祖先是因为战乱、荒灾徒步迁徙至此的,在石岭弄场择山而居,被称为“客人”。这些祖居的房屋具有中原建筑的风格,一般为木瓦结构,三间两厦、五间两厦、长五间、长七间、厢房、槽门、吊脚楼等大瓦房遍布石林山坳。他们喜欢在山腰或者坨坎上建基起屋,最常见的是三间两厦。“三间”就是房屋正中的三开间,居中一间为中堂(也叫华堂),设香火神台,是逢年过节、红白喜事设宴待客、进餐之地。中堂门口叫大门口,呈“凹”字形,俗称“吞口”,来人来客,不进屋可在吞口坐坐。中堂的左或右边的一间为厨房,安放火铺、炊具、碗柜,厨房后面那间为卧室。“两厦”即三开间的左右两边,放置各种农具杂物或者做住宿之用。

房屋均是木质构架,四周用木板装修围住,屋顶盖烧制的瓦片。一般分为三层,第一层用石头砌筑屋基,中堂那间基土为实,两边可挖空,上面铺上长长的楼板,楼板下面就是猪、牛、马圈;第二层为一家人吃、住的活动之地;第三层储备粮食、熏制腊肉和放置其他财产。

修建一幢木瓦房,從破土兴工、开斧刨柱到起扇上梁、喜开财门等务必选择吉日良辰。建造这样的一幢木瓦房需要很多材料,如柱头、楼桴、川方、檩条、椽皮、楼板、装板、瓦片等。备料费时费力,主家要请亲戚、乡亲们帮助才能建成。正如木匠所说:“巍巍群山映朝阳,江河滔滔流水长;主东吉日造新房,银钱甜语请木匠。一人立房众亲助,诸亲六眷来帮忙;尽心尽意尽力量,帮工帮钱帮油粮。”

一幢木瓦新房的修建,规矩和礼仪甚多,只是立新房那天,务必经过从祭鲁班到立柱、起扇、封梁、开梁、钉梁、点梁、缠梁、上梁、踩梁、抛梁、进财等11道行礼程序,每一道礼仪,都有祝贺主家财源广进、人丁兴旺的赞礼词和吉庆语。

最热闹的是抛梁,新房的几列扇柱架子立起后,抛梁师傅和木匠师傅一边高声朗诵祝福语,一边踩着扇柱的川方攀上中柱顶,几个青年人扛着装满糍粑、糖果等食品的箩筐跟着上,踏着云梯从亮柱到京柱至中柱,一级一级攀登至红梁。木匠师傅坐在正红梁右边一头,抛梁师傅坐在正红梁左边一头,你一段,我一篇,吟诗赋对:“一抛喜梁闹春阳,二抛喜梁情意长,三抛喜梁百花放,四抛喜梁粮满仓,五抛喜梁笑语朗,六抛喜梁乐洋洋,七抛喜梁人丁旺,八抛喜梁瓜果香,九抛喜梁吉庆多,十抛喜梁美名扬,连抛喜梁精神爽,喜事一桩又一桩……”他们每对完一篇祝福语就向东、西、南、北、中抛下糍粑、糖饼等。站在华堂里的三亲六戚、三朋四友争着去捡,谁捡到谁幸福,鞭炮声、祝福语、欢呼声连成一片。

时代在飞跃,农村房屋发生了质的变化,特别是国家移民安置、易地搬迁政策的实施和危房改造政策的全面铺开,钢筋混凝土楼房拔地而起,木瓦房渐渐成了回忆。

有月光的晚上,小娃娃常常坐在吞口唱:“大月亮,小月亮,公公起来做木匠,嫂嫂起来打鞋底,婆婆起来舂糯米,舂得喷喷香,打起锣鼓接姑娘,姑娘姑娘你莫哭,转个弯弯大瓦屋。”岑王老山脚下的大瓦房曾经是富有的象征,是涂抹在山村里的重点符号,是描绘故乡的一抹乡愁,是镌刻在故乡凝重的父爱母爱,是村庄里的深根和灵魂,更是父老乡亲眼里最得意、最神奇的作品。

作者简介:遥歌,本名姚金桃,女,广西田林县人。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右江日报》《百色文艺》《三月三》《水源洞》等报刊。 散文《妹妹的家园梦》获广西“中国梦·我的梦”全区征文比赛一等奖。2019年获 “我与《右江日报》的故事”征文比赛优秀奖。

猜你喜欢
桃果瓦房瓦片
培育桃果产业 绘就富民新画卷
老瓦房
青年文学家(2023年7期)2023-07-06 00:41:20
桃果村
桃果深加工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保鲜与加工(2021年1期)2021-02-06 06:43:22
地衣芽孢杆菌W10菌液和抗菌蛋白对桃果实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
一种基于主题时空价值的服务器端瓦片缓存算法
长不大的月亮
诗林(2019年6期)2019-11-14 16:42:25
惯性
扬子江(2019年1期)2019-03-08 02:52:34
一棵楝树上挂着两只月亮
老瓦房